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睿等
李亮终于站出来辟谣了,PPG的投资者也忍不住出来回应,但他们所说的仍然无助于事实的澄清。
12月初,身在美国的PPG创始人兼CEO李亮通过国内某媒体发出声音,用一贯直接的方式指责“携款2000万美元潜逃”的传闻“纯属胡说八道”,PPG“没有问题,从来都没有问题,现在活得很好”。
之前的11月20日,坊间爆出“PPG创始人李亮在9月底带走2000万美元潜逃”的消息。PPG的公关人士随即谴责消息严重失实,并表示计划安排李亮与国内媒体做一次直线沟通,澄清传言。没承想原定于11月27日召开的媒体越洋沟通会议,却因为PPG临时撤换公关公司而夭折。对于被李亮放了“鸽子”一事,当时一些媒体并不感觉意外,因为李亮已经有半年没在国内公开露面了。现在李亮不再沉默了,但是作为公司的当家人,他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就因为他不屑于解释部分人出于“仇富心态”而讲的坏话?
看不懂的PPG
2007年是PPG风头尽出的一年,2008年看起来也是如此。不同之处在于,2007年的PPG靠铺天盖地的广告成为服装“名牌”,2008年的它却因为一波又一波的负面新闻成为舆论焦点。
PPG于2005年10月在上海成立。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调后,去年,PPG号称每天已经能卖出一万件衬衫,销售量直逼当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雅戈尔(日销售量为1.3万件)。但后者达到这个规模用了近30年,而PPG只有两岁,它的成长速度着实惊人。而且在惊人发展速度的背后,一直潜藏着业界对PPG的诸多疑问。
业界认为,支撑起PPG销售神话的是广告,尤其是2.3亿元的广告投入使PPG成为2007年国内服装行业的“标王”。问题是,一家2005年10月才成立的公司哪里来的如此财力。
按PPG的公开说法,2007年该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0亿元,但有业内人士怀疑PPG数倍夸大了实际销售额。
受到怀疑的还有PPG先后获得的三笔风投融资,PPG曾对外声称融资总额为8000万美元。据《IT时代周刊》了解,实际到账金额远没有那么多。李亮回应此次“潜逃门”时也直言,一共才融到3600万美元的资金,8000万美元是风投们的吹嘘。
更叫人大跌眼镜的是PPG在今年内屡次陷入债务纠纷。江苏虎豹集团、广州卓越织造上海分公司等合作厂商,以及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分众传媒等广告公司,都与其有债务纠葛。
一时间,种种疑问令PPG资金链断裂的传闻甚嚣尘上。
但PPG及李亮每次都回应公司的经营一切正常,欠款不还也事出有因,不付钱给合作厂商,是因为它们的产品质量有问题;不付钱给广告公司,是因为里面有回扣,李亮不愿意屈服于中国广告业内的“潜规则”。
还有去年底推出的打折网和今年大幅削减广告投入的举动,仿佛PPG每动一下,质疑的声音就多一分。
就在许多人大呼PPG是件“缩水衬衫”的时候,PPG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好消息:9月份,PPG美国公司获得了美国一百货公司1亿美元的战略融资,而且只占PPG美国不到50%的股份。
PPG美国公司今年3月底才注册成立,半年之后就凭借不足50%的股份吸引来1亿美元的融资,实在令人惊讶。加之PPG当时拒绝透露具体的投资方,第四轮融资被部分业内人士看作PPG为洗脱传言投出的“烟幕弹”。
最让人捉摸不透的是,在“潜逃门”爆发后与李亮一样失声的风投竟然和李亮在同一时间出来讲话了,两者间的默契令人吃惊。集富亚洲、KPCB和三山基金均表示依然看好PPG,并否认正在寻找李亮替代人一说。
在风投集体失声的这段时间,曾有知情人士透露,投资者已经自认PPG项目是个失败的案例。不过,尽量减少投资失败造成的声誉损失,也是投资业内的“潜规则”。
PPG“轻”过了头
“我们既不是服装企业,也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数据中心,甚至你可以认为是一家服务器公司。”李亮把PPG描述为“衬衫行业中的戴尔电脑”。
在服装行业的一些人看来,没工厂、没实体店铺、没自有物流体系的PPG因少了很多耗资不菲的实体机构,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轻公司”。在整个销售过程中,PPG仅负责制定款式、采购原料,然后交给工厂加工成品,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检验,PPG靠“网站+呼叫中心”、“广告+呼叫中心”,以及“目录+呼叫中心”的方式获得订单,最后通过物流公司送到客户手中。
对于这种新型商业模式,金山公司前CEO雷军表示自己仔细研究过PPG,他也认为“PPG一直是成功的标杆”。“产品全部通过网上销售,没有任何中间商,直接送货上门,价格也非常便宜,PPG快速增长的势头也充分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雷军说。正因此,他随后投资了与PPG商业模式较为相似的凡客诚品。
