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少的资源 做最好的自己

2007-12-29 00:00:00尹卫东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7年2期


  新加坡地少人稠、资源匮乏,但就是这么一个只有682.7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只用了40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座举世公认的“伟大而卓越的城市”,其涌流的活力、散发的魅力,令人由衷地为人类创造力的伟大而感到惊叹,更在惊叹之余引发诸多思考。
  
  理论与经验
  
  城市的诞生有其自发性,但城市的发展却带有自觉性,而这种自觉性主要通过规划来体现。新加坡通过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系统地回答了怎样实现经济、生态与人类等多重存在协调发展的问题,其逻辑脉络清晰可寻。
  1.以区域生态经济等理论为支撑的产业规划,使新加坡在城市发展中实现了经济能量集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统一
  早期的空间经济学理论,主要探讨区域产业要素如何通过地理上的高度集聚而形成规模效益。波尔丁提出的区域生态经矫理论,则在强调要素集聚的基础上,将生态系统引入经济体系,从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的总体平衡上,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编制概念规划时,就充分吸取了当时刚刚萌芽的区域生态经济理论的菁华,确立了狭小城市国家的合理容量与终极布局模式。概念规划中的新加坡城呈环状发展:环的核心是水源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行为;城市中心在南海岸中部,规划定位为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沿快速交通走廊形成新镇,分设布局合理的居民住宅区、高科技研发中心和基本无污染的轻型工业;一般工业集中在西部的裕廊工业区,火力发电、石油化工更是远离本岛。即便是裕廊工业区,在规划时也注重产业集聚和生态保护兼顾,事先预留了580公顷土地作为绿化用地,然后再建工厂,现在已建成的公园绿地、游乐场所面积约占全区的15%。经过多年发展,新加坡80%的工业企业集中在30多个园区里,形成了一个个小而精的专业化服务体和关联型企业群,荟萃了全球一流的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点状经济尤为饱满。各类工业园项目布局严格遵循“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环保投资占到园区基础设施总投资的20%~30%,危险废物焚烧炉尾气净化率达99%,并实行对废水和废弃物的统一处理与回收利用。更为可贵的是,新加坡通过产业集聚实现了集约发展,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下了充足空间。正是在区域生态经济理论的指引下,新加坡的发展体现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高度和谐、产业集约与资源节约的互动双赢。
  2.以花园城市等理论为支撑的城市规划,使新加坡生态建设超越了单纯美化的范畴而具有关注人本身的目的论价值
  针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成为“水泥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19世纪末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指出,城市是人的物质寓所,也是人的精神家园,主张建设现代设施与田园风情有机结合的理想城市。其后柯布西埃的“阳光城市”理论进一步指出,现代城市需要的是阳光、空间、绿地等“基本欢乐”。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城市生态环境科学,更是力倡规划与自然的结合,主张从园艺学而非建筑学中去构思未来的规划。应该说,这些理论在新加坡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与充分的验证。为实现“花园城市”理想,新加坡专门制订了“绿色和蓝色规划”,规定在公寓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的40%;在每个镇区应有一个10公顷的公园,在每个楼房居住区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并将大约3000公顷的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明令任何人不得随意砍树,一年内不开工的土地必须绿化。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目前新加坡共建有337个大小公园,并且正在建立数条“绿色廊道”,将整个新加坡绿化连线成网。这些城市公园、居住区公园、“绿色廊道”分布合理、星罗棋布,人们一走出办公室、住区或学校,立刻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所以,虽然新加坡高楼大厦林立,但并不给人僵直压抑的感觉,而是和谐中见繁华的愉悦。对此新加坡人有个形象的对比:苏州是座有100个花园的城市,而新加坡是花园之中的城市。不论社会阶层和贫富,每个人时刻都觉得在花园中居住、工作和休闲。
  3.以城市意象等理论为支撑的城市设计,使新加坡的城市形象因对人的心理感知有深度揣摩而给人以整体和谐美感
  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强调,城市的好坏不只是凭客观物质形象和标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切实感受,为此,应通过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来组织人们对城市的意象体系。罗杰的联系理论则着重从轴线、天际线、视廊的节奏和韵律变化,来构建城市意象。舒尔茨的现代场所理论更是把和谐理念引入城市意象,突出街道、广场、园林、院落等基本城市元素语言的和谐统一,反映城市可识别的整体环境特色。这些都体现了对以往城市空间缺失人性关怀的一种弥补。新加坡较为完美地演绎了城市意象理论,在城市设计方面特别注重人们的心理感受。综观整个城市,没有太多的宏大豪华建筑,但莱佛士大厦(贝聿明设计)、金融大厦(丹下健三设计)等少数标志性建筑起到重音和强烈符作用,仿佛独唱演员领衔合唱团,使整个城市建筑群形成有机整体,通过丰富的天际线和竖向轮廓线给人错落有致的感觉。空间布置简洁而灵活,单体建筑标准并不很高,立面也不复杂,但非常简约且与周边环境高度协调,空间阴角、壁龛、回廊、死巷等布置恰到好处,形成一个个风格各异的空间体。高楼之间,广场、花园穿插其中;沿途所见有建筑、有景致,有绿地、有流水,移步换景,物我相得,动静结合,韵律宜人。由此我们感到,过去有一种认知误区——将城市景观等同于建筑,并以高、大、新、奇作为景观美。其实景观美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能够给人一种起伏有致、进退有序的律动感知。新加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就在于整个城市弥漫着和谐、美好的城市意象。
  综观新加坡的规划理念与经验,无论是产业规划,还是城市规划和设计,都有一些共通的方法论原则可以鉴取:一是先整体后局部。就是从大做到小、从远做到近。先制订概念性规划,确立未来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远景目标,以一贯的坚持“书写一本长期的史书”,再往深处、细节规划微观(新加坡制订有55个小区规划),并严格受概念性规划控制。二是先功能后美观。规划首先做功能,从满足人们实际生产生活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城市发展问题,在客观功能条件考虑充分的前提下,再综合美观方面的因素。三是先环境后建筑。先明确“绿线”,再确立“红紫蓝”三线;先确定非建设用地,再确立建设用地;先生态空间管治、后建设项目管理。应该说,这“三先三后”原则,融会贯通于新加坡产业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普适意义。
  
