国产手机进军海外市场亦喜亦忧 核心技术缺失埋下定时炸弹

2008-03-11 06:00
IT时代周刊 2008年5期
关键词:波导洋品牌国产手机

杜 舟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海外市场的暂时繁荣,并不能掩盖国产手机核心技术缺失的伤疤。要想提升一个台阶,就必须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国产手机的海外征途,将充满坎坷。

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正苦苦煎熬,但在海外市场却有不俗的成绩。

2007年12月底,华为宣布将向美国中小型电信服务提供商MetroPCS(在美国有370万用户,主要分布在迈阿密、奥兰多等大都市地区)提供手机设备,这也是一个月内第二家宣布进军北美手机市场的中国企业。此前,MetroPCS还宣布将从2008年1月底起销售中兴的CDMA PCSSHAWS手机设备。

其实,中国手机企业“走出去”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早在几年前,波导就将产品打人了国际市场。但肯定的一点是,自2006年开始,不少国内企业以开拓海外市场为主要任务,这是前所未见的。特别是中兴、华为,它们在海外市场的手机销量已经超过了国内市场,中兴2007年前3季度仅在印度市场的销量就达到1000万台,稳坐老大位置。此外,TCL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我国手机年产量达到5亿部,而市场需求仅为1亿部左右,不走出去寻找市场,只有死路一条。但丢弃国内市场,也反映了国产手机的积弱,缺乏与洋品牌正面PK的实力,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份额的提升,并不代表其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仅是一种虚假表象——国产厂商占领的大部分是一些洋品牌不够重视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而且大部分通过定制的方式销售手机,利润很低。中兴手机2007年就因质量问题频出,遭到当地用户退货。

国产手机的困境,主要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大多数国产厂商采用联发科的芯片和解决方案,甚至停止研发,这也进一步加速国产手机同质化趋势。若不尽快将重心转移到研发以及质量、服务上来,国产手机的海外之旅有可能重演国内的“滑铁卢”。

海外市场份额上升

2005年以来,国产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挫,至今依然没有止住。在2007年12月4日召开的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工作会上,《IT时代周刊》了解到,从2007年前3季度看,国产手机的国内市场份额仅为33.8%,加起来还不及诺基亚一家,较2006年底再跌2个百分点。

尽管国产手机在洋品牌的围剿下,市场份额一路下挫,从2004年50%以上的市场份额,跌到目前的不足35%,但是,与国内市场的萧瑟相比,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却不断传来捷报,特别是中兴、华为,喜讯不断。

以中兴为例,截至2007年第3季度,它在印度市场的手机销量已突破1000万部,是2006年全年的2倍;2007年3月,中兴就已超越摩托罗拉、三星,成为印度CDMA手机销量第2的手机厂商;而仅过一个月,它又超越强劲对手LG,在印度市场夺冠,市场占有率突破29%。

2007年3月,中兴手机单月出货量达到了300万台,前4个月,中兴手机的整体销量超过1300万部,其中,海外市场份额达70%,意味着中兴的CDMA手机,已进入全球第一阵营的行列。

中兴CDMA手机在印度市场的狂飙猛进并非偶然,自2005年与印度当地运营商TATA联手后,其在印度市场就一直受到追捧。2007年,中兴与Relimace等印度主流运营商达成合作。这些“本土化”因素,为中兴手机立足印度市场,取得好成绩提供了保证。

不仅中兴如此,2007年第3季度,TCL在海外市场的手机销售量较2006年同期上升44%;在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保持稳固的市场地位,销售量较第2季度增加一倍;在拉美市场上,TCL手机销售量较第2季度增加了51%。

国产手机转战海外市场,首先是国产手机产能严重过剩。信产部综合规划司司长莫玮此前曾公开表示,国内手机产能已严重超过需求。截至2007年5月,经过核准的手机生产企业产能达到每年5亿部,但国内市场的年需求量仅约为6000万到1亿部。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手机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出去寻找市场。

此外,也有国产手机自身的问题,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同产手机高端不行,低端价格优势丧失,在与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对手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而在一些亚洲、非洲、拉美等的发展中国家,洋品牌还不够重视,这就给了国内手机厂商以机会。TCL、波导手机已开始在国内市场淡出。

