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的故事

2007-12-29 00:00:00戴铭钰
中学生天地(A版) 2007年2期


  
  它是人类的“天眼”,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现机器;没有一台机器能像它一样带给我们如此多的惊奇、如此多美丽的幻想,没有一台机器能像它一样拥有如此众多的“粉丝”、寄托着如此众多的牵挂;它硕果累累,它命运多桀,它曾无奈地走近生命的终点,而它又盼到了新生的希望。
  它就是哈勃太空望远镜。
  
  从哈勃说起
  
  1929年的许多个夜晚,美国人埃德温•哈勃都在洛杉矶郊外的威尔逊峰上用一台当时最先进的100英寸望远镜观察夜空。哈勃在大学时代是个出色的拳击手,毕业后又取得了律师执照,但显然,他对头顶上的繁星比对人世间的争斗更有兴趣。就是在这一年,他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在这之前,他已经发现并确认了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的星系)的存在——此前人们一度以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1929年,哈勃通过观测和计算,发现天空中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后退的速度就越快。这说明什么?宇宙在膨胀!
  把膨胀的过程像倒带一样倒回去,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是很小很小的,小到只是一个点。科学家们把这个点叫做“奇点”,而宇宙开始膨胀的那一刻,被称为“大爆炸”。
  那么早期的宇宙是什么样子?各种星体又是怎么形成的?虽然时间不能重来,但科学家们希望借助望远镜看到过去!
  我们能看到东西是因为有光,而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假设我们看到30万公里之外有个人在向你招手,其实你看到的是他1秒钟之前的动作。同样,当我们观察一颗距离我们10万光年(光年是个长度单位,就是光走过一年的距离)的星时,实际上看到的是它10万年之前的情形。所以,望向远方就是望向过去!
  架在地球上的望远镜会受到大气层的干扰,地球的大气层就像是地球的面纱,让望远镜看到的星光不停地抖动,从而显得模糊不清。所以,科学家想到了太空。
  1990年4月25日,对天文学家来说是个极其重要的日子,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美国的航天飞机把一个长13.3米、直径4.3米、重11.6吨的望远镜送上了太空。人们给它起名叫“哈勃”。
  
  向“哈勃”致敬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精确的天文望远镜,它的观测能力相当于从华盛顿看清楚1.6万公里外悉尼的一只萤火虫。它是人类的一只“巨眼”。
  借助这只巨眼,科学家计算出宇宙的年龄约为137亿年,而哈勃帮我们看到了宇宙诞生后仅仅7.5亿年时叹为观止的景象。那里有成千上万奇形怪状的星系,有的像牙签,有的像手镯,有的什么也不像,跟我们熟悉的旋涡形星系和椭圆形星系大相径庭——这混乱的场景正是宇宙处在婴儿期的模样。
  哈勃望远镜还让我们看到了恒星周围的圆盘,那是行星的胚胎时代;让我们看到了遥远的恒星大爆发,那是恒星死亡的时刻;让我们看到了巨大的热气团被旋涡中心吞噬并向外发出脉冲信号的情景,那是传说中的黑洞存在的证据……
  
  在望向深空的同时,哈勃望远镜也没有忘记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它帮我们目睹了火星上的“完美风暴”,目睹了木星和土星上的神奇极光,最激动人心的是彗星撞木星的“天地大冲撞”……
  它不知疲倦地工作了十六年,拍摄了接近80万张照片。利用这些照片,科学家写出了无数的论文,每一篇论文的完成,科学家们都要向“哈勃”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