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和对策

2007-12-29 00:00:00张春晖
中国集体经济 2007年2期


  摘要:我国加入WTO以后,关税壁垒的影响已逐渐减小,而我国农产品出口开始频频遭遇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的广泛运用在保护进口国人民健康安全的同时,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冲破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乃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原本欢喜兴奋的中国人意外地发现,世贸大门的打开并没有带来外汇的成倍增加,相反,却频繁传来水产、水果、青菜、茶叶、天然蜂蜜及纺织品遭遇退货的消息。事实上,中国的农产品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相比在品质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退货的原因,最为主要的是我们的农产品的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即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
  
  一、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1、在市场准入方面,我国农产品被越来越多地拒之门外。由于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通过立法和其他手段在有毒物质残留、动植物病虫害规定、卫生检疫制度等方面制定了非常严格、苛刻的技术标准,使得我国许多农产品由于一时难以全面达到其要求而被拒之门外。如2002年初,欧盟停止从我国进口鸡肉、兔肉和冻虾等产品,原因是这些产品中检出有残留抗生素。在美国市场,2002年1-3月,我国成为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出口最多的国家。2005年6月发生的“孔雀石绿”药残事件,使我国烤鳗出口严重受阻。2005年我国出口烤鳗仅4.2万吨,价值5.8亿美元,大幅下降30.3%和20.7%。我国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即欧美日和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环保技术居世界前列。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要求较高的环境标准。我国因在短期内无法达到,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危险。
  2、在国际竞争方面,绿色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导致出口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下滑。(1)环保成本导致产品成本增加。一方面,我国的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环保产业尚不发达,社会整体的技术水平不高,即便是已经研制成功的技术其普及率也很低,以至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获取重要的基础性环保技术的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企业本身缺乏经验和技术人员,投资开发适合自身需要的环保技术势必占用过多资金。获取成本和开发成本的资金大量投入,导致产品的总成本大幅增加,大大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2)取得绿色认证或标志引起的产品成本增加。首先,要达到绿色壁垒中规定的标准必须先了解这些标准。由于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法规、规章,所以不同国家制定的标准纷繁复杂,要想获得准确的资料信息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最终会增加成本。其次,取得环保认证或标志的高额费用或复杂手续也会增加企业产品的成本,影响产品的竞争力。资料表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从1993年以后开始下降,1995年以后一直是负增长,且下降速度很快。
  3、绿色壁垒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削弱了我国部分传统农产品的优势地位。按照我国加入WTO前人们普遍的预期,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大的国际比较优势,当加入WTO得到无歧视待遇后,会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随着绿色壁垒的实施,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国家近年来提出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生态食品”、“健康食品”,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限量更加苛刻,大大削弱了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资源型、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
  4.绿色壁垒影响我国招商引资。发达国家推行绿色壁垒,其本国产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污染行为使发展中国环境状况更加恶化,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国际贸易地位受到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在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少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惩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应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注意。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一)对内措施
  1、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壁垒的紧迫感。应当加强宣传,提高绿色环保意识,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对绿色壁垒的认识。我国广大农村由于相对偏僻、信息落后,农民长期以来习惯于大规模粗放式经营,对国际上日益兴起的绿色壁垒缺乏认识和了解。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对绿色壁垒进行宣传,除应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文艺等手段外,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大规模地培训农村骨干力量,加强农产品生产者对绿色壁垒的认识。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加强环保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