一种表象

国产手机在同外市场销量的狂飙猛进背后,并不意味着其质量已经可以与洋品牌抗衡。

2007年5月,中兴手机在澳大利亚因退货率高而导致分销商的投诉,甚至有零售商表示“失去继续销售的信心”。据澳大利亚当地媒体《澳大利亚人》报道,中兴是通过澳大利亚电信(Telstra)在该国销售手机的。据当地分销商反映,中兴手机的主要问题是自动关机,从网络中掉线,而且故障的发生无规律,拿到实验室里很难检测出来。

其实,也不仅仅是中兴手机遇到了这种情况,几乎所有出口的国产手机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完善之处。这些缺陷看上去不是致命的,但若长期得不到重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信誉危机。

这从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受欢迎程度不及洋品牌就可以看出,包括在海外市场销量不错的中兴、华为、TCL、波导,它们在国内的销售渠道几乎鲜有人问津。波导、TCL还曾多年蝉联国产手机销量的冠亚军,为何仅两年时间就跌进谷底?这终究还得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在2000年到2004年,中国手机市场基本上是买方市场,供不应求,所以质量并不出色的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也达到近60%。另外,当时手机面世不久,很多用户都对国产手机了解不多,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爱国心理”。待手机变得大众化,人们便对它有了更多选择,因此质量更胜一筹、设计更时尚的洋品牌,成了大多数国人的首选。

而现在,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卖得较好的,大多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手机市场与前几年的中国买方市场差不多,而洋品牌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度和渗透力度都不够,给了国产厂商以机会。比如中兴在印度市场卖得不错,TCL在越南市场有佳绩。但一旦洋品牌对这些市场重视起来,核心技术缺失的国产手机难免会被打回原形。

尽管国产手机海外市场份额有所上升,但利润却不高。波导去年上半年巨亏2亿多元,预计全年也将亏损;TCL虽然成功扭亏,但扭亏幅度不大。

目前在澳大利亚市场总共有3个运营商,Telslra、和黄以及沃达丰,自从2006年初中兴成功为和黄定制3G手机之后,手机定制的经验也日渐丰富,逐步突破了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发达国家市场,也开始给

沃达丰定制2G手机。但这科·定制手机的方式利润很低,而且还受限于当地运营商。

此外,目前国产手机多采用贴牌的方式出口,根本没有形成自己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很多时候都不得不仰看国外合作伙伴的脸色。显然,这对于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荆棘丛生

国产手机走向海外市场,不会一帆风顺。众所周知,国内手机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这对其国际化之旅无疑是一枚暗藏的炸弹。

信产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司负责人一语道破了国产手机的缺陷:无核心技术、产品更新速度慢、品种少、缺少差异化及精细化和服务创新。还有,国产手机品牌形象较弱,产品质量认可度也不高,若不在短期内有所改观,“走出去”的国产手机日子将来也不会好过。

目前看来,国内厂商基本停止了研发,为了节省成本和提早上市时间,90%以上的厂家从台湾联发科手中直接购买手机芯片及解决方案,导致国产手机同质化日趋严重。《IT时代周刊》记者在采访深圳一家手机厂家时,被告知,自主研发代价高,而国产手机目前的利润,根本难以支撑数目庞大的研发费用。

联发科平台集成MP3、MP4、手写输入、摄像、扩展插槽等多种主流功能,而成本却控制在千元以下,很受国内厂商欢迎。但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永远无法掌握核心技术。

以连续多年蝉联国产手机出口冠军的波导为例,它于2007年8月将其持有的宁波萨基姆波导研发有限公司股份作价2200万元剥离给合资伙伴,这显出它正在逐渐退出手机研发领域。

国产手机加强海外攻势,很难说就是同产手机开始复苏的起点,也难以成为手机厂家走出亏损泥潭的救命稻草。同产厂商在自身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就大唱“国际歌”,总觉得有些舍本逐末、不伦不类。在洋品牌的强势下,基本上放弃了国内这个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显示了国产品牌的式微和无奈。

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和创新上。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等跨国品牌,它们的研发投人比国内很多手机厂家全年的销售额还要高。分析人士指出,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没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冲刺海外市场,不仅不能促进同产手机的复苏,反而会使其前途难卜。

猜你喜欢
波导洋品牌国产手机
海域大气波导分布
国产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基于狭缝波导的太赫兹场限制能力及频带宽度的研究
国产手机出口印度市场竞争力分析
国产手机莫重蹈诺基亚覆辙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净水产业国产货 披“洋”皮卖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