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钒业能否“三分天下”

2007-12-29 00:00:00
中国经济周刊 2007年11期


  
  京润携技术入行,攀钢、承钢“双雄”局面待破——
  
  “两会”前夕,河南方面传出消息—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拥有全国最大的回转窑(2.5m×60m)焙烧五氧化二钒生产线,年产五氧化二钒4000余吨的矿、冶联合体—河南省淅川钒矿已被北京京润宝苑国际投资公司(下称“京润”)以全股的方式收购。
  对此,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处处长刘中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和全球钒产品利用加剧,中国成为快速增长的市场之一有关。” 刘中林援引澳大利亚Macquarie银行预测数据分析,在2010年之前,全球钢铁产量每年将以5.8%的速度增长,届时,中国钢铁产量将占据40%。
  据专家介绍,钒作为冶炼优质合金钢和各种有色合金的稀有元素,同时广泛用于宇航、化学工业。含钒合金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好、抗疲劳、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还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以及耐腐蚀性,因此市场前景看好。
  “从2004年7月开始,钒铁价格从7万/吨起步,最高到达2005年3月的45万元/吨,之后出现大幅度下跌,最低下跌到10万元/吨左右。当前价格为12万元/吨。”国金证券分析师周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即使当前“价格低迷”,钒制品的毛利率也高达50%。
  周涛认为,我国目前钒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钢铁工业中钒消耗强度仅为20~25公斤/1000吨钢左右,而发达国家的钒消耗量平均为50公斤/1000吨合金钢左右,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不过,掘钒之路并非坦途。
  
  环境污染成为掘钒“软肋”
  
  “环境污染问题是钒矿冶炼的软肋。”3月5日,河南省环保局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据专家介绍,目前提炼钒的技术与钒矿的性质有关。含钒品位低的钒钛磁铁矿通常不能直接用于提炼钒,而是先将钒钛磁铁矿加工成精矿,然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