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几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它们都是在2006年快结束时发生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为了方便管理,自然也会出台许多制度规定。但是河北省的一所中学出台的一条规定却给学生们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夜间不准上厕所!学校规定,晚自习回到宿舍至熄灯铃响之间的半个小时为学生上厕所的时间,熄灯之后,任何学生不准出宿舍门,包括上厕所,直到第二天早晨起床铃声响起才算解禁。如有违反,抓住就要被“罚蹲”。学生们敢怒不敢言,晚上急了只好拿塑料袋甚至洗脸盆来充当“厕所”,弄得狼狈不堪。
第二件事也发生在校园里。12月的一天,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里溜进来一只流浪的小猫,可能是天太冷了,它想进来取取暖。当它刚刚趴下来准备睡觉的时候,突然被一位男生抓住。正在自习的同学们都以为他只是要把猫赶走,没想到他走到门外,拽着小猫的尾巴狠狠往墙上一摔,小猫被当场摔死。所有同学都目瞪口呆,有人当场就哭了。
第三件事的发生地点在校门外,更准确地说是在国门外。在不久前结束的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十五届亚运会上,中国选手的表现让我们感到光荣和自豪。而在赛场外,有那么一小部分同胞做的却是给国人脸上抹黑的事。羽毛球男团半决赛中,裁判做出了一个不利于中国队的误判,这时有几名中国球迷鼓动中国观众用很难听的“国骂”来攻击裁判,看台上果然骂声一片,让在场的外国人都为之侧目。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多哈国骂”。
为什么要把这三件看起来不相干的事放在一起说呢?这和四个字有关:大国崛起。
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结果引发了一场关于“崛起”的大讨论。很多人认为,没有国民的崛起,就谈不上国家的崛起。那么什么是国民的崛起呢?一方面当然是物质上的,起码每个人都能有饭吃、有屋住、上得起学、看得起病;而另一面就是精神上的崛起,没有精神上的“大国民”,哪里来的“大国”?
回头来看“不准上厕所事件”。据说这个规定已经执行很长一段时间了,这当然是学校的错,但同学们面对如此违反人性的规定,为什么只有忍气吞声呢?恐怕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想到“权利”二字。敢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这才是一个有出息的“大国民”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强势面前胆怯懦弱的人,一旦面对弱者,反而容易变成“施暴者”。近年来类似于“北大学生杀猫”的事件已经发生多起了。这些事件中的主角,很多都是在别处受了委屈,就用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动物来撒气。他们中不乏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高材生,可见如果缺失了人文精神,知识再多也会做出让人瞧不起的事来。
而另一方面,每次虐待小动物事件一经曝光,网上便充斥着恶毒的谩骂,甚至是要将当事人“置于死地”的言论,这种“以暴制暴”的态度就对吗?联系到多哈赛场上的“国骂”,以及一些人不分青红皂白的“逢日必反”,我想说,如果我们学不会用文明的方式去批评、用理性的态度去思考,那就实在配不上“大国民”这个称号。
什么是“国民精神的崛起”?专家说了,权利意识、公共理性和对他者的关怀。同学们现在可能还未必能深刻理解这么“专业”的术语,但请你先记住它。梁启超曾经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同样我们可以说,少年崛起则国崛起。就从今天起,让我们学着做一个“大国民”。
[有人说]
消除贫穷与饥饿才是最好的和平。
——有网友发帖建议推选“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网友认为,消除贫穷与饥饿才是最好的和平,而袁隆平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事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完全有资格问鼎诺贝尔和平奖。
能和我说话的,只有家中这条狗。
——河南上蔡县一名10岁的孤儿,父母都因艾滋病而离世,所有的人都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他,于是,他在日记里写下了这句话。如今,“歧视”已经成了艾滋病人、病毒感染者和艾滋遗孤们最大的敌人。
你们不会孤单。
——世界艾滋病日这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了来自河南、云南、辽宁、安徽和山西等地的15名“艾滋孤儿”到中南海参观。温总理告诉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和别的孩子一样有受教育的权利,在生活上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关心。
儿子你能当数学家,老妈我早就是陈景润了。
——杭州初中生洋洋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他有一个重大的数学发现,可以根据半径求圆周长。谁知这位妈妈不但不以为然,还说了上面的话。事后,这位妈妈很后悔,觉得自己的话伤害了孩子,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我最怕妈妈掉眼泪。
——辽宁的阳阳是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但妈妈对她的期望值很高,要求所有大小考试都必须优秀,哪怕一次小考没考好,她就会掉眼泪。虽然阳阳一看到妈妈哭就很心疼,但“脆弱”的妈妈给了她太大压力,最后她终于打进心理咨询服务热线诉说自己的不快:“我都快被妈妈逼疯了!”
感动中国的河南乞丐。
——身高不到1米的河南籍残疾乞丐陈春伟在深圳街上乞讨,突然有人给了他一张百元大钞,半分钟之后,他却艰难地走到30米外的一个募捐箱边上,将这100块钱塞进了为一个生病的人募捐的箱子,随即转身离去。他的举动感动了深圳市民。经常媒体披露后,更有网友称他是“感动中国的伟大乞丐”。
[小事记]
深圳初中生吴嘉瑜每天乘坐巴士上学时,看见路边的洗车工人拿着喷水枪“哗哗”地洗车,然后大量自来水直接排到了下水道。“这多会浪费多少水资源啊!”见此情景,吴嘉瑜和两个伙伴调查了60个洗车工人,做了百份问卷,用5个月时间写出了“洗车棚浪费水”调研报告,并得出“全市洗车棚喷出的清洁水足够60万市民使用一年”的结论。这一行为受到了深圳市市长的赞扬,称这一调研成果很有价值。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是一句老口号了,但有多少人做到了呢?这三名学生不但自己节约用水,还监督别人和社会节约用水,用自己的行动把这句老口号变成了更积极的“节约用水,我有责任”!
一名叫宋思阳的长沙中学生发现,人们使用筷子接触饭菜的部分只占筷子的1/4长,于是他从自动铅笔上获得灵感,发明了“筷子头可以更换”的筷子。在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的首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上,这项发明获得了一等奖。
“我发明的一次性筷子可节约3/4木材,如果全国人都用,一年可节约375亿立方米木材。”获奖后的宋思阳给自己的“高效率一次性筷子”算了一笔账说。其实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并有一颗关心社会的心,也许你也会成为一个小发明家呢。
俗话说“字如其人”,可如今要按这个说法,学生们恐怕都要没脸见人了。据调查,在北京、上海等地,八九成学生认为自己写字难看。伴随电脑的日益普及,今天的中小学生“用键盘打字飞快、用笔写字难看”,写字水平出现“普遍下滑”的状况。对此,北京市的初中生每周都被安排一节写字课。
在西方,重要的书信习惯上都是亲笔写的,很多大公司也特别强调求职者要手写求职信。虽然信息化趋势不可避免,但总有一天你会意识到写一笔好字的重要性。还有哦,部分专家特别提醒:写字和考试成绩紧密挂钩,中考时作文中字迹是否清楚规整,是会影响考试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