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世界现代农业向人们展示的是高度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的高科技、高效率、高效益农业。我国的现代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农业的建设不仅面临资金、技术、农业经营人才等生产要素投入问题,还受到农业经营体制、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借鉴国际经验,积极稳步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7)6-0088-07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研究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透视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特征,有助于我国现代农业的推进。
世界现代农业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农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农业,已经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种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农业或“四化”(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电气化)农业,世界现代农业向人们展示的是高度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的农业,农业成为高科技产业,只有掌握
现代文化科学技术的人才有资格当农民;农业不再仅仅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农业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1.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
现代农业正在承担日趋重要并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等方面的功能。农业的多功能性既是农业历史进步的结果,也是当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已经将农业的多功能性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无论是日本的环保型可持续农业模式,西欧的综合型持续农业模式,其共同点都是通过尽可能减少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和农药的投入,通过立法规定废弃物的排除、污泥用作肥料、防止施肥过量等等,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
2.应用高科技的现代产业
当我国还在为农业的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电气化奋斗时,发达国家已经大量地把现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应用于农业。
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已从传统化发展到现代化,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指挥拖拉机耕作,农民耕地都可完全由电脑控制。目前,澳大利亚80%的农场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指挥拖拉机耕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法国科学家开发的摘苹果机器人,能辨别出苹果是否成熟,摘一只苹果仅需6秒,比人工节省一半时间。
设施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农业依赖于自然力的状况,实现了农业的工厂化生产。其中温室大棚、滴灌系统和电脑控制的现代化栽培技术体系是最富代表性的设施农业。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发达国家,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比较普遍地得到发展。如以色列温室农业从80年代的1.3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5万多亩,更新了三代。以色列农民在1亩温室中,一季可收获20万支玫瑰,20吨番茄。
依靠现代化方式经营的精准农业生产模式正在形成。如在美国,从农场到市场、从农村到国家中央信息处理中心,已普遍使用了卫星定位技术。据介绍,美国农业部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了解全美每个农户每平方公里的氮、磷、钾含量,在收割机收割切碎秸秆的那一刻,电脑就可以分析出其各种元素的含量,并直接输送到农业部信息中心[1]。
应用生物技术开发种质资源。基于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生物技术则可以对生物的遗传信息作实验室操作;可以在动物、植物、微生物,即所有物种间作基因转移和重组,极大地扩展了生物种质资源和杂种优势的利用。
3.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
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农业发展优先考虑的问题。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被人们视作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向。美国加州在本世纪50年代即用有机农业替代石油农业。目前,加州以蔬菜和水果为主的有机农产品的产量已占全州农产品的10%,且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迅速发展。德国把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食品作为改革传统农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从1997年起,德国还规定生态农产品使用统一的标签,这样既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犯,又使消费者放心。韩国专门组织人员开发环保型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充分运用减少农药投放的病虫害天敌、抗病虫害技术和有助于高效利用肥料的农作物养分综合管理技术,以达到无公害的目的。
4.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来经营和管理农业
世界现代农业的发展超越了初级生产范围,拓展了纵向和横向上与其他经济活动的联系,改变了以往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分割现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组织与管理网络,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在美国,农产品的80%销售给食品工业,荷兰、丹麦2/3的农产品是经过深加工和精加工后再进入市场的[2]。同时政府、科研、推广单位为生产单位提供信息咨询、科学技术等各种服务,包括在组织管理上采用电脑网络,使农业生产成为可以受到社会控制的活动。美国加州平均每个农户耕种约1800亩土地,至少有15人为其服务。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状况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自1954年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央提出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四个中央一号文件为标志,优先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共识。伴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等一系列新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重要转机,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也大大加快,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现代农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1.各地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现代农业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农业发展的方向。近几年,我国各地普遍重视现代农业建设,江苏省在2006年年初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以高效农业规模化百项工程为战略平台,力争每年以3%~5%的速度推进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到2010年高效农业、高效渔业面积分别达到2400万亩、400万亩,全省现代高效农业规模达到1/3,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达800万亩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新增80亿元左右”。省财政安排高效外向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专项扶持高效农业百项工程和外向型农业建设。
