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毛细支气管炎惠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除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外,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为(5.15±1.51)d,对照组为(6.31±1.30)d,治疗组喘憋消失时间为(3.2±2.42)d,对照组为(6.8±61.57)d;治疗组罗音消失时间为(4.28±2.18)d,对照组为(7.07±2.78)d;治疗组退热时间为(2.52± 2.28)d,对照组为(4.19±1.41)d;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中图分类号:56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08—02
笔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2006年5月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叫9ed54df17ee6d8dc84960dd0fa0a13dd34c05ed1c76f2879aaaaad830891379c的住院患儿66例,均有发热、咳嗽、喘憋,肺部均可闻及喘鸣音,部分可闻及中、小水泡音。烦躁16例,口唇发绀,鼻扇,三凹征14例,心力衰竭8例。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龄3~12个月,平均7.5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男18例,女15例;平均年龄(7.91±2.43)月,人院前病程(1.455±0.617)d。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7.86±2.51)月,人院前病程(1.506±0.581)d。2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程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 2组患儿表现均为急性起病,发热、阵发性咳嗽伴喘憋,均有呼吸频率加快、口唇发绀、鼻扇、轻度三凹征、烦躁不安,两肺听诊有广泛性喘鸣音及少至中等量湿罗音。
2治疗方法
2组均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抗感染、镇静、超声雾化、拍背吸痰等。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6个月以内患儿每天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大于6个月每日4ml,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连用7d。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I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治愈:体温正常,咳嗽、喘憋及罗音消失,小片状阴影消失;好转:体温下降,喘憋消失,咳嗽减轻及罗音减少,但未完全吸收,小片状阴影未消失;无效:仍有阵发性咳嗽及喘憋,肺部罗音及胸片无变化。
4.2治疗结果
4.2.1 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患儿在咳嗽、喘憋和罗音消失及退热时间4项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见表1。
4.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4.2.3不良反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5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一般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等感染,引起气管、支气管,尤其是毛细支气管的炎症,导致气道狭窄甚至堵塞,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憋及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往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喘憋,采用地塞米松、氨茶碱。近年来有报告短期内应用地塞米松亦可引起免疫功能暂时下降,不利于机体清除感染的病毒。氨茶碱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比较接近,特别是小婴儿,用药不易掌握,如无血药浓度监测条件,易发生氨茶碱中毒危及生命。雾化吸入排痰(如沐舒坦),因为雾粒相对较大,较难进入毛细支气管部位,痰液稀释作用较差。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丹参和降香水溶性提取物的灭菌物质,具有扩血管、抑制血小板黏附和凝集、加快血流、恢复毛细血管的舒张功能,解除血管的梗阻和瘀血状态,解除肺小动脉痉挛,改善肺部微循环,减轻心肺负荷。还具有抗炎以及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收缩力,调整心率对缺血和损伤的心肌的恢复作用,有利于心衰的纠正和减少心衰的发生。实验证明,丹参能阻止钙离子向细胞内流,能有效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心肌及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上皮细胞膜的损伤作用,具有止咳,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改善患儿喘憋症状,恢复通气功能,提高肺部氧和能力。由于丹参作用时间短,生物半衰期(16.58±5.7)min,因此理论上要求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