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 杰 王 婷 王从亮 方 路 王 莉 段呈玉
摘要:目的:探讨积极有效的中医药参与防治艾滋病的方法。方法:从益气养阴和解毒清热论治97例HIV抗体阳性患者,分别观察他们的症状体征积分、CD细胞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此辨证思想的指导下,治疗HIV抗体阳性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延缓CD细胞的下降。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清热法治疗艾滋病能取得一定疗效。
关键词:益气养阴;解毒清热;艾滋病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3-0008-02
红河州是云南省的艾滋病重灾区之一,艾滋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积极有效地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优势,参与防治艾滋病,已经成为目前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对于现代医学定义的艾滋病而言,中医理论历代著述中,并无与之相应的病名。但《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根据艾滋病具有发病广、病情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的特点,应归属“疫病”范畴。笔者自2005年9月~2006年8月采用益气养阴、解毒清热法治疗艾滋病97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制订的《艾滋病诊疗指南》[1]。
1.2中医症状计分标准选取符合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脾肾不足证候之HIV抗体阳性患者,并对其临床症状按以下积分标准计分,以发热、咳嗽、乏力、纳呆、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以皮疹、黏膜溃疡、口糜、疱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体征,无症状者计0分,症状轻微者计2分,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者计4分,症状严重,且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者计6分;以气短(胸闷)、自汗、盗汗、恶心、脱发、头痛、胸痛、腹痛、腹胀、肌肉痛、关节痛、腰痛、皮肤瘙痒、月经失常为次要症状,无症状者计0分,症状轻微者计1分,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者计2分,症状严重,且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者计3分;合计最高分为114分。
1.3病例入选标准 入选患者HIV抗体均为阳性,并经省CDC确认。
1.3.1第1组CD4细胞计数在200~500个/mm3之间,有或无临床症状者。
1.3.2 第2组 CD细胞计数在200个/mm3以下,临床症状或轻或重者。
1.4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HIV抗体阳性患者,共97例。第1组共39例,均为在本院接受中药“抗艾一号方”正规治疗超过3个月以上,且未服用西药抗病毒药物者;接受治疗最短者为3月余,最长者为近11月。其中:男31例,女8例;年龄25岁~40岁;感染途径:37例通过静脉吸毒感染,1例通过性伴侣感染,1例感染原因不明。
第2组共58例,均为在本院接受“抗艾二号方”正规治疗超过3个月以上,且未服用西药抗病毒药物者;接受治疗最短者为3月余,最长者为近11月。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20岁~70岁;感染途径:43例通过静脉吸毒感染,10例通过性伴侣感染,5例感染原因不明。
2 治疗方法
第1组:从益气养阴论治,用抗艾二号方;处方:人参、女贞子、甘草等组成;用法:冷水煎服,每日1剂,取汁450ml,每天3次,每次150ml。第2组:从解毒清热论治,用抗艾二号方;处方:黄芩、人参、甘草等组成;用法:冷水煎服,每日1剂,取汁450ml,每天3次,每次150ml。
3 观察方法
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9个月分别抽取血样,测定血液CD细胞计数并对中医证候进行计分。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对每一个临床治疗病例,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疗效评价。(1)临床证候症状、体征。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总积分下降≥1/3;稳定: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总积分下降<1/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总积分有所增加者。(2)免疫指标。有效:CD4细胞逐渐上升,治疗后CD4细胞升高≥30%,或≥50个/mm3;稳定:CD细胞无变化,或逐渐上升,治疗后CD细胞升高或下降<30%或50个/mm3;无效:CD细胞下降≥30%或50个/mm3。
4.2治疗结果将2个治疗组的治疗结果分别分为3组,即:治疗已经达3个月而不满6个月的为A组,已经达6个月而不满9个月的为B组,已经达到或超过9个月的为C组。第1组治疗结果见表1、表2,第2组治疗结果见表3、表4。
其中,25个临床症状、体征中,改善明显的依次为:月经失调、乏力、纳呆、呕吐、恶心、盗汗、气短(胸闷)、自汗、肌肉痛、关节痛、腰痛、发热、头痛、腹泻、咳嗽、腹胀、腹痛、胸痛、皮肤瘙痒、脱发、黏膜溃疡、口糜、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
其中,25个临床症状、体征中,改善明显的依次为:发热、纳呆、腹泻、乏力、盗汗、气短(胸闷)、自汗、月经失调、呕吐、恶心、肌肉痛、关节痛、腰痛、腹痛、黏膜溃疡、口糜、头痛、腹胀、胸痛、皮肤瘙痒、皮疹、疱疹、咳嗽、淋巴结肿大、脱发。
5 讨论
古人将感受疫疠之毒而发生的多种流行性烈性传染病统称为“瘟疫”。“其病者,挨户挨村,若徭役然……,且又互相传染也”;《素问遗篇·刺法论》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因此,可将艾滋病与“瘟疫”相类比,但艾滋病病毒对机体的破坏性,是直接导致机体免疫力的逐渐低下,使机体发生多种病变,非其它病毒可比。
《素问·评热病论》指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笔者认为艾滋病的病因病机为“正虚”、“邪侵”两种病因相杂致病;温邪秽毒循经窍、血液乘虚而入,伏于血络,内舍营分,热陷营血,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本研究观察之第1组用药“抗艾一号方”从益气养阴出发,提高和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机会性感染,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无症状期,力争使患者长期处于带毒生存状态。
本研究观察之第2组用药“抗艾二号方”从解毒清热出发,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和(或)重建,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本研究观察初步表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症状,毒副作用小、作用持久等特点。通过治疗可以达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同时实施中医药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早期干预治疗,可延长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艾滋病诊疗指南[s].2005.
(收稿日期:200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