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威尼斯
威尼斯是什么? 似乎一个水城并不足以勾勒出她的形象。她建在大大小小117座岛屿上,以400多座石桥相连;她是欧洲中世纪强盛的共和国,强大的海军纵横欧洲;她以贸易起家,威尼斯商人名闻天下,从这里走出了马可波罗;这里有被拿破仑誉为“最美丽的客厅”的圣马克广场,这里的里奥托桥是欧洲三百年的商业中心;玻璃制作工艺曾是她称雄商界的杀手锏,时至今日玻璃岛上的玻璃工坊仍然保持了百年前的制造工艺;丽都岛是“欧洲的夏威夷”,是威尼斯电影节的举办地……这便是威尼斯,一颗漂浮在亚德里亚海上的珍珠。
列车驶上了威尼斯运河大桥,身后是大陆,前方便是岛屿相连的水城。从车窗向外望去,暮色中的威尼斯像戴着面纱的耶利亚女郎,不肯让我一眼看到她的真面目。只看到水面上号称“水上TAXI”的刚朵拉穿梭往来,水边的老屋中透出点点灯光。不知道怎的,突然想起来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或者我也能如朱自清老先生一般,来一次桨声灯影里的威尼斯。
走进了威尼斯,从这一刻开始,我的交通工具除了自己的双脚以外,就只有船了。刚朵拉虽然古朴典雅,可以乘之在小小的水道里左顾右盼,但是价格就实在不是我这背包客能承受得了的。那么也好,就用自己的脚步来丈量这颗水上珍珠吧。
圣马克:繁华的正面
威尼斯人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威尼斯不仅仅只有圣马克!圣马克广场和圣马克教堂是威尼斯的象征。传说耶稣的弟子马克就埋葬在这座教堂之下,他也由此成为威尼斯的守护神。我不能免俗地在教堂前留下了自己的一张照片,身后那五座金光闪闪的圆顶竟然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这可不是友谊的象征,而是威尼斯的远征军在十字军东征时千里迢迢从那里掠夺回来的。当威尼斯共和国在她强盛的年代中,每次远航回来的商船都要为圣马克献上一份珍宝。日积月累,保存这些礼品的“圣马克之家”便成了东西文化的洋洋大观。
和圣马克相邻的是具有浓厚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公爵宫,名画是这个曾作为威尼斯总督执政厅的特色。看看这些名画的名字吧:“威尼斯的胜利”!“海神向威尼斯献礼”!还没有看到画之前,就已经被其折服了,古威尼斯人的骄傲和奋进还真不是一般的厉害。丁托雷托一幅名为“天堂”的巨作取材于但丁的名著《神曲》,700多个人物汇集于这幅长22米、宽7米的世界第一大的油画中。当我站在它面前时,除了不停地倒吸冷气,便再找不出赞美的词语了。
吸引人的不光是这些历史文物。广场周围的咖啡屋、餐厅几乎是不分日夜、不分季节地营业。走累了,可以择一个咖啡茶座小憩片刻,看看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肤色、不同装扮的人流,望望天水一体、蓝得透明的亚德里亚海,赏赏四周保存了千年风骨的建筑雕塑。最绝的是,各个商家吸引客人的居然是小规模的管弦乐队,你方奏罢我登场,如同一个永不落幕的露天音乐会。
威尼斯的另一面
威尼斯是繁华的。在圣马可,在丽都,在里奥托,在玻璃岛,你可以看到如织的游人摩肩接踵。威尼斯是浪漫的,拜伦、雪莱、奥申巴赫,给了这里诗一样的忧郁。然而威尼斯更是孤独的,当你离开导游手册所指点的著名景点,你才会发现这个城市更为真实的另一面。
我背着大大的登山包,好奇地在狭窄的街巷中穿行。也许是地面下沉的缘故,每座古老的建筑都印满了水渍;也许是环境保护没有做到家,远离了主水道的地方总是看到浮浮沉沉的垃圾。当我离开繁华的正面,在导游手册所没有指到的地方,那给我欢乐和震撼的威尼斯仿佛忽然间消失了。只看到一处处紧锁的房门、一条条破败的街道、一个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没有年轻人。
我在一处威尼斯最早的海船工厂旁停下脚步。告诉我这个信息的是一个头发花白、却依然穿着燕尾服打扮得一丝不苟的咖啡店主人马里奥。整个下午,我是他唯一的客人。
当我向他感叹威尼斯的秀丽时,他却用了一句“Venice is dying(威尼斯正在死去)”来作答。老人告诉我,对威尼斯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城市已经不能提供发展的机会了,这里只有旅游,除了旅游,还是旅游……
威尼斯是什么?“E and I,”老人说道,“Exploring and Innovation(探索和创新),但是现在这里只剩下了Escape and Ignore(逃离和忽略)。”里奥托桥依然繁华,但是那里充斥着仿制品,没有了创新,没有了开拓;玻璃岛依然晶莹剔透,但是固步自封的人们只满足于自己是玻璃的始作俑者,却忘了如何给曾经的荣耀增加光彩;丽都岛还是如此时尚,但是这“欧洲的夏威夷”只会在电影节时才被人想起;马可波罗是威尼斯人的骄傲,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纷纷离开却不是为了威尼斯的未来;拿破仑一句“欧洲的花园”被津津乐道了几百年,但现在的威尼斯却只保存了一个旅游城市的美名,却忘了花园也需要耕种不辍。
马里奥说,如果是一千多年前的威尼斯人,一定会想办法拯救这个城市,但是现在的威尼斯人只会选择逃离。他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不激动,不愤怒,严肃,无比严肃。
我默然。我的目光越过寂寞的街巷向圣马克旁高高的钟楼望去,那里游人如织。每个游人都是威尼斯的匆匆过客,他们只看到表面的风光,而不会注意到威尼斯正在沉没。
又是一个暮色将至的傍晚,我的三日威尼斯之旅即将结束。离开威尼斯前,我来到圣马克广场背后著名的叹息桥下。这座上不见天下不见水、仅有四个窗口的桥连着一所古老的水牢,过去的囚犯们在这里最后望一眼自由之所,留下一声叹息。我也将告别美丽的威尼斯,这繁荣与消亡并存的威尼斯,留下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