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的记忆——(二)碧血丹心

2008-01-07 01:17访
走近科学 2008年1期
关键词:毛岸英鸭绿江彭德怀

重 访

从1950年10月19日夜间开始,到22日凌晨,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参战部队全员渡过鸭绿江,向朝鲜境内的预定地点集结。

此时,兵团指挥部得到紧急情报:“联合国军”共13万多人,正迅速向鸭绿江推进,其先头部队美军第1骑兵师已接近我预定集结地点。

就在第13兵团的指挥员们紧急商讨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数时,却发生了一件让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感到万分焦虑的事情。

孟照辉(原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科长):我们部队进入朝鲜的第2天,就和彭总失掉了联系。邓华司令员等首长都非常焦急,电台嘀嘀哒哒呼叫个不停,大家的心情非常沉闷紧张。

彭总究竟在哪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呢?

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

此时,彭德怀同样心急如焚,他在金日成那里了解到,“联合国军”地面部队仰仗飞机的掩护,正加速向鸭绿江推进。敌变我变,原定的作战方案已经不适应新的敌情,必须立即改变。可是,在这紧要关头却无法与部队取得联系。

杨凤安(时任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我们的电台卡车掉队了,有10个小时。对上无法联系,对下抓不到部队,彭老总能不着急吗!

杨凤安老人回忆,彭总的司机对朝鲜的地形和道路不熟悉,为了安全,车不敢开得太快,所以跟不上朝鲜外相朴宪永带路的汽车。为尽快和金日成见面,彭总干脆坐进朴外相的车里急忙赶路。这样一来,两辆小车的速度加快了,但却将后面的电台车甩远了。

杨凤安:我们拂晓到的,电台车下午5点才到。彭老总说:赶快把敌情电报毛主席,同时发给13兵团。到了第二天黄昏,40军118师的先头部队到了。我那时在朝鲜的山沟子里向我们祖国的方向看,一看我们的部队来了,就赶紧把他们带到彭老总那儿。彭老总见到他们非常高兴。

由于军情紧急,彭德怀立即向118师师长、政委面授机宜,指示他们这是出国第一仗,必须打得坚决,打得漂亮!

10月25日早晨,彭德怀召开入朝后的第一次作战会议,将原来设想的阵地防御作战改为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的作战方针,对部队作了详细的部署(图1)。

(1) 彭德怀布署作战计划

孟照辉(原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科长):此时,敌人还没有发觉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他们认为朝鲜已经失去了有组织的抵抗。于是大力向中朝边境挺进。25日,敌先头部队就进到了118师预定的伏击地区。

当天拂晓,118师主力按照部署,采取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术,向敌人发起攻击,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图2)。

(2)志愿军战士顽强阻击,予侵朝美军迎头痛击

经过12个昼夜的激烈战斗,志愿军共歼敌1.5万多人,其中美军35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清川江以南,稳定了朝鲜战局(图3)。

(3)被志愿军俘虏的美军士兵

杨凤安:第一次战役是一个伏击遭遇战,敌人疯狂冒进,一点顾虑也没有,我们大部队入朝埋伏他没预见到,所以把他打得蒙头转向。

王天成(原志愿军总部参谋):志愿军首战告捷绝不是偶然的,彭总在出国作战前,经常带着两本书,一本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一本是《麦克阿瑟的两栖登陆》。他已经仔细研究了即将与他对弈的美国将军。他与麦克阿瑟过招,可以说是早就知己知彼,胸有成竹了。

面对装备精良、有着大战经验的美国军队,彭德怀清醒地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艰难,他一再提醒各级指挥员,要高度重视,抓住战机。第一次战役快结束时,彭德怀指示:现在,敌人的气焰还没有完全被打掉,很可能重新组织进攻,我们要做好各种准备。

果然不出彭德怀所料,麦克阿瑟看到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泡汤了,为挽回面子,他命令远东空军,用两周时间打击在朝鲜境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鸭绿江冰封之前抢占全朝鲜。麦克阿瑟再次狂妄吹嘘:我保证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让所有美国士兵回家过节。

毛泽东的儿子为国捐躯

赵化,曾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当年,他跟随志愿军第38军114师跨过鸭绿江。此次采访时,他特意为我们拿出来几本珍藏了50多年的战地采访日记(图4)。