浙江省提出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全面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主导产业形成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为基础,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发展新格局;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占农产品比重达到90%以上。
天津市大力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从2007年起,大力发展种源、设施、农产品加工、安全健康、观光、外向六大农业产业,重点扶持和发展优质高效蔬菜良种、杂交粳稻良种、奶牛良种等十大种源产业,作为本市沿海都市型农业的重点和突出标志,大力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到2010年全市粮食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实现土地产出率2000元/亩,农业劳动生产率2万元/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0元,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化、装备化、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水平。
(2)以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为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迅速。面对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浪潮,我国沿海各省和大中城市的周边地区在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充分挖掘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以园区为平台创新机制激活农业、吸引“三资”(指民营资本、外商资本、社会资本)做大农业、孵化科技提升农业。
为了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项目投资的基地,每个园区的规划面积在10~20平方公里,并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重点支持,至2007年上半年12个园区共引入产业开发项目160多个,引进资金83635万元人民币和1982万美元。
广东省1998年就在珠江三角洲兴建了1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002年又在其他欠发达地区建立了12个示范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机械化,不断发挥其对当地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江苏省无锡市按照“整合空间结构,实施创新试点,优化资源功能,提高发展水平”的总体思路,精心打造江苏“农业第一园”——无锡现代农业开发试验区。试验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试验区目标定位是发展新型农业的核心区、培育新型农民的先行区、建设新型农村的示范区、综合创新效应的集成区。
(3)农业产业发展的多样化。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涉及的农业产业不仅有名贵花卉、珍稀苗木、蔬菜、瓜果等园艺产品,还有有机大米、鲜食玉米、油料、蚕桑等农业产业。常州市103个乡镇级以上农业园区中,花木类25个、蔬莱瓜果类24个、粮油类4个、养殖类50个。具有产业、生态、观光、休闲综合功能的现代农业成为农业园区建设的新亮点。溧阳市利用山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溧阳新昌镇新世纪园艺有限公司,租赁3000余亩土地,依托区内原有的山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投资3000余万元,在场内建立观光园区、茶果品尝选购区、农家生活自助区,初步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住宿、餐饮、垂钓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
在大中城市较为密集的地区,旅游农业发展很快。天津市提出到2010年,全市建设100个农业观光园区,1000个农业参与体验基地,10000个农业休闲度假庭院。苏州市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集生产、生活、生态和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次产业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快速发展,全市已拥有39个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场所,2006年接待游客突破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多万元,并带动相关产业3亿多元。
(4)科技含量较高的设施栽培被广泛推广应用。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近几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周边地区大力推广设施栽培,特别是在蔬菜、瓜果、花卉的温室大棚栽培和果树温室育苗方面发展较快。如天津先后建成各级蔬菜工厂化农业科技示范区22个,既有自行设计的新型节能日光温室,也有从国外引进或国内生产的连栋温室及智能温室。全市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约21.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2万亩、大棚6.8万亩、中小棚8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15.46亿公斤,总产值23.19亿元。一些地方还采用了先进的自控式光温室和喷灌、滴灌设备。江苏省海门市中南高档花卉园区建有智能温室3000平方米,连栋温室4516平方米,配置了先进的控温、调光、灌溉、施肥等设施,整个系统都由计算机控制。
(5)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家成为投资开发农业的生力军。各地现代高效外向农业创新投入机制,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信贷投入为支撑,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外资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无锡市近3年投资农业的工商资本已达23亿元。特别是一些创业成功的私营企业主投资开发农业。溧阳市民营企业家沈祖富规划总投资1.6亿元,在天目湖上游建设占地2万亩的天目湖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园,到2005年底,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完成开发面积5000余亩,计划发展以经济林果生产为主,集培训、会议、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生态观光休闲基地,此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天目湖畔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的又一明珠。
