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与高一物理的教学衔接

2008-02-20 05:11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弹力受力规律

罗 瑜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高一学生和教师们的共识,高一物理的难度在于学习梯度大,学习能力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差距大,因此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研究好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好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注意把握好两者的教学衔接,才能教好高中物理,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中物理学习任务。

一、初中与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它只能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而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易让学生养成静态思维,然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动态思维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很重要,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要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这就要求提高学生的发散性和辐射性思维能力,而高一学生在这方面还难以适应。

二、初中与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和静态的简单问题,学生易于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实验观察、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像假说和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严谨简洁,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三、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在高一物理第一章(力)就需用到矢量的合成与分解进行运算,还有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几何和函数图像表达、分析、处理问题,然而,高一学生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斜率等知识都还没有学,学科间的知识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介于以上因素,要做好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应做到如下几点: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在教学中做好新旧知识的同化是可以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同化,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关键是应当切实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认真分析新学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使学生新旧知识同化的目的,这就要求高一物理教师既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又要研究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与指导,使学生顺利的利用新知识来同化旧知识,例如在高一教材讲弹力时,不仅要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讨论弹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就比初中学习的弹力知识抽象,难度也加大,那么如何促使知识同化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在课堂上再现弹簧伸长、压缩的形成,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然后演示其他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的现象,目的是利用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最后做“微小的形变”的实验,最终得出物体之间产生弹力的条件,这样的教学就达到新旧知识同化的目的了。

2、教学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正如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步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在高一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巾时依据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但在高一学习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学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低层次开始,经过三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

3、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物理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各物理规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知道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的速度变化量与变化率、力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动量与冲量、动量与动能、冲量与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就能顺利完成高中物理的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弹力受力规律
巧用弹力带提升立定跳远能力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
“弹力”练习
“弹力”练习
弹力球
两个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弹力是什么?
如虎添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