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解痉止咳汤治疗小儿久咳62例体会

2007-12-29 00:00:00黄小菊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7年3期


  关键词:解痉止咳汤;小儿久咳;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3-0062-01
  
  笔者自2005年1月~11月采用自拟解痉止咳汤加减治疗62例小儿久咳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2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28例,女34例;最小1岁,最大14岁;病程最长1a,最短20d。全部患儿均为反复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2周以上。临床表现为咳嗽、痰鸣、咳甚有气喘或伴低热,纳少,自汗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每因外感或气候变化而诱发。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或双肺闻及干湿性罗音。血常规:多数患儿血WBC及GRAN在正常范围。X线摄片示:肺纹理增粗或双肺点状阴影吸收不完全。
  
  1.2治疗方法 自拟解痉止咳汤加减治疗。方药:白芍10g,地龙3g,半夏6g,杏仁6g,白术6g,茯苓10g,桑皮6g,地骨皮6g。随症加减:若鼻塞,时流清涕,痰白而稀,寒邪未净,加炙麻黄3g,细辛1g;若咳嗽痰黄,不易咯出,舌红,苔黄加生石膏15g,黄芩5g;若咳嗽痰壅,咳甚有气喘加苏子6g,葶苈子6g,川贝3g;若干咳无痰,喉痒声嘶加蝉衣3g,射干6g;若咳嗽无力,痰白而稀,语声低微,面色(白光)白加党参6g,黄芪6g。水煎服,日1剂,7d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抗生素等西药)。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胸片检查肺纹理正常,1月内不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复查胸片肺纹理改善;无效,仍有咳嗽,双肺呼吸音粗,胸片无变化。
  
  2.2治疗结果治愈53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25例,2个疗程治愈23例,3个疗程治愈5例),好转9例。
  
  3 典型病例
  
  余某,女,8岁,2005年7月6日初诊。患儿因咳嗽、低热2周就诊,伴痰多难咯,咳甚气喘,病后曾在外院予以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鱼腥草等治疗,效果不显,仍持续低热,咳嗽,痰多,咳甚气喘,纳少,2d未排便,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数。查体:T 37.8℃,R 22次/min,P 108次/min,咽充血,扁桃体I°双肺闻及干湿性罗音。x光摄片示:支气管炎。血球分析:未见异常。予以解痉止咳汤加石膏20g,黄芩6g,连服3剂后体温降至正常。继服4剂,咳嗽、痰多等症消失。查体:听诊两肺干湿啰音消失。随访1月未见复发。
  
  4 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形成于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时期由于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免疫力低下,防御功能差,若伴佝偻病,营养不良或治疗不当,使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致病迁延。
  中医认为咳嗽一证,虽在肺系,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此,久咳不愈,肺气壅遏不宜,清肃之气失常是其外在表现,其它脏腑功能失调是其内在原因。治肺系为标,治它脏为本,是治久咳的重要原则。又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故健脾柔肝辅以宣肺化痰是治咳之大法。方中白芍平抑肝阳,地龙平喘止咳,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半夏降逆化痰,杏仁止咳平喘,桑皮、地骨皮相伍清泄肺脏之余热,全方标本兼顾,脾得补,切断酿痰之源,肝得平,斩断炼痰之根,肺得清,咳嗽自愈。
  
  (收稿日期:200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