  构思与对策
  
  新加坡的成功首先是规划的成功。他山之“玉”,可以攻“石”。结合句容实际,我们感到: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规划,事关句容长远发展。初步考虑,句容城市的总体定位是:紧密依托南京、融入长三角,彰显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宁沪、宁杭发展轴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成为活力、秀美、精致的“近南京”中等发达城市。围绕这一目标定位,句容下一步城市规划设计,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用心、用智、用力。
  1.句容面临着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产业规划必须更好地体现集聚节约的要求
  句容工业化刚刚起步,既有加快发展的压力,更有科学发展的要求。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就必须“带着‘镣铐’跳舞”,以最大的产业集聚留下最大的发展空间和生态后备资源。虽然我们已经制订了句容发展总体规划,确立了“一核”(城区开发区)、“一带”(沿宁、沿江T型产业带)的产业格局,但从目前来看,产业集中度仍比较低,特别是开发区容量偏小(面积仅有4.8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只有1.97平方公里),综合水平排在全省第53位。因此,2007年我们将按照规模适当扩容、功能完善提升的总体思路,全力加快开发区建设。一方面,打破行政区划来考虑和布局,实现两镇一区对接,尽快拉开12平方公里的园区框架,改变规模小、企业少的落后状况;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水、电、通讯、绿化、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打造光电子、生物医疗、运动器械三大产业园,实现组团开发、板块集聚,提高对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的承载能力。市委、市政府下最大决心、以更具激励性的政策,刚性推动乡镇上规模的项目向开发区集中、化工项目向专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点状集聚和污染集中控制。同时,在开发区内部构筑工业生态循环链,不仅在产品生产上形成产业链,还要在废弃物处置上形成加工链,努力实现“静脉产业”内部“链式发展”,使开发区真正承担起集聚项目、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优化环境的双重使命。
  2.句容拥有丰富的自然禀赋,城市规划必须更好地体现生态宜居的特色
  新加坡人居密度之高在世界上屈指可数,但它通过生态与城市、绿化与生活的完美结合,营造了世人称羡的宜居空间。句容山水生态资源丰富,这两年我们不断加大保护力度,2006年一举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但是,光是保护还远远不够,还要依托优势,放大特色。
  一方面,依山傍水,谋划“大生态”空间。句容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茅山、宝华山南北双向成“虎踞龙盘”之势,九龙山原始生态风貌尚存,这在长三角已不多见;华阳湖、赤山湖、仑山湖、龙山湖等大小水库点缀城中,形成“山绕城、城抱水”的独特禀赋。但目前总的来看是有资源不成景,有生态不见美,细究分析,最大的原因还是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不高。为此,我们在远期规划中,首先要围绕山水来做好生态文章。打造华阳湖与葛仙湖生态公园,构成城区的两大水景,让句容“两只眼睛”更加明眸善睐;打造城市重点生态轴线和景观廊道,连通市域外的句容水库,拓展市域生态腹地。同时,激活龙山湖、仑山湖、宝华山、九龙山等生态节点,使之如同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其中,做到“绿水青山满城郭”。
  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构筑“小生态”环境。句容开山采石现象一度比较严重,部分山体遭到破坏,个别地方甚至满目疮痍。今后,我们将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保护好原生态资源,加强对荒山、荒沟的整治开发,并对宕口进行生态修复。在九龙山等景区的规划开发中,坚决不建永久性水泥道路,只建若干木板栈道、碎砂石路,在开阔处只设简单的瞭望塔、观鸟站,让游客“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城市绿化也着重以自然状态为主,而不是以园林设计为主,尽量把原有生态绿地完好地保留下来,有意识地把自然景观引入城区,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城市绿地系统。同时,在生态布局上,更注重让群众充分享受绿色。我们将在住宅区500米范围内布置绿化,满足人与自然之间的亲情极限,规划一些适于步行的城市林荫体系,结合滨水区、城市道路设计林荫漫步道,尽量减少人工草坪,种植大型乔木,任树林自然生长。通过植物的自然美,缓解钢筋混凝土构架、围墙等硬线条对人们产生的精神压力,增加市民对绿色的归属感与体验感。
