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问题浅议

2007-12-29 00:00:00张振军
中国市场 2007年5期


   摘要:高校贫困生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贫困生资助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贫困生面临的困境,讨论了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并对如何帮助、教育贫困生提出了若干对策,对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困境;心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和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贫困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问题日益突出,并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因此,必须引起重视,深入分析,寻找对策,并加以解决。
  
  一、我国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困境分析
  
  1、经济困难,生活负担重。当前,高校学费日渐上涨,不少家庭变卖家产、四处借债仍然不能凑够这些款项,只能寄希望于助学贷款和学校的资助。但银行是一种商业机构,学校也有其自身的发展困境,所以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贫困生家庭大都有体弱多病或身带残疾的老人,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时刻为家庭的经济收入和家人的身体、生活担心。
  2、期望值高,学习压力大。贫困生深知今天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们更能体察到父母倾注在自己身上的深切厚望,认为学习成绩是自己对家人的唯一回报。但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与高中时已截然不同,必须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另外,他们可能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勤工助学来赚钱糊口,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再加上大学同学都是各自中学时代的佼佼者,学习优秀,而贫困生自身相对来说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所以他们很难再像中学时代那样在学习成绩上取得优势,甚至有些同学还不能完全跟上大学的学习节奏,由此产生学习上的压力。
  3、自我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大学期间,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但贫困生往往封闭自我,缺乏人际交往能力。(1)贫困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在与别人交往时往往表现出沉默寡言,缺乏自信的特点。(2)他们会有意回避同学间一些消费较高的集体活动,在同学交往中处于消极和被动状态,害怕问及自己的家庭状况,不能敞开心扉,坦诚交往。(3)一部分同学表现出过分的自尊,与人交往时总抱有防御心理,甚至不能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玩笑,容易脾气烦躁,喜怒无常。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在同学眼中显得古怪、孤僻,使人不感接近。
  4、文体活动匮乏,综合能力稍弱。大学校园的文体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但贫困生却很难享受到其中的乐趣。一方面是他们大都利用课余时间外出打工,以此来填补自己微薄的生活费用。即便不去做兼职,也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他们认为文艺活动、舞会等都是那些城市孩子的专利,和自己无关。第二个原因是以前的学习历程中,他们没有机会去满足自己这方面的需求,缺乏文体、美育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上大学后,即便有机会参加这些活动,也苦于不懂规则、不会玩,怕被同学嘲笑,而有意回避。久而久之,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除了读书,没有其他的业余爱好和特长表现。综合能力得不到发展,也影响同学间的交流。
  
  二、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状
  
  1、容易焦虑,产生悲观情绪。焦虑是由心理冲突和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表现为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忧心忡忡[1]。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生活的忧虑,贫困生没有稳定可靠的经济收入保障,总在为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担忧。(2)对学习的忧虑,升入大学以后,学习压力过大,成绩下降,甚至挂科,都会引起贫困生内心自责,出现学习上的焦虑。同时贫困生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缺少知心朋友,没有倾诉对象,从而产生焦虑情绪。(3)就业的忧虑,本希望毕业后,参加工作就能解决经济问题,但现今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而贫困生由于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外在人力资源欠缺,都使得他们就业尤为困难,引起就业焦虑。
  2、缺乏自信,盲目自卑。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同时也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2]。产生的原因:(1)经济拮据,经常为生活犯愁,与身边同学相比,在心理上会产生刺激和压力,久而久之就会情绪低落,感到悲观失望。(2)学习上的差距会使贫困生感觉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聪明,有低人一等的错误心理,也由此丢失自信。(3)经济上的困难抑制了他们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认为自己在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不及他人,内心感到苦闷和自卑。(4)再加上升入大学后,生活方式不适应,评价标准的改变及价值体系的更改,都会使贫困生无所适从,丢失信心,产生盲目自卑心理。
  3、过度自尊、敏感虚荣,孤独孤僻。部分贫困生过分敏感,自尊心太强,甚至有些虚荣,由此而封闭自我。他们防御心重,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表现为敏感和多疑,甚至常常误解老师和同学的关心,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他们对贫困问题有意回避,不愿提及,甚至刻意追求奢侈的享受,吃饭店、穿名牌、上网吧。突现出虚荣的心理问题。其实他们内心十分脆弱,更需要知心朋友,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呵护。
  除上述心理问题外,部分贫困生还存在依赖心理,嫉妒心理,抑制心理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贫困大学生成绩滑坡,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产生仇恨心理,破罐破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1、建立并完善多渠道的经济资助体系。根据唯物主义论,物质决定意识,贫困生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经济上的贫困。所以高校应全力筹措资金,建立一套完备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资金来源:努力争取政府救助,积极帮助贫困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教育部门拨划专门的预算用于资助贫困生,专款专用。广泛利用社会资金,争取社会成功人士和企业设立资助贫困生的助学金、奖学金。
  资助方式:一部分为固定资助部分,无偿给以那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比如定额的困难补助和一定比例的减免学费等。一部分用于勤工助学,学校设立勤工助学服务中心,鼓励贫困生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并从中学到知识,增强能力。让他们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树立自食其力的人生信念。再一部分用于奖励,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奖励那些家庭困难,又品学兼优的学生。建立贫困生科研基金,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这样全方位、立体式的资助体系即能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同时又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品格,促进他们正常成长成才。
  注意事项:教育他们贫困不是过错,但也不是无偿得到资助的理由,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应该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来换取劳动成果。在帮助他们时,一定保持真诚,平等的心态,避免高高在上的施舍心理。同时要注意保护贫困生的隐私,维护其自尊。
  2、精神扶贫,教育贫困生正视贫困,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人生态度。贫困大学生在他们成才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障碍,因此除了经济上的帮助以外,还必须对他们加强心理上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发展道路。
  鼓励贫困生正确面对人生的暂时困境,勇敢的接受生活的挑战,奋发图强,在逆境中成才[3]。通过宣传逆境成才的典型事例告诉他们,他们没有能力选择家庭和出身,但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美好明天,贫困是人生的一种磨难,但也可以说是一种财富,主要就看你怎么对待它。对他们进行抗挫折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暂时的,是可以跨越过去的,要用前进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言行。指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贫困生有很多优秀品质。教育工作者要鼓励他们充分表现自我,挖出他们身上最强的一面,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走出自卑的阴影。教育贫困生摆脱错误的精神枷锁,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指导他们学会一些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试方法,以缓解心理压力,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学习与活动的关系,正确理解大学生活。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要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