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特点有:一是生活上的“娇”;二是性格方面的“独”;三是 心理方面的“脆”;四是身体素质的“弱”。针对以上特点,高校的教育工作要对独生子女进行生活素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挫折教育和进行心理咨询。此外,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关注、引导,努力把独生子女大学生教育和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大学生 教育
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特点有:一是生活上的“娇”;二是性格方面的“独”;三是 心理方面的“脆”;四是身体素质的“弱”。针对以上特点,高校的教育工作要对独生子女进行生活素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挫折教育和进行心理咨询。此外,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关注、引导,努力把独生子女大学生教育和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大批的独生子女陆续走进高校,大学中独生子女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问题,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特点
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家长对其倾注了更多的爱,寄予更高的期望。由于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使他们除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特点以外,还表现出他们独有的特点,如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具有音体美等方面的专长。除此之外,独生子女大学生还具有许多不容忽视的缺点。
1、生活方面的“娇”: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差。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导致他们生活中讲求吃穿、摆阔气、讲排场,往往浪费严重,不像非独生子女那样勤俭节约。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新入学的独生子女不会铺被褥、洗衣服,不会整理自己的物品。新生报到时家长送到学校,而且帮助子女排队注册、领取物品等,军训中怕苦、怕累、怕脏、经常哭鼻子的往往都是独生子女。
2、性格方面的“独”:不善与人合作,集体意识淡薄。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习惯于父母的宠爱、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自己得到过多的爱,而往往很少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考虑。在与人的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不顾别人的感受,容易与别人闹矛盾。由于自我意识强,不愿受纪律的约束,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往往我行我素,不顾全局。
3、心理方面的“脆”:感情脆弱,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一方面表现为活跃聪慧、充满自信,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感情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在评优、入党等方面不顺利时,表现出过分的失望、焦虑、冷漠等情绪;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哭鼻子、找家长求援;与同学闹别扭时不会妥善处理,往往采取逃避或报复的手段。
4、身体素质的“弱”: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应提高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多数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没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加之对健康观念认识不够,独生子女的身体素质不容乐观,独生子女中肥胖、超重和近视的人数居高不下。某高校2005年的新生军训中,在训练场上因气温略高而晕倒的11名新生中,有7名是独生子女。
二、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
生活素质教育。学校要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来引导学生,一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按时作息,合理饮食,注意卫生。按道理来讲,这些事情小学生都能做得很好,但实际上,我们的家长和中小学教师却往往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琐事对一个人良好品格的形成起重大作用;二是培养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读书、谈话、观看影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自强不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使学生做到生活上自理、管理上自治、学习上自觉、思想上自我教育。此外,学校要创设条件,组织学生走向厂矿、走向农村,让学生参加劳动,让他们在汗水中得到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三是加强体育锻炼。高校要重视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抓好体育课,将体育素质纳入到毕业生考核体系中去,制定一套体育达标标准并严格考核,如果学生毕业时没能达到应有的标准,就象没拿到计算机证书和英语四级证书一样,不发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职业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金晓曾.浅议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