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色金属、能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已经聚集了1000亿美元的商品交易顾问基金、85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
目前,受高投资回报率的示范效应吸引,进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各类基金规模越来越大,基金对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由于基金的大量参与,全球石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巨幅波动,并对中国国内相关市场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分析基金在国际商品市场中的状况及行为,不仅对参与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相关企业十分必要,对国内金融机构、相关行业分析大宗商品及与其连动的金融产品的变化趋势也有着现实的意义。
各类基金大举进入大宗商品市场
以有色金属、能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近年来与宏观经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其金融属性不断凸现,在国外甚至被视为“准金融期货”。一方面,商品期货价格与汇率、利率等因素联动密切;另一方面,“金砖四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基础商品的供需基本面格局,使商品期货投机性显著增强,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资本进入大宗商品市场,其中基金已成为重要的参与机构。
目前进入商品市场的基金种类主要包括CTA(商品交易顾问)基金、对冲基金及指数基金。其中,CTA基金是始终活跃在商品市场的技术性基金,其目前总规模在1000亿美元左右,擅长波段操作;对冲基金总规模8500亿美元,擅长中长期运作;指数基金对于各种金融市场指数进行投资,包括投资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此外,共同基金在商品中的资金量也从2002年年初的1.5亿美元上升至约66亿美元。
近年来,商品市场主要的新增资金来源于指数基金。据高盛统计,2003年底指数化商品投资规模约为150亿美元,2004年底约为450亿美元,至2005年底为700美元。瑞银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目前投资商品指数基金的规模已达2000亿美元,其中55%投资在能源,15%投资在金属,剩下的投资其他商品。
对于投入商品市场的指数基金,其主要来源于养老(退休)基金。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目前追踪商品指数的资金中90%来自于养老基金。这个新的、长期的商品指数投资者,涉足商品的资金量从2002年年初的100亿美元上升至目前的400亿美元,其中高盛商品指数吸引了近300亿美元,其它商品指数共吸引了约100亿美元资金,其中包括路透社商品研究局指数(CRB)和德意志银行流动商品指数(LCI)。
根据期货专家时岩的观点,指数基金进入商品市场的方式,大致归纳为三种:购买投资银行推出的商品市场固定收益产品;进行投资银行的商品指数OTC(柜台)交易;严格按照商品指数中的各品种比例直接购买期货合约。
从目前市场上的情况来看,由于指数基金本身对商品市场并没有太深的了解,其对于直接投资期货合约也心存疑虑,因此最主要的投资形式就是第二种,即与投资银行进行商品指数OTC(柜台)交易。具体方式为依托国际掉期和衍生品协会协议,指数基金与投资银行签订合同,购买一定期限、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指数。到期指数基金从投资银行处得到指数总收益,而向对方支付一种短期利率(如美国短期国债利率)和各种交易费用。
不过,投资商品市场的指数基金在期货交易所的持仓中常常难以显现。如在每周公布的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交易商分类报告中通常属于基金类别的非商业机构持仓中,很难看到指数基金的身影。原因就在于,指数基金并不是直接购买商品期货合约,而是在投资银行购买商品指数产品。投资银行在售出这种产品后,开始在商品市场中按照该商品指数的比例进行相应的商品期货操作,从而对冲掉自身的风险。由于投资银行的操作属于保值行为,因此其持仓被CFTC划分在具有套期保值性质的商业机构持仓一栏中。
此外,由于指数基金与CTA基金和对冲基金投资市场以及获得利润方式的不同,美国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BOT)甚至准备将指数基金的持仓在交易商分类报告中划分到商业机构而不是非商业机构一边,这使得市场对于基金的实际持仓变化更难把握。
基金进入商品市场的源动力:高回报和资产组合多样化
有色金属、石油等基础性原材料是全球商品期货的主导品种,交易规模占到整个商品期货的七成以上。这些自然资源和工业原材料,为越来越多的大型投资机构所重视。有的投资机构甚至将其视作与股票和债券等“纸资产”相对应的“硬资产”,将大宗商品视为与金融资产并列的独立资产类别,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投资标的或投资替代品,而别称作“资产类别”。
大宗商品作为“资产类别”具有四方面的功能:一是直接作为投资获利的金融工具;二是作为对冲美元贬值的避险工具;三是作为对抗通货膨胀的保值手段;四是分散债券、股票等投资过度集中的风险。
能够带来高回报使基金大量涌入商品市场。以往,国际大量游资云集在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但近年来资本市场走势并不确定,大量资金为了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并以投资组合多样化来分散投资风险,纷纷从传统的金融和衍生品市场撤离,并部分转投炙手可热的商品市场。据高盛估计,自1970年以来,高盛商品指数的年投资回报率平均达到了12%,而同期主要股票和债券指数的年投资平均回报率为8.5%~11%。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过去30年间,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一直参与大宗商品市场,通过大宗商品交易活动,这两家公司分别赚取了约14亿美元的税前收益,占2004年集团税前收益总额的20%左右。英国石油(BP)通过买卖石油、天然气和电力更是赚取了20亿美元税前利润。巴克莱2004年从大宗商品交易中获利约3亿美元,在大宗商品交易的收益排行榜上位居第三,仅次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在美元持续下跌,中国、印度等国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为资产进行保值和提供资产组合的多样化是基金进入商品期货市场的重要原因。
美林2006年公布的全球基金经理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