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山,江苏省苏州市人,从13岁开始行窃、一个曾经7出7进的“惯窃”,在江苏省的
7座监狱和劳改农场度过了近40年的时光,绰号“小苏州”。入行不久,就名扬上海滩,偷遍华东各省各市,甚至流窜到贵州、东北、北京、天津、山东、洛阳、广州等地。他扒窃技术高
超,16岁时便被人称为“神偷王”……
2004年元月,王同山第7次出狱,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关心下,已近花甲之年的他金盆洗
手,先在苏州市阳光物业公司做保洁员工作,后调到华东汽车市场卡车区干门卫。
2005年8月,王同山糖尿病加重,苏州市红十字会团体会员单位金阊医院帮助了他,捐
了5000元住院治疗费用,金阊医院对他实施系列减免优惠。笔者冒着隆冬的霏霏细雨,来到“人间天堂”,听他讲述了人生中那段苦涩的浪漫传奇。
王同山,出生在徐州市铜山县、祖籍九朝古都开封市,1949年随军人父亲进入苏州市。14岁时父母离异,父亲的暴躁脾气和时常对他的暴打,为王同山的人生道路做出了邪恶的铺垫。父亲转业后,在一家代号为265的军工厂任工会主席,将儿子送入寄宿的私立念达小学。野性少年在这里结识了大他4岁的新加坡华侨子弟张慕天,一个新加坡偷盗世家的后裔。
张慕天出手阔绰,像“哥哥”一样可靠。他跟着小张溜冰、看电影、吃饭,将他视为唯一的好朋友。第一次发现他是个贼,心里怦怦跳,但一旦穿上用赃款买来的运动服和篮球鞋,“来钱容易”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张慕天成了“入门师傅”。
师傅的要求是“把我身上的钱包偷到,就满师”。两三个月后,“师傅”出门洗澡,王进门,两人在门口相撞,钱包到手。他像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拉兹偷到扎卡的钱包一样,潇洒地把钱包往空中扔了两下,说:“你是找这个吧?”师傅大笑,“你满师了!”
从此,那个学习成绩优秀、聪明,在《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上都发表过文章,喜欢文学,曾经梦想当作家,还是苏州市第一批少先队员的王同山,变成了扒手“小苏州”。
上初一时,王同山偷窃时被女同桌发现,父亲将他带回家,捆绑、暴打,倔犟的少年没有流一滴泪,天亮时,挣脱绳子逃了出去。从此“人在江湖,四海为家”了。
他四处流浪,公园里、大商场门口,躺下就睡,偷到介绍信就住在旅馆里。反正钱自有来源。苏州风声紧了,就跑到上海、杭州,甚至跟随他人到过贵州、广州,以扒窃为生。
“1961年11月8日下午2点。”多年之后,王同山依然一口气报出了这个时间。在流窜回到苏州后不久,被抓。押解到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边城镇小茅山的少年犯管教所(后更名为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劳教3年。如果没有“文革”及以后的15年,王同山相信,他不会一直是一个“贼”。
1966年“文革”动荡开始,王同山,作为“地富反坏右”中的一分子,再次被押送到小茅山劳改农场“接受社会主义再教育”,没有罪名、没有自由,成了“三铆”……
一
1971年春天,他终于有了与女人接触的机会。
“我叫刘枚,是来这里看望我爸爸的。你是谁?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在小茅山劳改农场宿舍的自来水旁主动和他搭话的人,居然是一位美丽、清秀的姑娘。
“我是王同山。”
“你这样年轻,看样子又是有文化的人,你为什么也关在这种鬼地方?”刘枚心直口快。
“这……怎么说呢?”王同山没想到刘枚提这种问题。他红着脸沉默了片刻,才讷讷地回答:“回去问问你爸就知道了!”说完,头也不回地拎着水桶跑了。
当晚,王同山在宿舍里坐卧不安。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从来没有和女人谈过恋爱,和女性接触这也是第一次。他萌动了青春的欲念,他从没想到一个人心灵深处竟还有这么美好的生活欲望。夜里9点,王同山抱着用为数不多的生活费购买的几包挂面和一袋花生米,向农场安排外地探亲者的住所走去。
