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一种生成和传播信息的媒介,而且深入到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开始扮演主导角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国内地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一种以网络为媒介和载体的新政治生活方式,已经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间,使我国的政治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以其独有的优势,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政治生态,冲击着传统的政治思维。在互联网环境下,民众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对于社会事物的知情能力大大提高。不仅如此,由于互联网的交互特征,各种公共论坛应运而生,公众对事物的评论能力也在提高。
随着知情及评价能力的提高,民众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决策过程的介入程度越来越高,而这种介入程度的提高反过来又促使民众对政治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各级党政部门及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对网络尚不明了的官员,提出了挑战。
如何抓住网络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影响,实现政治与网络的良性互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本期特别策划不仅深刻分析了网络对传统政治生活的影响,也就各级党政部门及官员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提出了建议,还重点剖析了网络反腐与政府网站等问题。作者们在各自的文章中提出了许多精彩见解:
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认为,网络会造成官员的不适应,在官员和民众两方面特别平等的状况下,以前官本位、以权为本、官员的精英意识等越来越被时代抛弃,过去的执政方式、决策方式、执行模式会有颠覆性变化。如果经不起变化的考验,就可能显得过时,会引起一些问题。
电子政务专家杨冰之指出:作为信息时代的公共服务龙头——政府网站在为公众服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据去年的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分析,公众对国内政府网站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还偏低,政府网站的发展趋势引人关注。
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杨凤春教授认为,网络时代,网络成为人类活动的新天地,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载体,由网络所开发和聚积的新政治资源和能量,既是补充现有政治资源匮乏之源泉,也是改造既有政治框架的动力和工具。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指出,互联网实际上形成了公民社会的助推器和公共意见的载体,各种公共论坛、社区和兴趣小组在网络上的兴起验证了这种结论。
……
通过对互联网、政治生态及领导干部的相互影响等问题的探讨,需要明确的是,充分发挥网络对政治的有利影响,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面对网络时代对传统政治提出的挑战,各级党政部门及官员不仅要重视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促进网络技术发展、规范网络秩序;更要重视的是转变执政思维,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网络引发的变化。
让网络成为人们最具有说话欲望和听众的地方,让每一个普通公众的话语尽可能地被更多的人听到和认同,让每一个“决策”能够被更多人的智慧所审视和挑剔。如此,网络时代的降临,不仅是现有政治的福音,更是人民大众的福音。在信息社会发展阶段,我们要从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发展思路出发,顺势利导网络政治,推动中国现实社会向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社会转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人民论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