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农民画——发现民间

2008-02-18 08:01见证·影像志
走近科学 2008年2期
关键词:农民画安塞文化馆

见证·影像志

1988年,农民画《牛头》获得了当年全国农民书画大赛一等奖。然而,薛玉芹对这幅给她带来巨大荣誉的《牛头》并不满意,至今仍觉得这画没画完(图1)。

(1)薛玉芹创作的农民画《牛头》

陕西省安塞县。从安塞县城往北走40多里便是谭家营郭踏村。薛玉芹就住在这里。

两年前,薛玉芹在原本种植玉米的山坡上种上了林木。政府几年前推行退耕还林,每年每亩地补助150元,连补8年。

但仅靠补助款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画画是薛玉芹最大的收入项目,而牛头是她画得最多的内容(图2)。

(2)薛玉芹又在画牛头

今年65岁的薛玉芹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剪纸和绣花。

1980年7月,薛玉芹参加了安塞县第一届农民画学习班。从此,画画成为她生活中除种田之外的头等大事(图3)。

(3)薛玉芹上山揽牛揽驴的时候,身上也离不开剪纸片

辅导她画画的人是陈山桥,当时任安塞文化馆美术干部。

薛玉芹(陕西省安塞县农民艺术家):我画了牛头就要长腿把子。他就说不要长腿把子。我说,不要长腿不像个牛哩。

专业辅导人员与农民画作者之间总是存在着观念的差异。巧合的是,陕北农民画的开始却恰恰出于一位专业画家的一闪念。

1980年5月20日,这一天,《延安民间剪纸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当时上海金山农民画正在邻厅展览。这个场面让延安地区文化馆美术组组长靳之林突发奇想。

靳之林:我当时和陈山桥说,咱们的农民画好处在哪里?就是剪纸的造型咱们没问题,它成体系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呢,它反映生活。

陈山桥:看了金山的画以后啊,才觉得,唉呀,他们妇女能画咱们也能画。

美术馆里的偶然一瞥点燃了靳之林的灵感。可是陕北的农民画应该是什么样?他心中没底。当时,中国最有名的农民画,南有金山,北有户县。

1958年,户县第一批农民画出炉了,主题是歌颂人民公社(图4)。

(4)户县农民画:《公社辣椒红》

对于当时户县的农民画,后来学者段景礼这样评论道:画来画去还是个大,不是画大玉米,大谷子,就是画大萝卜,大辣子。

从1966年开始,户县农民画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红画兵”。当时,中央新影专门为它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图5)。

(5)纪录片《红画兵》真切记录了那个年月农民画的生存状态

1974年,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带领师生响应中央的号召,到户县开门办学,接受工农兵改造。

杨先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年画连环画系系主任):1974年在全国招了一批工农兵学员,分了三个班,到户县去。

闻立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油画系系主任):说是我们去接受改造,对他们来说呢 “哎呀,大画家来了,你教我们吧”

1974年,户县农民画巡展来到上海。第二天,《解放日报》整版刊登了户县农民画,同时配文说:“这对于上海人民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一位毕业于上海美专国画系的美术辅导者吴彤章看了这次展览,决定在上海近郊金山县实验另外一种风格的农民画(图6)。

(6)早期的金山农民画

靳之林:我们看见金山农民画是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装饰和构成变形。在这一点上和过去我们接触的农民画不一样,我们感觉很新鲜。但是也有感觉不满足的地方。

如何让拿惯了剪刀的手握起笔?靳之林作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会剪纸的人也会画画。

