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住宅建设领域,涌现出很多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的住宅设计,住宅市场一片繁荣。及时捕捉住宅规划设计中的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纠正误区、更新观念,是保持住宅市场的持续繁荣的重要措施。
一、走出绿色误区,走进绿色环境
营造绿色,是住户、开发商和建筑师的共识。绿色植物对于改善住区小气候,营造休憩空间都有极大的作用,绿化率是评价住宅室外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有时在把握绿化率的时候,却忽视了绿化为人服务的根本,使住宅室外环境陷入“绿色”的误区。
其一,大片的“绿色”占据了人们的休憩空间。爱护花草,自然没错,但在经营绿色环境的同时应真正实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要“为绿而绿”,应该“为人而绿”,通过铺道设路、局部硬化、布置桌椅、点缀小品等措施,适当吸纳人流进入绿地,把目前这种观赏型绿地改变成可以使用的绿色环境,在保护绿色的同时,将人的行为融入绿色,与绿色和谐共处。
其二,单一的“绿色”无法留人。现在的绿化是一种平面的绿化形式,多以草坪为主,品种单一。而在炎炎夏日,开敞的空间里无一片绿荫,人们避之唯恐不及,何谈休息?其原因大概在于环境设计只注重了草坪的好培植,见效快,却忽略了绿色环境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由于缺乏树木和凉亭而失去绿荫,由于缺乏灌木和小品而失去趣味。虽有绿色,却不是环境,从而最终失去绿色环境的休闲功能,仅能观赏,不能使用。
二、调整空间构成,适应现代生活
住宅内部空间构成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及时调整的,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人。然而由于设计观念受旧范畴的惯性作用,住宅中仍有空间滞后生活的现象发生。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以前的住宅户型设计仅保证吃饭、睡觉和休息等基本的生活需要,无法顾及学习或工作空间,书房根本不在考虑之列。“活到老,学到老”,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人的学习都是终身的,是与生活中的其他需求并重的需要。尤其是随着现代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办公进入家庭的趋势日益明显,这种变革给住宅带来的深刻影响,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张电脑桌上。一方面是无立锥之地的书房,另一方面却出现了大而不当的起居空间。有的起居室已大到50m2,却依旧没有书房。现在人们的生活确比以往丰富了许多,但这绝不是单一扩大起居空间就能解决的,还必须从住宅的空间构成上作点儿调整,才能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三、沐浴阳光空气,归还阳台原貌
现在,多数住宅在使用之前就将阳台封闭起来,在北方地区尤为普遍。封闭的阳台带来的困境是在需要充足阳光的居室之南强加了个“小房子”,不仅影响了主要居室的采光,而且由于面积狭小,很难派上用场,因为玻璃的隔挡,紫外线很难穿过,除了用作“书房”之外,常常成为临时杂物的储藏空间。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阳台是“楼房有栏杆的室外小平台。阳台除供休息、眺望,还可进餐、养植花卉。阳台在居住建筑中已成为联系室内外空间、改善居住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台是住宅中惟一与自然沟通的中介场所,特别是在多层住宅中。国外住宅的阳台被封十分少见,例如德国,其纬度相对于我国东北地区,气候比较寒冷,但阳台却依然开敞,成为人们接触和观赏自然的媒介。既然作为一个舒适休憩、沟通自然的场所,有充足的阳光只是一个方面,它还应该有起码的适宜空间,供人们伸伸胳膊踢踢腿,能放把椅子躺一躺,甚至“进餐、养植花卉”。然而,目前封闭阳台进深明显不足,依据人体简单活动的尺度,很难满足起码活动的需要。尺度的不足也是其改阳台为储藏空间的主要原因,因此直接影响了阳台使用。必须加紧考虑阳台的适宜尺度,还阳台以拥抱阳光空气的本来面目。
四、探究拆改原因,完善厨房功能
现在很少有住户按照建筑师设计的厨房直接使用,多数在二次装修中将其拆改,移灶到阳台,厨房扩大兼作餐厅。之所以会这样,问题出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厨房的面积不足。现行的住宅厨房面积标准,受到过去的体制和生活水准双重局限,只能设置放置煤球和杂物的“家务阳台”。厨房内容的丰富和炊事能源改善,势必出现今日厨房拆改的现象。况且,北向家务阳台在北方地区只能封闭,而这个阳台又与厨房紧密相连,自然成为厨房的一部分。其次在于厨房功能不完善。我国的饮食文化独特,烹调方式包括煎、炒、烹、炸等等,油烟比较大,单靠抽油烟机保证不了对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以及其他房间的污染问题。从拆改后的厨房可以看出,厨房需要设计成两个有一定分隔的功能空间,即用火的操作空间和不用火的备餐空间(有些备餐空间可以兼餐厅),这样的分工使厨房功能趋向合理:避免了油烟对备餐空间内物品的直接威胁,同时多一层分隔,减少了污染居室的机会。建议原来被封闭的家务阳台与操作空间合并。北向家务阳台栏板缺少保温措施,冬季常常凝结成冰,容易使人滑倒受伤,不安全、不实用,也不美观。与厨房合并后,可以改作厨房的操作空间,在不增加住宅整体面积的前提下使厨房功能得以完善。
五、引导家具设计,问津边缘地带
家具设计与住宅设计之间的脱节,实在令人困惑。由于体制的问题,建筑师与家具设计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建筑师似乎不知道家具设计应当是自己特别关注的设计环节,而家具设计师似乎也根本不知道中国住宅的居室开间多大、净高多少,导致家具与住宅空间尺度的背离,经常在住宅中不能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家具尺度超常造成空间“萎缩”。现在家具设计忽视人体尺度,往往以为超常的尺度就代表着豪华。笔者曾在家具市场见到2.4m长的床和1.1m见方的沙发。这些为“巨人”设计的家具,除了用于别墅豪宅外,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中,本来就显紧张房间,谁舍得摆进这些大家伙?所谓的成套家具,也大大超出了居室的总面积。家具与住宅设计的脱节又容易造成空间的浪费。以常用的衣柜书橱为例,这些比较高的家具大约在1.8~2.1m之间,而住宅室内净高却在2.5m左右,两者间的空白由谁来填补?若放东西,则有碍观瞻,若不放,又只能积灰蒙垢。家具空间的局限不仅在高度上,还会发生在宽度上,例如在房间的方向摆家具,经常有“放置不下”和“弃之可惜”进退两难的尴尬。家具设计作为住宅设计的姊妹艺术,必须根据住宅的发展变化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从而在满足舒适度的前提下,合理充分地利用住宅空间。而建筑师也应根据住宅内部空间的发展,涉足这块边缘地带,正确引导家具的发展,制定家具设计的合理尺度供家具设计师参考,这恐怕也是住宅产业化应当纳入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大庆市城建开发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