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把文化建设摆上如此重要位置

2007-12-29 00:00:00邹广文张晓明
人民论坛 2007年20期


  
  编者按:十七大报告肯定了近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并对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如何不断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色以及怎样做好文化建设的阐述高屋建瓴,提出的措施详尽得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主持人:
  马海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徐珂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处长
  嘉宾:
  邹广文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教授
  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主持人: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文化建设提出了哪些新论断和新要求?
  张晓明: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出发,从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需要出发,从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对文化建设作出了新论断,提出了新要求。一是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二是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三是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主持人:胡锦涛总书记分别阐述了推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四项基本措施。首先,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通过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等措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其次,要以建设和谐文化为目标,以繁荣文化事业为基础,培育文明风尚;再次,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为什么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上如此重要的位置?
  张晓明:改革开放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不断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也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因此,这些新论断、新要求的提出,充分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显示了我们党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决心和信心;展示了我们党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勇于和善于吸收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的开放心态和博大胸怀。
  邹广文:今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新的角力场,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可谓意义重大。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要素所体现的“软实力”。软实力对社会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唯如此,重视和提高文化软实力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主持人: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这在党的正式会议上尚属首次,标志着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当前,我们应如何致力于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影响力?
  邹广文:首先,我们应该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心态,发挥以“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的优势,发掘其中的普世价值观,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其次,我们要以文化为平台,通过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致力于科技、制度和品牌创新,加快文化向经济领域的渗透,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再次,中国要成为强国,文化与政治、经济必须同时强大,因此应该尽快增强文化软实力,消除“文化赤字”。总之,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就是提升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最终要落实到“人的素质”和“文化产品”这两个核心指标上面。文化在人的身上体现得更加重要,集中体现于人的思想道德,人的行为规范,人的理想境界,人的文化素养等;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升当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影响力。
  张晓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和民族精神在历史上为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文化传统和东方智慧对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展示当代中国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拉近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可以打造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机构,增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实力。
  在文化建设方面,首先是做好环境建设。要像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这是文化建设取得更大成绩的制度性保障。其次是人才储备。当前文化建设要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需要大量掌握先进知识和思维敏捷的优秀人才,这是文化建设保持持续活力的基本条件,要尊重、重视文化人才做出的贡献。第三是精品工程。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这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体现文化竞争力的最终成果,文化作品的好坏,反映出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