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毒副反应的中医治疗浅议

2007-12-29 00:00:00钟琼仙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7年6期


  关键词:化疗;毒副反应;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6—0060—01
  
  化学药物作为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手段,运用广泛,有着广阔的前景,但因药物的毒副作用大,或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常出现一些严重的毒副反应,而影响化疗疗程的顺利进行。笔者自1989年以来,对40余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结合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就化疗后毒副反应的中医治疗作粗浅探讨。
  
  1临床证治
  
  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造血机能抑制,肝肾损伤,心肌损伤及皮疹等。
  1.1胃肠道反应症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纳呆等,系化疗药物损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常,清浊运化失司所致。治以调和脾胃,升清降浊,培补脾胃为法,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化疗前后配合西药灭吐灵、吗叮啉等以止吐。方中重用黄芪、太子参益气健脾以托毒,辅以制升麻升清阳,当归、炒柴胡、陈皮以疏调气血,白术以化浊醒脾,共达健脾和胃,升清降浊之效。呕吐甚者,加半夏、苏梗、川黄连、波蔻等降逆止呕之品;腹痛甚者,加香附、元胡、乌药、佛手等行气止痛之品;腹泻甚者,加苡仁、猪苓、泽泻等淡渗利湿之品。
  1.2骨髓造血机能抑制主要表现为头昏、目眩,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气短,纳少,皮下瘀斑或瘀点,舌淡,脉细无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系化疗药物损伤脾胃,气血化生乏源所致。治以益气养血,健运脾胃为法,方以八珍汤加味,同时口服促白细胞生成药物,如肌苷、利血生、鲨肝醇等。方中以太子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熟地、当归、杭芍补血养阴,川芎行气运血,共达益气补血之效。气虚甚者,可加黄芪、黄精等益气健脾之品;纳差者,可加山药、扁豆、豆蔻等健脾运脾之品;血虚甚者,可加阿胶、枸杞,元肉等补血养肝之品。
  1.3肝肾损伤症见尿少,腰酸痛,胁痛,口苦,皮肤目珠黄染等,血液检查可见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减少,谷丙转氨酶增高,尿素氮、肌酐增高。系化疗药物损伤肝肾,灼伤阴精,肝失疏泄,湿热毒邪蕴结于肝胆所致。治以清利肝胆、滋补肝肾为法,方以一贯煎合茵陈五苓散加减,配合口服保肝药物如联苯双酯:肝血宁、维生素c等。方中以生地、麦冬、沙参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