王同山来访,刘枚又惊又喜,她冲他嫣然一笑,王同山许久才回过神来。当着刘枚父亲的面,王同山只能谈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在短暂的接触中他加深了对刘枚的好感。面对刘父那反感和戒备的眼神,王同山没有久留,讪讪地告辞了。
第二天,好不容易盼到收工,他又给刘枚送去了可口的晚餐。当晚他回到宿舍,在灯下就给她写了一封“情书”,谈到他当年误入歧途和走上扒手之路的经过。倾吐了心里的苦恼后,他连夜把信从窗下的缝隙中塞了进去。又等了一天,王同山竟然接到了刘枚的约见便条:“如有时间,明天清早可到茶叶园等我。因我后天就要回苏州了。刘枚。”
为在刘枚离开之前和她深谈一次,王同山特别向农场领导请了假。他刻意把自己打扮了一番,穿上了新上衣,皮鞋擦得锃亮。他把这短暂的相遇,误认为人生的初恋。
本来他和刘枚还有继续见面的机会,不料就在他们窃窃私语的时候,农场管教员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当场就对刘枚一顿不客气的责备:“你不知道王同山是犯过罪的人吗?既然知道他是惯偷,为什么还要和这种人在一起呢?”管教人员冲散了他们的“幽会”。从那以后,王同山写过许多信给刘枚,可都石沉大海。直到8年后王同山获释回到苏州,在一条幽深的小巷与抱着孩子的刘枚再次邂逅,才知道当年他寄出的那些信,她一封也不曾收到。
二
这是一段让他滋生仇恨的岁月,仅仅因为年少的偷窃,承受漫长的煎熬。因此,他出逃四五次,回来,逃跑,再回来,再逃跑。他的聪明好学在狱中也逐渐显现,随全国摔跤亚军学习摔跤、学习拳击。虽然他只有初一文化,却极其喜爱文学,读老舍、巴金、高尔基、杰克·伦敦、哈代等,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情节和人物的姓名,牛虻的坚强意志,战胜困难的勇气,他津津乐道,甚至最崇拜保尔·柯察金。不过,他的崇拜只在于英雄的个人意志。
1972年夏天,王同山因为改造表现好被特批回苏州探亲。坐在飞驰的列车上,他翻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
“请问,你怎么会有这样的书呢?”坐在他对面的一个姑娘好奇地问他。这是一位娴静的北方姑娘,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格外迷人,胸前佩带的一枚红色的校徽更是炫目耀眼。
“是一个朋友借给我的。故事不落俗套,描写了男主人公梅思金公爵与百万富翁小姐罗果娜的感情……特别是对梅思金公爵的刻画更为细致入微。这部小说让读者体会到爱情故事原来都充满着人性的真诚,非常感人。”说完,他将书主动推到姑娘面前。
“哦,真没想到,你的文学修养这样深呀?”女大学生钦佩地说。
她名叫周纤,是去上海母校办理毕业手续的。在大学读书时,她倾心于巴金、茅盾、郭沫若等国内名家作品,没想到竟然在列车上遇到了知音。周纤对王同山产生了特别的好感。
列车快要到姑苏城时,周纤主动打探他的家庭、学历以及工作单位。王同山含糊其辞,心中的苦衷不敢向她倾吐,他们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啊!
“那么……这本书能不能借我看一看呢?”
“当然可以。”
“可是,我又如何才能还给你呢?”周纤捧着书,眼神里流露出对他的难舍难分。王同山显得很大度:“书就留在你身边读下去好了,反正我已经读了几遍,至于如何归还,说不定我们将来还会在这趟列车上相遇呢!”
“这不行,我们萍水相逢,你肯借给我书看,就已经是对我最大的信任了。如果我没有办法归还,那不符合我的做人准则。这样吧,你留个地址给我,等我读完了,把书寄还给你。再说这本书也是你向别人借的呀,做人要有信誉。”王同山无法推辞,他留下了父亲在苏州的地址。
偶然的相遇,本该“人走茶凉”,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可是,王同山回到苏州的第四天,周纤就按地址找上门来,王同山又惊又喜。不明就里的父亲感到不可思议:“你一定又在外面行骗了吧?”“没有啊,我骗什么人了?”“你没骗人,人家那么好的姑娘,凭什么会来找你呀?”