20多年前,1980年的安塞县城真武洞还是一个只有一条街道的小镇。夏天,白天气温在摄氏30度以上。刚刚恢复的集贸市场上交易买卖开始活跃起来。

据《延安报》1980年8月12日的消息,安塞县批准了2个新的个体工商户。其中,冰棍店的生意兴隆。

原来从延安运销的冰棍每根价钱高达1毛钱,现在安塞个体户自己生产的冰棍,每根只要6分。

陕西省安塞县农民艺术家王西安还记得学习班上大家买冰棍请客的往事。

就在这一年夏天,安塞县文化馆后面的一座二层薄壳窑洞里,第二届剪纸学习班快要结束的时候,靳之林请班里的几位老大娘随手画几幅画。

靳之林:在那次剪纸班上,我们没有提农民画。办到了后一半,我问大家要是想画画的话就可以画,并不要求大家一定要画。

陈山桥:结果就找了个白凤兰老婆婆,曹佃祥老婆婆,高金爱老婆婆,还有一个马玉英老婆婆。这几个老婆婆能不能画一画看一看,看能画不能画。

靳之林:那个班上,有一半的人,我记得是12个人。说想拿笔画画,试试看看。

陈山桥:过去家里面都有那种炕围子画,还有那种锅台画,都是她们画的,她们有的还画过箱子画。这能画嘛。就一人给发了一张纸,她们就开始画。

靳之林:一个个笔拿着都哆嗦,按老大娘的话说,拿起笔像筛糠一样的,没用过笔。还有一个颜色涂不匀。

60岁的白凤兰来自招安公社茶坊村,她的剪纸《牛耕图》在当时已经成为剪纸的典范,而画画却还是第一回。

陈山桥:她画了个梨树,两个人在那儿下梨。咱们画画离不开橡皮嘛,画一笔,不对了擦,再画一笔,不对了擦。她们拿住笔就画,而且不擦不改就完成了(图7)。

(7)白凤兰老婆婆创作《下梨》

薛玉芹:我们画画,到文化馆画画,谁也不看谁的。你是你的特点,我是我的特点。谁也不看谁的。

陈山桥:就看见那个马玉英画哦,画了两个猪。猪身上全是用花儿去表现,这么大胆哪。呀,这画得还这么那个啥,当时就非常激动。这是真正找到了发展安塞农民画的路子。

靳之林:他们的这个农民画啊,一看呢,是从剪纸上来的。色彩的搭配呢,就是那种刺绣的搭配,效果非常好。

洛川县位于延安市南部。靳之林来到洛川时,县文化馆也在举办剪纸学习班。

李乐见是当时文化馆一名年轻的美术干部。

李乐见(洛川县文化馆原馆长):当时靳老师来了跟我说,乐见啊,安塞办农民画的经验就是,过去都没画过画,安塞的这些农民画家都是搞剪纸搞刺绣的,你们洛川能不能搞一部分?

靳之林:王兰畔来参加这个学习班来了,她也是不会画。

王兰畔是洛川县剪纸能手(图8)。

(8)女儿秀芹常跟随母亲王兰畔学习剪花

李乐见:这个王兰畔怎么都不画。哎呀,我连笔都不会逮,我就逮不了笔,从来没画过,我光能剪。那个人也很倔。那你非叫我画,那我就回呀。意思是她就回家,不参加学习班了(图9)。

(9)李秀芹的家住在洛川县冯家村。如今,她仍在剪母亲王兰畔生前给她留下的花样子

李秀芹(王兰畔之女):她一直都爱剪纸,她就是剪,用剪子剪,剪农民画。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农民画。

靳之林:她说我画个饲养室。她老汉李新安在饲养室喂牲口。我就画我老汉喂牲口。我说可以。拿起一张白纸,咔一剪,出来了。

李乐见:最后我记得第一次剪了《饲养室》和《苹果园》两张。

靳之林:然后拿出墨来,我给它一黑一白一染,我说,农民画。我就看,她那种黑白处理,那里面的结构安排。没人教她这个怎么构成,这个构成太好了,太好了。

李乐见:但是填出来还是一张剪纸,就等于画的一张剪纸。不像绘画,颜色还有个层次。

靳之林:她说,就这么容易呀,我说就这么容易,她就留下来,她画了。

1988年,王兰畔开始尝试给农民画添加色彩。

靳之林:哎,她就染,一次性就成功了。王兰畔连续成功了五六张画。其中就有一张,它叫《大禹治水》(图10)。

(10)王兰畔画的《大禹治水》

李乐见:正好省上有一次全省农民画展览,我们选送作品,就把班上出的新作品送了一部分。

这一年,《大禹治水》获得了一等奖。但这幅画的名字却不再叫《大禹治水》。

李乐见:当时谁跟我说的我忘记了:《大禹治水》好像不是农民知道的,这个题材有点儿不适合农民画。当时宣传计划生育,正好是一个形势。我们一看,这个上面正好有两个大人一个小孩,干脆我们临时改成《只生一个好》

