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莉
摘要:当前,社会上急缺大量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此,高等院校必须适应需求形势的变化,注重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就高校会计专业对学生进行会计实训作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实用型人才;会计实训教学
近些年的人才招聘会上,用人单位一般不聘用高校应届毕业生,而聘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显现出我国急缺大量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此,许多高等院校为了适应需求形势的变化,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创新,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学校里建立会计实训实验室,设置会计实训课程,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会计实训教学的质量控制是高校会计教育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传统的会计实训教学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必须改进。
1当前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
许多学校对会计实训教学缺乏系统的认识,将会计实训误认为仅仅是对会计业务的处理,只强调学生练习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忽略了社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已从单纯的核算型转向了管理型,即会经营、懂管理的开拓性人才,因而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2教学设施落后
目前高等院校中有的没有设立会计实训实验室,有的虽然设有实验室但场地严重不足;实训操作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缺乏计算机手段的配合。
1.3教材存在缺陷
目前,可选用的会计实训教材很少,质量好的就更少了。
1.4具体操作方法不够科学
大多会计模拟课程,偏重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核算技能,操作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全揽所有业务的会计处理,包括审核、制单、登账、编表的所有工作。这种不区分岗位职责,不设置业务流程的方法,既不符合财会工作实际,也不利于学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更谈不上对会计制度的体验,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观和法制观念的加强。
2会计实训教学的改进构想
2.1统一认识
会计模拟实训不是摆“花架子”,而是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为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教学质量而开展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验室建立、实训教材的编撰、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过程的组织、激励政策的出台、规章制度的健全等各项工作的落实,关键在领导。领导统一认识,克服偏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花费时间和精力,是搞好会计实训的重要保证。要提高教师对实训课程的重视,关注自身会计实践技能的提升;加强学生对会计实训的认识,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2.2科学组织教学
(1)建立会计实训实验室。为了满足会计实训直观教学的需要,要建立会计实训实验室。由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协助,按照大、中型工业企业财务部门设置布局,设置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建立模拟财务科。学生到这里如同来到企业财务部门,身临其境,进行情境操作。有条件的学院还可以建立模拟银行。实训资料中的结算凭证如支票、银行汇票、信汇回单等都是现成的,可建立学校模拟银行,采用仿真模拟技术,学生自己签发的支票、汇票等到模拟银行进行结算,让学生在与模拟银行的交往中熟悉结算凭证的格式、联次、流转程序,改变了以往静坐的方式,增加了会计模拟实习的趣味性。
要加强计算机手段的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与财务、会计信息相关的资本、现金及票据、账簿、报表等表现形式都将由特定的数据组合形态在光纤网络系统中显示出来,并在管理需求传递中飞速流动。面对高科技化的信息系统,高校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能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管理活动以及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监督活动等。
(2)完善教学计划。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增设实践教学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策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会计实习分为基础实训和综合实训;做到手工实习与会计电算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从学习《基础会计》课起,就进行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以配合专业会计课的教学;毕业前夕,进行综合会计实训。
(3)配备实用创新的教材。有条件的院校自己编写或改编实训教材,是解决教材择优问题的较好途径。教材选用的业务的类型要全面、应尽量搜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供学生练习,使学生从不同侧面去认识会计对象,把较全面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训练,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独立处理各种会计事项打下坚实基础。除了模拟实习单位基本情况,经济业务有关凭证、账簿和报表参考格式外,还包括模拟实训前指导要点、以利组织教学和学生实习操作。
选用的经济业务应尽量典型化,且尽量简约,可少则少。对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应避免过多和重复,涉及的明细账户不要太多,以便使学生能迅速、有效地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减少教学工作量,缩短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效果。经济业务要符合现实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模拟实训是从理性转向感性的认识,应特别注重真实。证明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从格式到内容都必须尽量贴近实际的业务情况;适当提供一些符合现实情况但内容填写不够完整、不正确的原始凭证,供学生独立思考判别。“真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别、独立思考、应变的能力。
选用的资料材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并且有一定的超前性。及时将市场中出现的新经济业务类型以及最新的会计、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改革的内容吸收进来,以增强学生参加工作的适应能力。
(4)完善教学方法。对过去会计、出纳合二为一,一人全揽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登记的错误方式必须进行调整。可以根据经济业务量的多少或是岗位职责的划分进行分组实习,还可以实训过程中进行岗位轮换。这既可以合理分配每个学生的工作量,也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同时使学生全面掌握各项财会工作技能与方法。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现场帮助学生理解实训方案和业务内容、解决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常性地检查实习过程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学生按照实习规范和要求来进行。
加强实训考核的力度。将实训规范进行指标量化,实现对每个学生运作全过程的成绩考核,实现对学生成绩的多层次考核,包揽职业道德、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实习结果等多方面内容。要提高学生对实训成绩的认识,规定实训不及格的学生不得毕业,迫使学生认真对待实训,学到真知识。
2.3提高教师专业胜任能力
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应构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努力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走出去“打工”;在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
高等会计教育要做到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体现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求,就必须随着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目标的重新定位。为适应需求形势的变化,会计专业必须将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套路进行调整和创新。会计实训教学则是主要的变革,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会计实训教学的成败关系到毕业生的素质,进一步完善会计实训教学,深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