在PPG原营销策划负责人智少奇看来,PPG早期的成功靠的是“轻公司。”商业模式,而造成它眼下困境的是公司过“轻”了,重广告轻生产导致PPG生意链的失衡,高投入低产出给公司带来了重负。
PPG起初的广告费用占到了销售额的70%,李亮表示目前的比例是20%,未来几年将控制在10%以下。与去年相比,今年PPG投放的广告可谓凤毛麟角。按照李亮的说法,如今PPG销售很大程度靠的是回头客,客户二次购买率达到了60%。
本刊记者特意登录了一家国内知名的生活类网站,发现留言评价PPG的网友中,许多人抱怨收到的实物“颜色和图片不符”、“料子差”、相同尺码的两件衬衫“竟然大小不一样”、退换货时间久。显然,事实并不完全如李亮所言。
在2007年中国互联大会上,PPG前任COO黎勇劲就公开表示,由于缺乏传统的渠道支持,PPG没法通过用户判断产品到底做得怎么样。如今,黎勇劲已经离开PPG转投土豆网。同样离开的还有转投凡客诚品的原运营副总裁黄朗阳、CFO王彦丰和CMO王奕松,PPG的管理团队也越来越“轻”。
启明创投是同样采用“轻公司”商业模式的凡客诚品的投资方,其董事总经理甘剑平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模式同等重要,尤其是团队的稳定性。
凡客诚品只是众多拷贝PPG经营模式的公司之一,李亮并没把这些追随者放在眼里。“我们一直关注同业领域的发展态势,但此类品牌与PPG不处于同等重量级,我们认为其他品牌只具备参考价值,不具备竞争要素。”李亮说。事实证明PPG轻敌了。原卓越班底打造了全新的凡客诚品、报喜鸟旗下的BONO以及51衬衫、Shirtonline等竞争对手,不但模仿它大打广告,而且比着在价格上做文章,甚至竖起量身订做的大旗。
据凡客诚品预计,其2008年销售额将接近5亿元,而它2007年10月才正式运营。甚至有知情人士表示,
正是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凡客诚品的强劲风头,给了原本期望今年内在美国上市的PPG沉重一击。
“轻”模式之惑
看着PPG、凡客诚品和BON0等网络服装公司一路走来,这种基于B2C的“轻模式”引起了业界广泛讨论。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文表示,轻公司最大的优势是甩掉了庞大的资产包袱,不仅省掉了生产环节的资产性投入,而且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能获得可观的利润。他同时也提醒,轻公司应该把握从原料生产到加工制作的主要过程,重视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而在电子商务专家卢烨看来,衬衣B2C模式是一个完全依靠营销和广告吹起来的商业泡沫,待消费者冷静之后,广告制造出来的消费流行和冲动就会转瞬即逝。
由于没有实体店铺,“轻公司”的客户无法在购买前亲身体验商品,导致它们要冒很高的退货风险。此前,已有统计数据称,PIG的退货率为15%,凡客诚品为10%。
服装业内资深观察人士锐宏建议,在崇尚品牌体验的时代,要注重顾客体验和品牌内涵价值的提升,PPC应该考虑单一向媒体投放广告的风险性,适当评估是否要开设线下体验店。
据了解,报喜鸟旗下的BONO在近期已经有实体店铺“落地”了。BONO副总经理高峰表示,网上衬衫的“落地”,正是为了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认知,从而在电子商务领域获得更多的忠诚客户。
最有说服力的恐怕就是轻公司模式的鼻祖——戴尔公司的转型。在坚持了数年直销模式后,戴尔被惠普挤下了全球PC霸主的神坛。该公司在2007年也走上了传统的渠道之路,把渠道零售商编入自己的销售链。在戴尔最近一季的收入中,已经有一半是渠道的功劳。
和利创投合伙人孔令国结合自己的经验指出,商业模式的创新,风险是很难预测的。要真正改变人们的消费形式很难。
过多纠结于PPG各种传闻的真假没有太多意义,观察第一个吃螃蟹人的表现,总结经验更重要,就像锐宏所说,“PPC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特例,而是其商业模式本身的弊端,具有普遍性。因此,PPG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那些跟随者即将面临并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民众挤爆自建数字图书馆欧洲网上抵制Google文化霸权王倩
网络巨人Google的日益强大不禁使人们忧心忡忡:信息世界的强势会不会对现实世界的文化安全造成威胁?欧洲人用数字图书馆的方式进行着制衡与反击。
“即使做再大胆的梦,我们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访问我们的图书馆网页。”欧盟委员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名负责人兴奋地说。
11月20日,欧洲数字图书馆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正式开馆。网站开通后的几小时之内,访问量就迅速超过了每小时1000万人次。