从1980年开始,计划生育正式写进宪法,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那一年,中国人口达到十亿零三千一百万人。

安塞县文化馆珍藏着20多年前的一批画稿。《大公鸡》被誉为安塞农民画的代表作。它的作者曹佃祥眼睛高度近视(图11)。

(11)曹佃祥创作的《大公鸡》

靳之林:曹佃祥这个人个性很强,因为她过去呢,年轻的时候苦难比较多,要饭的。

陈山桥:住得很简陋的,她一个人打的窑。

曹佃祥出身揽工人家,自幼家境贫穷。家中买不起门神,曹佃祥就自己剪门神、画门神。年轻时,她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女画匠。

靳之林:但是她画之前呢,自己拿着一块,不知道从哪儿找的纸先剪了一个,结果一画就是一张,整个全纸

陈山桥:曹佃祥说大公鸡可好了,可威风了,她就喜欢画大公鸡。画了以后拿一些颜色在上面比一比就上了。她说,这就跟绣花一样嘛。

《大公鸡》1982年入选法国独立沙龙画展。同年成为《美术》杂志第五期的封面。

说起画画,曹佃祥并不陌生。曹佃祥的家住在安塞县砖窑湾范台村一个向阳的山坡上。

在曹家老窑里至今还保存着曹佃祥出嫁时为自己画的一个花箱子。

女子出嫁时陪一对手绘的木头花箱子是陕北的老传统。它曾是女人的百宝箱。如今,年轻人已不再用笨重的花箱子布置新房。

曹佃祥画画的时候突然感觉到大拇指疼痛,医院查出是骨癌,截掉了她的大拇指。

陈山桥:没有过上半个月老婆婆就去世了,很可惜。通过曹佃祥的去世啊,就感觉到,文化馆有钱,文化馆有地方,为什么不早早地把这些老婆婆请到文化馆来。

临终前,曹佃祥留下了一幅《说书人》——儿子曹六眼睛不好,早年学了说书。在没有电视机的时代,说书听书是农村人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图12)。

(12)曹佃祥的作品《说书》

1982年春节前的一个夜晚,陈山桥背着包括曹佃祥的《大公鸡》在内的56幅安塞农民画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此时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刻。

1982年是狗年,大年初一,小雪飘飘,北京的气温达到零下10摄氏度。

《北京晚报》报道说,春节期间国营菜店主要蔬菜都卖到最高牌价:大白菜五分六厘、菜花三角二分、黄瓜一元二角、柿子椒一元二角五分。

在人民大会堂里举行的千人团拜会,桌上每人面前只有一杯清茶。

中国美术馆里一群来自延安的美术工作者在紧张地布展,来自延安地区洛川和安塞两个县的民间艺术品要展出。明天就要开幕,展品才刚刚运到。

大年初一,展览照原定计划开幕。参观的人排起了长队。

杨先让:首先是农民画《大公鸡》,江丰简直是拍案叫绝啊。那现代派,那个鸡毛,那个色彩,它这完全是夸张啊。那个鸡爪子,生动极了。那时我们才知道有个曹佃祥。

陈山桥:56幅画展示了安塞农民画的一个水平。这些画画的人啊,都是剪纸称得上是大师的人物。

靳之林:我记得好几个中国的油画家,就看到那个高金爱的《喜鹊窝》,《喂鸡》,这个颜色搭配,说印象派绝对达不到。

2007年的冬天,安塞县文化馆的农民画学习班又开始了。

陈山桥已经调到陕西省艺术馆18年了,但每次举办学习班,安塞文化馆还要请他来辅导。

薛玉芹:我画画就我看好看就好看,我不要别人看。我就好像感觉着不长腿把子也能行,也好看着呢。

《牛头》的获奖激励薛玉芹画出了更多风格独特的农民画。

猜你喜欢
农民画安塞文化馆
金山农民画矢量图库的建设与应用
农民画火遍世界
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探究
在黄土地上飞扬的安塞腰鼓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金山农民画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