尽管如此,父亲还是给了他一些钱,允许他带周纤到苏州园林去玩玩。王同山丰富的知识和精彩的讲解,给她留下了更深更好的印象。
在苏州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周纤虽然感到王同山父子的神情有些怪异,但这并没冲淡她对王同山的感情。离开苏州之前,她再一次询问他确切的工作地址,王同山左右为难,只好把劳改农场的地址告诉了她。
一个月后,王同山探亲结束又回到小茅山,同时,一封从济南寄来的信也到了他的手中。王同山被这位纯真热情的大学生感动了。他真恨不得马上写信说明他的真实身份,并且劝她尽早了断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他没有勇气写回信,他不敢让善良美丽的女大学生这么快就见识到他的“庐山真面目”。
谁知道,不该发生的事情又发生了。周纤来到了小茅山,一切都大白于天下,周纤的心开始变冷,但这位善解人意的姑娘在小茅山和王同山相处了整整三天。他和她又转向了引起共鸣的文学,他们谈论了茅盾的《子夜》和郭沫若的《女神》……
“同山,我相信你一定会有前途的,虽然你年轻无知的时候做了那么多不该做的事,但是我发现你本质上有善良的一面。”
数日后,一封信从泉城飞到小茅山,王同山虽感意外,但对她直言不讳地表明与他分手的立场,还是早在意料之中,这封信并没有浇灭他心中的爱情之火,他不停地向济南发信,希望唤回她的心……
在他已经绝望的时候,竟意外地收到周纤寄来的明信片,落款是济南一所中学。1980年春天他带着礼物到济南,得知周纤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结婚,他非常伤心和失望。
三
1979年12月,王同山结束了漫长的改造生活,回到苏州,这时他已经35岁了。再次踏进专诸巷的家门,家的概念似乎变得越来越遥远了,母亲走得早,父亲除了打他外没有一丝的温情,他感到自己与父亲之间,始终隔着一层打不透的墙。
“你就是同山哥吧?”心情苦闷的时候,王同山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姑娘脆亮的声音。
“你是?”王同山板着脸,没有丝毫的笑意。
“我是你家的邻居呀,我叫李湘音。”姑娘好大方,面对王同山那张冷冰冰的脸,不但没有任何反感和轻蔑,反而对他温存地笑了笑。
“哦?湘音?”望着眼前这位迷人的姑娘,王同山有点心动。但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心里充满着难言的自卑与愁苦。于是他深居简出,强迫自己不与隔壁这位姑娘接触。
没过多久,李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李湘音的弟弟李湘武酒后与几个社会小混混打了起来,李湘武打伤了人,被关进了看守所。李湘音焦急万分,如果为这点小事被判了刑,弟弟的前程就毁了。她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找了王同山。
王同山了解相关案情后,劝他们千万不要私了。他清楚法律条款,在他的建议下,李湘音和家人决定上访,坚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绝不花钱私了。王同山亲自代笔,为李湘音写了一封又一封条理清楚、语言精炼的申诉信。司法机关接到投诉信以后非常重视,根据王同山的举报,查出了三个在饭店里聚众斗殴的流氓,都是作案在逃的嫌疑犯。弟弟无罪释放了,李湘音对王同山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层。
刚从“文革”噩梦里醒来的苏州,百废待举,各工厂企业也都在招工,王同山那时多么希望他也像李湘音一样有个工作。那样他就可以和李湘音处于平等的地位了。80年代初期,那还是严格的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几个字,在中国人的脑子里甚至还根本没有组装起来,即便民营企业招工也要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调配和安置,而王同山的身份毕竟是刑释解教人员。仅此一条就堵住了王同山在这里就业的道路。
李湘音并没有在王同山面前露出丝毫失望与厌恶。她还像从前一样对他施以柔情和关爱,还不时给他洗衣服、送新鲜水果,而王同山则帮助李家拉煤、劈柴。她主动请他看电影、听音乐、逛公园。有时她还主动约请王同山陪自己去苏州城外爬山。
转眼到了1980年春天,王同山有爱陪伴,又难免产生淡淡的怯意——李湘音这样善良、美丽的姑娘,真会爱上一个有着十几年“两劳”(劳教、劳改)历史的人吗?
