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隐性文化的内涵;通过对农村大学生和城市大学生的调查研究,揭示了经济贫困、人际交往的欠缺、就业压力等方面的隐性文化对农村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字:隐性文化;农村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影响;对策
一、校园隐性文化对农村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影响
1、经济压力对农村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阻碍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在精神抑郁上高于家庭经济宽裕的大学生。说明贫困大学生更加紧张,压力大,心情郁闷,不开心。经济贫困是引起这些大学生精神抑郁的主要因素,也是造成这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很多农村学生的家庭贫困,他们上大学的学费大多数是借来的。有的在学校里办了助学代款,有的在勤工俭学。随着中国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所以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具备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较强的听说能力。如果学生缺乏起码的学习工具,仅靠上课有限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学习英语,是远远不够的;大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到了大二和大三,学生有许多自已支配的时间;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经济条件,又要忙于打工;这必然会对他们的成绩,特别是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造成影响,使他们落后于其他同学,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压力。
2、人际交往的自卑对农村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地理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农村来的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往往较为欠缺,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过分敏感和被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在吃、穿、用度等方面都比不上来自城里的学生;于是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对他们的英语学习造成了阻碍。从边远农村来的学生,由于中学时期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听说能力没有受到训练,有的学生连基本的语音、语调都不清楚;而且,由于自卑心理,使他们上课无法开口说英语;别人说的时候,他们只能当听众,或者是呆坐在教室里无可适从,教师一再强调他们开口说英语的时候,他们常常以不会说为借口。他们也不敢到英语角去训练自己的口语。于是,其他的学生在努力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时候,而他们却把大好的时间和机会错过了。这就阻碍了他们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以至于使他们无穷的潜力难以发掘出来。从而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的进一步增加。
3、就业压力对农村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妨碍
目前,英语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便让他们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志。但是,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英语过四级或者是六级,于是,学生们为了今后能找到一份较满意的工作,就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他们学习英语的目标。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找工作全靠自己;于是,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就业压力。为了速战速决,于是不遵循语言学习的原则之一:简单性的原则。他们课外拼命地孤立地记词汇,或者去阅读很难的文章,大量的生词只有靠查字典才得以进行下去。宝贵的时间就花在查字典上,对于简单点的阅读材料不屑于去学,也没有耐心用简单的材料去训练他们的听力和口语,更不愿意花费时间去英语角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交际能力了。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使他们也很难通过四、六级考试。由此可见,农村学生就业的压力,严重防碍了他们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解决农村大学生英语学习障碍的对策
农村大学生所面临的种种压力,对他们的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争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知道英语学习条件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很多心理因素是可以克服的。要学好英语,首先必须树立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只有有了自信心,才会不顾别人的嘲笑,才能大胆地开口讲英语。其次,要给学生树立榜样,很多从农村来的学生经过努力训练,熟练而精通地掌握了英语,有的甚至还成了英语方面的专家,为他们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第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讨论等。在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中克服自卑心理,大胆创新。只有这样,他们的潜力才能不知不觉地发掘出来,英语交际能力才会提高,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蔡景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探[J].云梦学刊.2002.5:72-73.
[2]刘海春.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思考[J].探求(广州) .2002.5:34-36.
[3]孙国胜.校园文化的特质及相关因素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