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问题及对策分析

2007-12-29 00:00:00胡东平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2期


  摘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是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进行评判的一种形式。本文总结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现状以及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和应对评估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06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结果,和往年一样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可以说,“迎评促建”是高校目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评估的必要性、评估体系如何能够更好地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高校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接评估等问题,一直都是高校讨论的热点。
  
  一、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基本情况
  
  教育部于1985年开始组织专业评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种形式的评估逐渐开展起来,仅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就达二十多种,有体现政府意志和导向的重点项目评估,如重点学科评估,“211工程”评估等,有旨在加强教学和科研工作质量的评估,如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普通高校研究生院评估,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基本条件合格评估等,还有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的专项评估。与此同时,还有针对高校某些职业性特点较强的专业所开展的专业性评估等等。由于种类繁多、缺乏协调,为了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评估工作,教育部于2003年决定建立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全面推进评估工作。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是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进行评判的一种形式。既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强化监督、规范管理的功能要求,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
  可是随着本科教学评估的不断展开和深入,高校在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
  
  本科教学评价是对教育工作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和标准及其达到的程度作出的价值判断。其目的在于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提供依据,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办学水平。但实际上,在实践中,许多被评学校并未把工作重点放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上,而把通过评估或评估结论的高低作为一种荣耀或“标签”,使教学评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人力财力浪费严重。本来高校的资金就紧张,国家财政给予的比较少,加上有些学生困难而减免学费的部分,众多高校入不敷出,为了达到评估要求,靠贷款搞学校建设过日子,投入增长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学校规模扩大的速度。
  2、材料造假严重。各个高校为了得到比较好的评估成绩,也不得不造假材料。生师比不符合教育部的要求,有的学校就虚拟教师名单,有的临时凑,把退休的人员请回来,还有甚者建议把学校行政人员裁员,裁下来的不适合做行政的充实到教师队伍里面去,很有中国特色。如按照教育部的评估要求,把几年前的考试试卷重新整理打分,几年前毕业学生的丢失的试卷重新安排未毕业的学生给他们造一份等等。
  3、产生了一些腐败,腐化了学术队伍。人们能听到某某学校给予评估专家组的人员的各种好处,为了评估,学校在评估期间给专家们以最优厚的待遇。例如,不说吃喝档次高,甚至有学校给每位专家配备一辆新车,一名司机,一台笔记本电脑。当然,车会留下给领导们用,笔记本往往会被专家们带走。高校的学者们在造假的过程中备受煎熬,但也有人从此变了质,因为既然学校都造假,自己也没有必要坚守学者的操守,所以直接导致学术腐败的产生。
  4、评估主体单一。目前,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以及代表它的教育行政部门,人们对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评估意义认识不足,这就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社会基本上不参与评估,致使评估的主体过于单一,使得国家在评估中同时要面对全国所有本科院校;而评估队伍数量的有限性和评估过程的复杂性,客观上造成了评估的周期过长,难以保证同类学校在同一时限参与评估。
  
  三、正确看待高校本科教学评估
  
  由于建立了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所以对各个高校来说迎评促建是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对还没有评估过的学校更是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迎接评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建设的过程,有的学校很早就开始在专业设置、培养计划、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评估形成了压力,促使学校的本科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评估的积极作用。而有的学校平时不注意建设,一听说要评估,马上投入大量资金,搞装修,做包装,这个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对于真正想把本科教学提高一个层次的学校来说,评估是一件大好事,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1、评估是个“负担”,但更是一种促进。评估发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地去改进,在保持原有特色和作风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尊重历史,继承好的传统,加强建设,盲目包装是不行的。学校要借助这个机会,满怀积极的心态,争取政策支持,增加投入,目标就是为了把人才培养质量搞上去。特别是行业特色明显的院校,更要保证强势学科即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学科质量上水平,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评估可以促使高校确立并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
  2、对待评估要有一颗平常心,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高校应该利用评估的机会,建立一套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理顺办学思路,扎扎实实地把本科教学基础工作做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会导致高校品牌、特色和个性的竞争,学校如果想争取更多的生源,必须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这是学校生存的根本。同时,校领导功利心不能太重,没有达到优秀的标准非要争优,社会认可度也难以保证,学校要量力而行,抓住机会推动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建设是最核心的问题。
  
  四、探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审批越来越少,各种评估越来越多,面对各种问题的不断涌现,不管是国家还是普通高校,探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对策已显得十分重要。
  1、应更新观念,审势、顺势和造势。学校领导首先必须确立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如果把评估看成是负担,那是学校领导者目光短浅,高校评估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社会上所说的一些负面的东西。高校应该看清形势,顺应这个潮流,借东风来做学校要做的事情,这个契机学校绝对不能放过,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使学校上下形成共识,强调使命感,在评建过程中,积极制订今后发展的纲要,按照纲要把每项工作做好,使评估常态化,这才能使本科教学工作有质的突破。
  2、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在迎接评估时,许多学校对硬件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软件建设的重视程度。硬件可以依靠财力在一夜间建起来,但软件的建设却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积累、长期努力的过程,如教师水平、校园文化、管理水平、特色项目等都是如此。因此,学校在平时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该狠抓学校软件的建设,正确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3、争取政府支持教学工作评估。虽然近几年在教学评估过程中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不适当干预影响了评估工作的开展和专家的权威。但开展评估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各级政府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视,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强教学的基础性建设”,因此,支持学校迎评促建工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高等学校自身应主动争取政府支持,尤其是增加对学校的投入。
  4、建立并完善评估理论和评估制度。我国1990年10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对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目标、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从高等学校发展的实践看,我国的评估制度和理论还存在着一些缺陷,难以满足对高校教学体系的全面评价。所以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重点研究教育评估的体系,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障制度,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科学化、制度化,加快建立高等教育评估机制。
  5、改进评估的技术和方法,评估方案多元化。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多采用指标体系及加权求和的方法进行。在对被评客体进行某项评估时,仅把指标体系量化的做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应采取评估方案的多元化。比如在第一次评估时,对一些落后省份的学校和新建的本科院校,可以采取标准低些的方案,让他们先规范各种管理,找准定位,明确努力的方向就可以了。然后教育部根据评估时掌握的这些学校的实际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和检查力度。等到第二轮评估时(5年一轮),再按全国统一的标准来严格要求。从而真正实现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王致和.高等学校教育评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