(4)赵化(左)和记者一起看他当年的战地日记

赵化:1950年11月3日,我们过了鸭绿江,看到的是一片废墟。美军飞机整天轰炸不断。可以说,连解大小手的工夫天上都是飞机。

所有的军事目标一旦被敌人发现,会立即遭到敌机的轰炸。志愿军总部更是敌机寻找的重点目标,志愿军总部进驻大榆洞短短一个月,就多次遭到美机空袭。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风安和司令部参谋王天成合著的回忆录写道:“党中央、毛主席曾多次发电报作具体指示,要确保彭德怀和总部的安全,并责成志愿军党委具体负责”。

为使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历史,丹东人民将在鸭绿江畔伫立一座志愿军英雄群像。在铜像的浇铸现场,雕塑家陈绳正和技术人员正在检查施工情况。

陈绳正:在雕像当中,我们还设计了毛岸英的形象。对毛岸英的艺术表现,主要突出他手指前方,凝视前方的一个较大的动作。反映他为了祖国、为了和平毅然投身战场的决心。毛岸英是毛泽东主席的长子,他义无返顾上前线,最后和十几万先烈一起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图5)。

(5) 雕塑家将对烈士的敬仰深情融入到作品之中

参加志愿军赴朝参战的热血青年中,既有农民、工人的儿子,也有干部的儿子。但当时很少有人知道,这里面还有毛泽东的儿子。

毛岸英是主动申请请赴朝参战的,经过再三请求,才得到彭德怀勉强同意。

临行前,毛岸英去医院向刚刚结婚不到1年的妻子告别。

刘松林(毛岸英妻子):他只说他要出差,我当时就觉得他讲的一些事,好像是这一次分离的时间比较长。他说,你要是收不到我的信,你不要着急,交通不便。我送他到门口,他就不让我再送了。但他走了几步后突然转过身来,给我鞠了一个躬,非常深。我当时心里有点嘀咕,这是干嘛呢?但是也没想别的,他就这么走了,我一直看着他走出了大门(图6)。

(6) 刘松林接受采访

毛岸英曾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在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任坦克兵中尉,战斗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图7)。

(7) 毛岸英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英姿

1950年10月8日,毛岸英跟随彭德怀司令员从北京出发了。由于毛岸英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就在志愿军总部担任秘书。

杨凤安:开始那几天,我们忙于出国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在沈阳吃、睡都在一起。当时几个人商量成立个党小组,大家选毛岸英担任党小组长。

杨老回忆,到了朝鲜,毛岸英被安排在首长作战办公室负责俄文翻译工作。他和大家一样,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诚恳热情,战友们似乎并没有觉得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刘松林:到了11月几日,我现在记不清了,我收到他一封信。他在信上说,他很好。还提了几句他跟我结婚以后,都忙于工作,他跟我在一起相处的很少,照顾我很少,希望我原谅。他以前出差没有这么写过,我没太在意,我就觉得他这个信和以前的味道不一样,后来他就再没有信了。

11月24日,金日成首相和苏联驻朝鲜大使拉佐瓦耶夫与彭德怀司令员会晤,由毛岸英担任翻译。在场的人都称赞岸英的工作非常出色。

第二战役刚打响,敌机在大榆洞志愿军总部上空盘旋侦察,活动更加频繁。为加强防空,确保安全,指挥部决定实行分散办公。

杨凤安:那天吃完早饭后,洪学智副司令员说:彭总快走,去安全的地方办公。彭老总说:我不走,我这儿安全得很。洪学智不管三七二十一,拉上他就走,把墨盒等办公用品都给他带到离办公室有200米左右的一个自然洞里防空。到了九、十点钟,彭总问前边情况怎么样啊?我说我去看看,我就回到办公室去。刚进门口,看见两架美军B-26飞机由西南向东北飞,我想可能是他们刚炸完新义州回来。

我进屋看见成普、徐亩元两人在地图前站着看地图,毛岸英和高瑞欣两人在办公桌前坐着工作。我问他们有什么新情况没有,他们说情况没有变化。了解清楚后我就往外走,刚一出门,看见那两架敌机又飞回来了。我说,不好,快跑!看地图的两人立着动作快,跑出来了;坐着的两人没来及跑出来,就这样牺牲了。

毛岸英穿着我的呢子大衣,因为我怕他冷,我说你披着我的呢子大衣吧,他是穿着我的呢子大衣牺牲的。

1950年11月25日上午10时,毛岸英和高瑞欣在美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爆炸后的熊熊烈火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图8)。

(8)电影资料:毛岸英(左)和高瑞欣牺牲前坚守在战斗岗位上

毛岸英怀着一颗打击侵略者,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跨过鸭绿江走上烽火硝烟的战场,用他28岁的年华,丈量了一段最有价值的人生距离。