  3.句容城市品位总体上比较粗疏,城市设计必须更好地体现和谐精致
  城市设计是我们比较陌生的领域,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将通过学习新加坡经验,着重在“和”、“美”、“特”上下功夫。
  一是空间设计着重体现整体和谐。空间内的每条道路、每幢建筑,都注重建筑造型、色彩、风格的和谐,注重功能区位、历史文化风貌、自然生态环境的统一;城市水面、绿地以及照明、标识、建筑小品等,都从区域的角度科学设置,追求整体和谐。特别是注意三维空间反映不同空间尺度和视角变化,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在具体实践中,有四大空间整体设计设想:西部开发区突出开放开发的句容形象,建筑采用现代风格,集中展示新技术、新材料特色,道路形成支撑工业的路网棋盘式结构;东部新城区注重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的结合,主色调以浅色为主,力求城市空间尺度宜人、商业轮廓清晰,道路则大胆突破传统的“井”字型框架,除主干道笔直宽阔,充分展示开阔、大气的句容外,其他道路均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来规划,富有变化,饶有情趣,突出聚集人气的特点;旅游区禁止高层建筑,基本上只作“平和质朴”的处理;城镇设计杜绝“千镇一面”,市郊城镇要纳入城区设计内容范畴,综合加以考虑,其他城镇要遵照当地生态、人文特色进行改造美化,突出主景建筑与自然景观,禁止大拆大建。
  二是轴线设计着重体现观瞻美感。一方面,在天际线的设计上注重韵律节奏。现在不少城市高楼越来越多,但也显得越来越杂,毫无美感,就是因为没有设计天际线。新加坡的城市天际线则以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取胜。它的高层建筑不是集中出现于某一处,而是成松散带状分布于沿岸地段,并且建筑的高差也较小。我们在城市设计时,也应参照新加坡的经验,巧妙凸显天际线。目前初步设想是:以新世纪广场为中心节点,向西望去,踏步式、退台式建筑错落有致,视线廊道开阔,映衬出大圣塔的雄伟挺拔;向东望去,空间视野开朗,韵律疏缓变换,透出华阳湖的灵动多姿;向南望去,一栋栋现代高层建筑矗立眼前,产生强烈“震撼效应”,凸现现代城市风采;向北望去,建筑与青山立体交叉,产生借景、透景的特殊效果,体现句容生态本色。另一方面,在地标线设计上注重应景延伸。在陆轴设计上,以华阳东西南北路为主轴线,逐步拉开城市框架;在水轴设计上,要学习新加坡利用新加坡河营造“岛中有岛”意境、形成“蓝色曲线”的做法,对句容河支干流进行规划,构建风格各异的水系景观,沿岸展开景观布局,通过引绿入城,形成山水画廊。在节点设计上,突出陆轴、水轴各自交汇点,建设亲水公园和开放式广场,让人们感到视界开阔、心旷神怡。
  三是单体设计着重体现艺术化与人性化结合。一方面,注重物的美感塑造。在新加坡我们感到,其建筑色调都比较一致、十分素雅,一栋建筑的颜色一般不超过三种。今后我们在单体设计上也要尽可能把建筑语言研究透彻,配好颜色、找准比例、分出几何,做出韵味。句容城市不大,如果一味贪大求洋、标新立异,做太多太花哨的东西,就好比小孩穿大人衣服,会显得不伦不类、滑稽可笑。建筑必须确定合理的尺度、比例,“量身定做”。同时,尽量“因天才,就地利”,依托丘陵山区地形地貌进行规划,各类建筑要依山而就,绝不能把自然的山体削成一层层的人工平台,而要附属在自然的山形地势上,室与山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要注重人的主观感受。城市的主体不是宏伟的建筑,而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遵循“景物因人成胜概”,强调现代建筑的“与人友善”。比如,无论是从节约土地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老龄化趋势、人性化长远考虑来看,都必须杜绝建设大广场、宽马路,缩短道路两旁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商业街道比例也要趋向小型化,更适于人的行走尺度。高层建筑要向人行道敞开空间,中庭允许行人散步,与街道空间融合贯穿。要设置残疾人专用道路和设施,对遍布城市的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坡道、专用公厕等细部设施,都要加强规划,方便市民使用。
  李源潮书记曾经说过,苏南全面小康,既看昆山,又看句容。这对我们既是鞭策,更是鼓舞。今后在城市发展中,我们将充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理念,将规划作为生产力、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财富紧抓不放,加快建设生态、秀美、精致的新句容。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放眼苏南,综合实力看昆山,生态魅力看句容。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责任编辑: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