由于建设者对人们的热情估计得远远不足,网站原本的设计容量仅为每小时500万人次,开馆不到24小时网站就因访问量过大而多次瘫痪。22日,欧洲数字图书馆网站被迫向网民宣布暂时关闭网站一段时间,并表示将在12月中旬重新开放一个更强大的网络图书馆。
虽然人们对于欧洲数字图书馆表现出来的巨大热情令人鼓舞,但闭馆事件也暴露出一个如此规模的数字图书馆今后发展所要面临的重重问题。
欧洲人的反击
欧洲数字图书馆是欧盟大力推广的重要文化项目之一。这个今年5月被命名为“Europeana"的大型网站,目前拥有大约300万件数字藏品,包括书籍、音乐、电影、报纸、相片、博物馆藏品等等。
这些内容大多来自欧洲各国的一流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音像资料馆,其中包括法国卢浮宫、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博物馆等等。项目的核心团队由荷兰国家图书馆的员工组成,有90个机构参与。
全球有1000多家档案库、博物馆和图书馆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数字化。巴黎卢浮宫对其收藏的油画等文化藏品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并将相关数字化资料贡献给Europeana。法国国立广播电视档案馆也将其20世纪近8万份作品提供给了这个网站。
网站目前可以提供英语、德语、法语等20多种语言的服务。网站内容没有版权,所有个人或者机构可以直接在Ettropeana网站上免费使用这些文化财富。比如,如果人们想要欣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只需要在网站上输入“达·芬奇”,就可以仔细欣赏他的包括“蒙娜丽莎”在内的多幅画作。
数字图书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方便地查找相关信息,帮助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实现无限的资源和服务。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了各国21世纪文化科技竞争的重点。
欧盟计划加大投入,在2010年前将1000万件文化资源放入Europeana里面;届时,Europeana还将提供所有欧盟成员国语言的版本。
对于欧盟的宏大计划,很多分析人士表示,欧洲数字图书馆的筹建并非仅仅是一个文化项目这么简单,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实际上是为了与美国Google强大的图书搜索项目相抗衡。
2004年12月,Google宣布计划筹建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Google表示,将与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合作,将其馆藏图书扫描制作成电子版本放到互联网上供读者使用。这个项目预计将于2015年完成,届时将有1000万册书籍可供查阅。
这一消息深深刺痛了以法国为首的欧洲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他们认为,此举势必进一步加强美国在信息和知识领域的强势地位,美国式的信息和思维将会对欧洲的文化安全造成冲击,并进而对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建立和维护造成威胁。
长期以来,欧洲文化圈内相当部分人士十分反感美国的文化入侵。欧洲显然不愿受到其他国家的左右。但是,历史文化悠久、科学技术先进的欧洲国家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仍是一盘散沙,没有共享和规模上的优势。
2005年4月27日,由世界第二大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牵头,欧洲19所国家图书馆负责人在巴黎发表联合共建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声明。同年,这一项目正式设立,并由欧盟负责协调和承担初期的资金投入。
微妙的是,Google对Europeana的出现表示了祝贺,并希望能够参与合作。
Google领先一步
Europeana项目得到了欧洲各国的空前重视。法国和德国等欧洲6国领导人曾发表致欧盟公开信,要求尽快启动欧洲数字图书馆工程。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在图书馆数字化领域,Google已经走在了前面。
Google图书搜索创立于2004年,用户可以通过Google图书检索部分或全文阅读图书,还能通过网上书店进行订购。全球已经有超过2800多家图书馆和1万多家出版机构与之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Google的图书搜
索推广书籍。
通过与前述全球各大图书馆的合作,Google目前已经建立起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全文搜索的数据库,对大约700万册图书做了数字化处理,能够实现100多万本书籍的在线全文搜索。