毛岸英的牺牲,令彭德怀万分悲痛,他自言自语的声音只有杨凤安能听得清: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多少人啊!当天晚上,彭德怀就给周恩来总理发电报,报告了毛岸英牺牲的情况。

周恩来收到电报后,考虑到毛泽东正集中精力指挥第二次战役,没有马上把这一消息告诉毛泽东。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毛泽东才知道岸英已经牺牲了,那一天,他长时间地看着儿子的照片,沉默不语(图9)。

(9)毛岸英与父亲毛泽东

就是从这一天起,作为父亲的毛泽东不忍心让儿媳妇和自己一样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而不情愿地扮演了一个最难堪的角色:没有告诉儿媳岸英牺牲的事实。

刘松林:直到1953年暑假,我确实忍不住了。有一天,我问主席,我说:岸英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信?给你有没有信?主席很沉痛地告诉我,他已经牺牲了,接着说了一句,我也知道得很晚。当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就哭了。正哭时,听到一个同志说:“你不要哭了,主席的手已经冰凉了。”这时我突然惊醒了,抬头看了一下主席,他坐在沙发上,眼睛直直地看着前面,一句话都没有。我醒悟过来,我不应该这样。我站起来跟他握手告辞的时候,感觉他的手冰凉冰凉,就是一块冰。

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

失去了爱子的毛泽东和失去了丈夫的刘松林,在极度悲痛中,思念着同一个亲人,又在极度悲痛中,为失去的这位亲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的岸英是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和平与正义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后来,周恩来总理曾就毛岸英的安葬问题请示毛泽东:岸英的遗体是否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摇摇头说:那么多志愿军战士牺牲后都就地安葬,为什么毛泽东的儿子就特殊呀?我还是那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岸英应与牺牲的战士们一同葬在朝鲜的国土上。

就这样,毛岸英和志愿军烈士一起,长眠在他们共同战斗过的朝鲜土地上(图10)。

(10)英勇献身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前为毛岸英烈士墓

刘松林:朝鲜人民为纪念岸英,在他牺牲的地方种了12棵大松树。我看到那块地面上铺了一层很厚的松针,我就觉得在那块焦土里渗透着岸英的血。恍惚中我觉得这块土地就像母亲一样伸开了自己的双臂,把他拥到自己的怀里。他最后是在母亲的怀里去世的。

朝鲜桧仓的志愿军烈士陵园,毛岸英和133位志愿军烈士就长眠在这里。2006年5月,刘松林带着儿女跟其他烈属一起来看望亲人,为烈士扫墓。

刘松林:我们这次去,给每一位烈士都献了花,每个墓一束。每走到一位烈士跟前,我都在想,我是代他们的家人来看望他们的。因为我们牺牲了那么多人,不可能每一个烈士的家属都有机会去扫墓。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有13位摄影师随军参加了战地拍摄。他们像志愿军战士一样,在弥漫着硝烟的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用摄影机记录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摄影师杨序忠在拍摄三八线铁原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敌机投下的炸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图11)。

(11)杨序忠烈士

赵化:清明节,人们都去为亲人扫墓,为烈士扫墓。可是,杨序忠的墓在哪儿呀?杨序忠的 骨肉早已变为泥土了。

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他们鼓舞着更多的志愿军将士和朝鲜人民军一道,在接下来的战役中,狠狠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气焰,取得了歼敌36000多人和收复“三八线”以北地区的胜利。

直到这时,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才如梦初醒,开始意识到来自鸭绿江对岸的志愿军是难以估量的高手。被他看不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改写了他常胜将军的历史。他开始疯狂地报复,命令新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马修·李奇微上将,一定要切断志愿军的补给线。与此同时,他还特别训令出动所有B-29战略轰炸机共90架,轮番轰炸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切断运输线,妄图以此来困死中国人民志愿军。

面对“联合国军”数十万众的疯狂反扑,坚守在阵地上的志愿军将士急需武器弹药和给养,而我们的运输线又遭到敌人的疯狂破坏和严密封锁,志愿军如何应对敌人的空中打击?军需物资怎样送往前线?

猜你喜欢
毛岸英鸭绿江彭德怀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现代诗二首
鸭绿江朝鲜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彭德怀不愿照相
美丽的鸭绿江
毛岸英修改《国际歌》
“红动中国”征文大奖赛获奖名单
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