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之谜

2007-12-29 00:00:00钱星博
世界文化 2007年9期


  所谓“苦行僧”,现在一般是指“以折磨自己的方式来达到禁欲目的的和尚”。今天,凡是佛教盛行的国家,如泰国、缅甸、不丹、尼泊尔等国,都会有一批苦行僧。
  其实,“苦行僧”并不是起源于佛教,而是起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苦行”是印度土著文化的重要传统,梵文为Tapas,意为“热”和“火”,通常被理解成通过过量的肢体运动及自我折磨而得到神秘的“热”,让“圣火”在你体内燃烧起来。
  在释迦牟尼在印度创建佛教的时代,苦行修炼之风已经盛行于恒河中下游了。直到今天,在恒河岸边仍有这样一些人通过苦修来追求心中的生存境界,他们站在水齐腰的恒河浅水中,双手合十,向着太阳喃喃祈祷,他们不一定是苦行僧,但是却是“苦行者”。
  释迦牟尼在印度创建佛教后,由于其“众生一律平等”之说不容于婆罗门教,最后佛教被逐出了印度,但婆罗门教中的“苦行”修炼却被佛教接受了,并被带出印度,因此“苦行僧”如今几乎成了佛教僧人中“圣僧”的代名词。
  可是,直到今天,印度还是世界上苦行修炼的中心。印度有90%的人是婆罗门的教徒,他们深受婆罗门教义的影响,因此产生了许多“苦行者”。婆罗门教认为人的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是精神解脱。要达到这个目标,修行是惟一的途径。通过修炼能使人的灵魂与宇宙的灵魂相结合,达到“梵我化一”或“人神合一”的最高境界。
  在印度,许多苦行者放弃了原来的优越生活,把对物质的欲望看作是一种必须放弃的“罪恶”,在大自然中去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他们身无分文,白天靠乞讨充饥,夜间露宿在野外,从中体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苦行者相信,人体在遭受痛苦时,会因生理的反应而产生热力,进而激发出强大的内在力量,达到净化生命的目的。因此,他们期望通过折磨肉体,克制欲念,控制进食,甚至用绝食等行为来获取自我净化的力量。
  苦行者在修炼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精神恍惚等似乎自己已经超凡脱俗的感觉。笃信婆罗门教的印度人因此认定:这个人已经修行到极高的境界,获得了“通神”的能力。苦行者总是把他们的修行场所放在旷野森林中,并因为常常聚群苦修而形成了苦行者的群体。这些苦行者的修炼方式各式各样,躺卧荆棘、裸行、在鼻孔中和耳朵上吊着重物前行、卧牛粪、长时间凝视太阳、单手常举、单脚终生不落地等等。
  从婆罗门教脱胎出来的苦行修炼在苦修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志与毅力,得到了许多印度人的崇敬。对于婆罗门教所制定的严密的印度种姓社会来说,苦行者也可以用坚韧的苦行方式,走出低下种姓,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直到今天,在印度重要的节日中,那些苦行者总会出现在人群中,他们或是裸着上身,或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在人群中表现他们的苦行绝技,如倒立、翻跟斗、吊环等。
  印度有一名55岁的名叫鲁德坎·巴巴的苦行者,人瘦得像一具骷髅,头发中脏得能跳出虱子来。二十多年来他从不走路,而是在地上翻滚,1994年他曾创下了连续翻滚4023公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他本人说,在二十多年的翻滚旅程中,他从未发生过一起事故,也从未受到过任何人身伤害。2006年1月28日,他从印度中央邦出发,开始了第6次长途旅程,翻滚向巴基斯坦的边境城市拉合尔。用他本人的话说,他正在进行一项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和平事业。尽管他没有护照,也没签证,但以他以前的经验来讲,任何国家的关口都不会拦他。他期望能与巴斯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会面,敦促印巴两国能实现永久和平。
  鲁德坎·巴巴白天不进食,只是偶尔喝喝茶,抽上几支土制烟,晚上再吃点水果、面饼。他认为真正的苦行者必须放弃和平常人一样的享受。不过他不拒绝新鲜事物,在他随身携带的一个破布袋里,居然还有一台手机。鲁德坎·巴巴出生在印度中央邦的一个小镇上。12岁时,他通过搓手治疗法,救了一名垂危少年。从此,他开始相信自己身上蕴藏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并立志成为一名苦行者。
  1973年,他来到一个山洞中修行,在洞中面壁12年,其间仅靠水和草为生。在他1985年出洞后告诉人们,是“大神”(婆罗门教中的最高的神)给予他启发,要他用滚动的方式来祈求人类和平。他第一次滚动的里程为40公里,此后距离越滚越长。1994年,他从印度滚到了英国,总路程为4023公里。他一个一个国家滚过去,没有一个国家拦阻他,他一直滚到了法国的诺曼底港口,从那里乘渡船在英国的多佛港登陆,再从多佛港滚到了伦敦的白金汉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命令将白金汉宫的大门大开,让他滚进来,并出来与躺在地上的客人讲了几句话,赞扬他的艰苦奋斗精神,并与他一起摄影留念,从此,他一直随身带着那张与女王同摄的照片。
  在佛教中,也有一些苦行僧用面壁的方式来修行。如禅宗的五世祖达摩禅师就是在山洞中面壁9年才修成正果的。
  如今,鲁德坎·巴巴的日常生活是:每天早上7时上路,中午休息,然后再从下午4时滚到7时。他的两名女信徒陪伴着他。为他开路,先把一路上铁钉、玻璃碎片等危险物捡掉。之后,无论前面是垃圾,还是牛粪,他都义无返顾地向前滚去。
  有些苦行者用面壁的方式站着修行,从不坐也不躺下,无论是吃饭、睡觉,都是站着的,在一般人的眼中,这几乎是用一种自虐的方式来有意折磨自己,而那些苦行者却认为,只有这种经过苦修过的身心,才有可能迈入人生的最高境界。
  也有的苦行者从不说话,他们用眼神和肢体来表达自己的意念。他们认为:只有眼神能传达心灵深处的意念。
  苦行者的外表也与一般人不同,不管他们出现在哪里,他们只穿一条短裤,身上披一条毯子,脚拖木拖鞋或是赤脚。腰间束着一条一米多长的草席。他们坚信,生活越简单,身心便越轻松。
  苦行精神对印度社会起了不同凡响的影响。印度人认为,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就是一位苦行者。除了外表完全是一位苦行者外,他的生活方式和作风也酷似苦行者。他在与英国殖民者斗争争取独立时,坚决采用非暴力主义,如不穿英国纱厂生产的“洋布”,号召全民自己动手织土布。不到任何英国公司去工作,以过艰苦的生活为荣,这些都带有浓厚的苦行者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