尽管李湘音对王同山一往情深,也从不介意他以前的历史,可是,家庭与世俗的眼光像无情的利剑,随时会斩断他们的爱之心苗。果然当她的父母听说爱女与王同山谈恋爱时,那种震惊和愤慨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祸不单行,偏偏在这个时候,家里又连连出事,先是他父亲脑溢血住院,接着,4月20日,王同山在生病的老父面前,在众多邻里面前,被铐住带上了警车。其实警察突然到来,就连被铐上双手的王同山也搞不清原委。自从他和李湘音互生爱慕之情后,他早已暗暗下定决心,从此无论面临何种困难也不再重操旧业了。在苏州几个月的时间,他确实没有作过一次案。原来是他的同室狱友在苏州作案后,嫁祸在他身上。
这是他一辈子无法忘怀的场面:在那么多邻居面前,她冲上来,握住王同山戴手铐的手,对他说:“活下去,别多想。”王同山的心几乎碎了,李湘音分明是刚刚哭过,眼睛红红的。他让心爱的姑娘蒙羞了!
这难忘的一幕,让王同山知道,他的心已经和李湘音连在一起了。不计后果的王同山,警车第二天还没有从句容返回,他中午又到了苏州。他只想再见她一面。他还记得那个下雨的午后,两人共打一把伞,走在苏州窄窄的小巷里,你怕我淋湿,把伞推到我一边,我又推到你一边,耳边是流行歌曲《三月的小雨》。在雨中两人终于紧紧相拥在一起。直到现在,一下雨他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那首歌,温馨、甜蜜仿佛都涌到了眼前。
面对严峻的现实,理智还是战胜了感情,7天后李湘音请了假,亲自把他送回劳改农场。
管教望着生得如花似玉的李湘音,忽然嘎声嘎气地说:“姑娘,莫非你在外边找不到朋友吗?为什么要看上像王同山这样的扒手呢?”李湘音也不好惹,她既然敢陪王同山走进这种环境,当然敢面对任何不怀善意的挑衅,她当即回敬说:“你们管教最好把精力都放在如何让王同山早日改过自新上,难道我找什么人作朋友,也要看你们管教的眼神行事吗?”
她的话虽然不多,但句句都说在理上。让那些对王同山素怀恶感的管教第一次领略到王同山的不简单,他不仅是扒手和神偷,而且还会赢得这样美丽苏州姑娘对他的真诚之爱。
李湘音当天就经南京返回了苏州。然而,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她面对现实生活的严峻,不得不屈服。1981年,在王同山刑满归来前,她在家人的安排下与一新男友建立了恋爱关系。
次年,10月17日,他得知隔壁的她已结婚,那一晚,抽了整整三包半香烟。第二天他发狠偷了17个钱包,甚至写信给公安局长,扬言反扒人员根本抓不住他。他开始带徒弟,据他说,全国知名的就有两三百人。
他肆无忌惮地偷,最多一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60多个钱包,回来往床上一倒,整理就花了两个小时。证件,用牛皮纸包好,塞进邮筒或扔在商场门口,让别人交到派出所。“江南神偷王”的名号也渐渐响了起来。
四
2004年1月16日,王同山被减去余刑,从坐落于南京市江宁区淳化镇的江宁监狱刑释,回到苏州后,身上只有1毛钱,这里不是他的“天堂”。61年的人生,在高墙、铁窗里就有30多年,王同山似乎始终都未能彻底悔改。最后一次,他甚至不愿意出来,因为在苏州已经无亲无故。虽然之前他也有两次工作的经历,但总是无法善始善终。一旦失去工作,他唯一依靠的便是自己的“第三只手”。
那时,离春节只有两天了。无奈之下来到平江区司法局,找到桃花坞司法所所长郑庆安。