业界人士认为,在海量文本信息中实现图书搜索将是未来搜索业务的一个重要的盈利点。Google同时也表示,将会继续推进图书搜索服务,其目标是帮助用户检索世界上所有的书籍。Google在数字图书馆方面起步早,全球合作广泛,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步扩大自己的优势,大有形成垄断的趋势。
今年5月25日,随着微软表示将关闭图书搜索和学术论文搜索这两个Live Sear&产品服务,它意味着微软和Google在图书搜索方面竞争以前者失败宣告终结,这势必进一步增强Google图书搜索的全球竞争力。
10月29日,Google与以美国作家协会和美国出版商协会为代表的全球作家和出版商公布了一项突破性的和解协议。按照协议,Google共需要支付1.25亿美元来补偿作者和出版商被在线访问的作品。不过,该协议还需要获得纽约联邦法院的批准。如果批准通过,用户可以在线浏览Google图书搜索的大量版权图书和其他书面资料,相关版权者也将得到补偿,并且Google也将摆脱书籍版权官司的烦恼,从而扫清称霸信息世界的又一个障碍。
在Google图书搜索日益强大的背景之下,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反击无疑压力巨大。但是并非完全没有胜算。
尽管Google一再表示,图书搜索的使命在于集中全球信息,广泛为人们所使用,但是Google表现出来的霸权地位和商业化服务色彩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最近,与Google有合作关系的哈佛大学就对Google与各出版商和图书作者达成的一项图书文本搜索项目表示反对。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这一图书文本搜索项目对人们自由使用书籍信息造成了很多限制;同时,由于缺乏竞争对手,收取费用的合理性也难以保证。
此外,对于具有浪漫情怀的欧洲人来说,Europeana以文化艺术遗产为主,项目包括了书籍、音乐、电影、报纸、相片等丰富内容,这可以说是他们与Google竞争时先天拥有的一个巨大优势。
再加之欧洲人民的民族主义热情和政府的鼎力支持,欧洲数字图书馆仍然有获胜的可能。
“钱”景堪忧
欧洲人民的捧场为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信心,但这还远远不够。
技术问题首当其冲。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综合性和尖端性为业界所公认,从大量信息存储到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管理,从模式识别、知识内容检索到人机界面技术等等,几乎包括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所需解决的所有主要问题。
作为一个欲与Google一争高下的数字图书馆,Europeana的技术设计还不能让人满意,网站只有3台大型服务器,十几个人负责运转。因此,网站一开馆就遭遇了瘫痪的尴尬。欧洲文化艺术遗产庞大的数据量对搜索引擎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缺乏庞大的技术支援和运营团队,Europeana恐怕会再次遭遇技术麻烦。
另外,作为多个国家共建共享的公共项目,内容的平衡问题也不容忽视,应当避免向某些甚至某个国家倾斜。虽然英语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互联网官方语言,但是法国仍然一直对本国的优秀文化深感自豪,并极力倡导法国文化的推广。
尽管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Bruno Racine表示,这一项目是希望唤起人们对于欧洲大陆的认同感,并不希望法文占有很高的比例,但是在这个由法国倡导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中,目前的一半作品都由法国提供,许多国家的历史都以法文书写,甚至连柏林墙倒塌的内容也是一部法文纪录片。相比之下,有关英国的内容仅占10%,德国仅占1%,西班牙只有1.4%。
资金问题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欧盟委员会计划每年出资200万欧元重金管理和更新这个文化平台。欧盟还准备在今后两年内投资1.19亿欧元,用于数字图书馆新科技的科研与开发。
但是,文化作品数字化过程开支很大,这笔费用由各国自己承担。欧洲文化作品中只有约1%可以获得电子版本。为达到2010年前对1000万册书籍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目标,欧盟委员会估计,成员国们大约还要总共投资3.5亿到4亿欧元。这很可能将使各国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打上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