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姚桓(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北京党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杨开忠(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赵子平(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竹立家(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教授)
人民论坛:听了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阐述,相信几位专家的体会一定非常深刻。
杨开忠: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在全面总结过去5年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科学地部署了未来科学发展的实践,开拓了科学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姚 桓:科学发展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语汇之一。通过科学发展以造福于全体中国人民,是贯穿十七大报告的重要思想和鲜明特色,其中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的理论思考、治国经验、博大胸襟和远见卓识。
这次报告强调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人民论坛:这里,我们想请姚桓教授谈一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姚 桓: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先进政党,从党成立到今天,尽管具体的政策和工作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像一条红线贯穿在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
党86年的历史波澜壮阔,择其要者,可以说做了三件大事:进行民主革命,救国救民;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利国利民;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目前正在做着第三件大事。
显然,实行强国富民必须“集中力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仅仅有强烈的发展意识是不够的,解决为谁发展、怎样发展、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问题比树立发展意识更重要。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千真万确的,乱发展没道理,这同样是千真万确的。尤其是现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的新征途中,我国出现了发展的新特征,面对新的发展难题,与改革初期很不相同:过去是为平均主义所困扰,现在则要警惕收入悬殊;过去群众缺乏的是日常生活用品,现在更缺乏的是公共产品;过去要着重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现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任务更加突出了。
这里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保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使之尽快脱贫。二是解决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满足群众的民主要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上述两个问题都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自然得到解决。世界上一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人民论坛:如何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重大命题?
赵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