郑所长是一位热心肠的中年人,他看了头发已近花白的王同山,首先感到这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尤其是他那一脸沧桑和疲惫,更让心里为之一动。当年人人谈偷色变的“神偷王”,如今早已失去往昔骚扰江南的凶煞之气。尽管王同山还像从前那样披着件黑灰色的短大衣,身子骨也还硬朗。可是,满面风尘与眼角处细密的皱纹,还有下巴上黑森森的短须,都表明他是在走过一条曲折的坎坷之路后,最终才疲惫地回到了他当年扒窃起步的地方。这时的王同山已经老了,他的腰背也驼了。
“老王,你不要慌。你的困难,我们会帮助你解决的。”尽管他也在忙全所的节日安排,但还是静下心来把王同山的要求听全听细。随后,郑庆安拿出100元钱,让王同山先救急过渡一下。“我当时都不敢相信,有人给钱啊!”居委会主任邱劲后来回忆,看得出他心里仍然充满怨恨。“你们不管我就去偷,还不如回监狱呢!”年龄渐大的他又对一份可以自食其力的工作异常渴望,什么活都愿意干,扫地、冲厕所都可以。
节日的气氛包围着“神偷王”。他看见苏州新建的步行街上出现了节日购物的高潮,鳞次栉比的各色店铺前都拥挤着欢天喜地的人群。王同山也拿着郑所长给的钱在寻觅购买自己的“年货”。他知道靠郑所长资助的100元人民币,住旅店肯定不够,再说他既没有家又缺少烧菜的锅碗瓢盆,当然只能买一些面包、香肠和矿泉水之类,勉强过年。这些奇特的“年货”在别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谁也不会在大年夜和正月的日子里,去品尝这些简单的方便食品,可是王同山手捧着这些年货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这万物复苏之时,善良的人性也在复苏,王同山的一生都在摇摆变化着。这一次,他真的不会再重入江湖吗?
社会终于宽容并接纳了他,街道、司法所用最快的速度帮他办好户口、低保证明。邱主任告诉他,我们这里每个人省10块钱,7个人70块,说什么也要让你有饭吃。
王同山从200多元社保费中拿出了50元,在苏州的一条僻街——北浩弄68号租了一间12平方米的“新居”,作为他从监狱回归社会后的第一处住所。
他觉得,人们的笑容也多了。
《江南时报》以《“神偷王”想要新生活》为题发表的长篇通讯,让王同山成为了这座已有2500余年历史文化名城的公众人物,引来苏州市阳光物业公司总经理曹俭的注意,最后他当上了胥馨小区的一名清洁员。
第一天上班,他走在路上,想告诉所有人,他有工作了。和路边的小孩说话,“我也上班了,和你妈妈一样!”兴奋得无法抑制。和常人一样骑车上班、下班。他勤快努力,业主的态度逐渐转好,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烧鹅,将他当成一个普通的孤寡老人。
第一次拿到月工资500元,自己挣到的钱,反而舍不得花了,在商场走了一圈,还是舍不得。
在路边小卖部,王同山大声喊:“老板娘,买包香烟!”女老板横他一眼说:“买香烟就买香烟,声音这么高干什么呀?要吃人呀?”
他又不讲道理地讲:“这是我的钱!”老板娘带着善意的口气骂了一声:“十三点(意为“神经病”),买东西何必这么大声。”
他只是笑,是啊!别人又怎能理解这个已与昨天告别,与旧我决裂后“神偷王”的理直气壮。
五
这年秋天,王同山前往山城重庆电视台《龙门阵》节目组录制了《神偷王的今与昔》,并在全国播放,随后,一个让王同山意想不到的姻缘从天而降。
原来,河南省平顶山市有一位漂亮贤惠的曹淑霞女士,她在观看《龙门阵》节目后,一连几天,眼前总是出现王同山的影子。这梦绕魂牵的感觉,让这位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女子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她憎恨邪恶,为何要对一个“小偷”产生难以忘怀的牵挂呢?
曹淑霞拨通了重庆电视台《龙门阵》女编导何桂春的电话。何编导听懂了曹女士的“一厢情愿”后,当即把王同山的地址和小灵通号码都告诉了她。就这样,两颗遥远的心开始悄悄地产生了共鸣。
不久,王同山拨通了曹淑霞的手机,两人通过电波拉近了距离。她在电话中表露的真诚,令王同山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这年初冬的一个晚上,王同山决定前往陌生的鹰城。
列车在黎明时分抵达河南省中部一个灰蒙蒙的小城,这里就是平顶山市,看起来并不繁华,还飘荡着煤烟气味的矿区小城。王同山出了站台拨通了曹淑霞的手机,听到一个熟悉的女声:“你回头看,也许就能见到我了!”王同山急忙回头,只见三位中年妇女并排向他走过来。他的心情顿时紧张起来,他不知道哪位是曹女士。突然,他凭着感觉和心灵的感应,大胆地向左边一位衣饰朴素的妇女主动搭话了:“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就是曹女士吧?”
果然有眼力,完全没有猜错,她正是与他通话的曹淑霞。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老王,你一路辛苦了,走,咱们这就回家吧。”
当天,王同山到了她家。后来他在日记中这样描写他们的初次见面:“就这样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了,一个是江南浪子的罪恶之手,一个是北方朴实而又善良的女性之手,就这样融合在一起了。我幸福地遐想着,一声轻轻的话语,传入我的耳中:‘回家吧!’啊,回家吧。我多么想有一个家啊……”
曹淑霞的家是三间普通的平房,虽然在当地不算富裕,但也称得上小康。她多年来与女儿相依为命地生活,难免有许多单身女人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她告诉他,自己的婚姻很不幸,生育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如今女儿出嫁到了上海。儿子则判给丈夫。她原在县政府打字室工作,因身体不好,现在提前退休。她认为,王同山经过改造后已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她之所以对他难以忘情,是因为她感觉王同山能给她的下辈子带来幸福。入夜,王同山睡在单独一间房里,回想自己凄凉的人生,他多么希望像一座大山一样庇护她。他知道自己目前还不具备马上成家的能力,他清楚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一个纯洁的女人结婚无论从感情上还是经济上,都需要有一个培养和积累的过程。
在家中,曹淑霞反复地在电视上播放VCD片《杜十娘》,她的意思很清楚,她不希望王同山像李甲那样无情……而王同山对她的表态是:“我虽然曾是个罪人,但是我绝对不会有李甲那副丑恶的嘴脸。”
在她家住了4天,王同山帮助其打扫整理居室、修理损坏的物品、烧菜烧饭,还包饺子吃。他的憨厚、勤劳博得曹淑霞的芳心,他俩约定等王同山落实了住房,她就嫁到苏州。“我真的十分感激曹女士,也很想早一点与她结合,但解决房子问题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目前成家还不现实。”王同山道出了自己的苦衷。
离开的那天,王同山在日记里是这样描述的:“短短的4天就这样过去了,我和曹女士共同动手包了一顿饺子。我们像孩子一样忘情地吃着,她夹一个给我,我夹一个给她。我们欢快地吃着喝着,我是个从不喝酒的人,然而我太幸福了,我喝了三杯酒,曹女士也陪我喝一杯……晚上,我马上就要上车了,曹女士坚持要送我上车。在夜幕中,她悄悄地流泪了。我忘情地抓紧她的手,说不要难过,我们会很快再见面的。周围的旅客们都以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们。女列车员说,这一对老年夫妻,这样相爱。曹女士轻轻对我说,列车马上就要开了,上车吧……”
最美不过夕阳红。现在,王同山的月薪已达1200元,还拥有了一个自己小小的家。昔日的“江南神偷王”经历了再生的痛苦历程,终于在生命的黄昏时,幡然悔悟,从黑暗和罪恶中找回自我,重新生活在了自由的阳光下……
〔本刊责任编辑 冯 因〕
〔原载《蓝盾》总第2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