(6)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催生下,各类市场主体和联结主体加速发展并形成的辐射带动效应,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公司+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明显增强。山东省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868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61家,过50亿元、100亿元的各2家[3]。二是农民组织程度提高,村级合作社作用得到发挥。海门常中村在发展西、甜瓜过程中,村全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资金困难的瓜农借贷资金20多万元。该村的西、甜瓜专业生产合作社专门负责种瓜大户及体弱瓜农的西、甜瓜销售。2005年该合作社帮瓜农组织销售西、甜瓜60多万公斤。三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得到强化。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建立健全了一整套“雪山草鸡”繁殖、饲养、加工、销售的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带动800多养鸡农户,两次禽流感影响销售,公司损失4000万元,但仍然按合同收购农户饲养的鸡,使农户获得稳定收入。
2.影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但从整体而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首先,我国农业物质生产条件虽然有很大改善,但地区之间差距巨大。2005年与1983年相比,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拖拉机、农村用电量、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等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按单位面积计仍然极其有限。而且地区之间差距巨大,中西部地区明显不足。如2005年,中、西部地区的农机总动力分别只有东部地区的86.16%和50.12%,农村用电量分别只有东部地区的16.28%和13.75%。
其次,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脆弱。2005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2450.3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7.22%。其中农业基本建设支出512.63亿元,按全国耕地面积18.31亿亩[4]计,平均每亩只有28元。由于投入不足,水利灌溉设施老化,带病运行,安全隐患较多。大中型水库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运行维艰。农业机械发展滞后,防汛抗旱形势严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第三,农业技术进步缓慢。从我国农业科技的现状看,尽管有很大的进步,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低,资源利用率低。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可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相对滞后,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如我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仅有30%~40%,化肥有效利用率不到30%。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不稳定,也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一家一户的土地分散经营,难以组织推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在农业地区,农产品加工大多为作坊式生产,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缺乏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生猪卖头、柑桔卖筐、水果卖鲜”的生产格局依然存在。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村市场体系和物流产业发育不全,大宗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农村物流产业的手段和设施落后。在农产品出口中仍然存在着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加工水平落后、缺乏品牌产品、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行业组织发展滞后、缺乏有效的出口服务等问题。
第五,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不高,缺乏从事现代农业经营的骨干力量。2005年,全国农村每百个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占比高达86.3%,其中文盲、半文盲占6.9%,小学文化程度占27.2%[5]。由于农业地区有文化的乡村青壮年劳力异地转移较多,留守农村的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现代农业发展缺乏主体与骨干。
第六,在我国各地发展的设施农业规模不大,水平不高,缺乏像荷兰、以色列那样的高科技投入、高资金投入、超高效益的高度集约型工厂化设施农业,设施内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仍很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效率低而且作业质量差,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是综合设施栽培技术中的薄弱环节。
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1.转变发展观念,开阔思路,要对农业赋予新观念
首先要转变各级政府长期形成的“重工轻农”发展观念。长期以来,虽然一直强调农业是基础,但并没有把农业作为一种获利能力很强的产业来对待。现代农业由于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已不再是投资大、回收慢、效益低的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丹麦农业发展的速度高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高于工业发展的速度[6]。现阶段,由于全球性的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作为资源性的农产品将日益显得格外重要,从而使农业有可能成为效益最好、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对此,应有新的观念和认识。各地实践证明,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即使如江苏这样的工业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经济增长仍有比较大的空间。该省耕地面积7201.8万亩,农业亩均效益为1199.0元,其中亩均效益在2000元以上的种植面积为1203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6.7%。如果按照该省“十一五”规划确立的目标,到2010年,全省现代高效农业(高效农业是指亩均效益在2000元以上的农业)面积达到2400万亩,占种植业面积的1/3以上,则现代农业效益相当可观。
其次,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突破“无工不富、谁抓农业谁落后”的经济发展观。工业化致富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同样可以致富农民。实践证明,投资现代农业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回报。笔者调查中发现,现代农业的高产出、高效益令人大开眼界。在江苏省苏北的淮安三河农场,投资建设的钢架大棚,租给农户种植草莓,亩产值超万元,亩纯收入8000元以上(包括劳动力工资)。在苏中的海门市,钢架大棚设施农业园区中农户种植的西瓜、甜瓜、葡萄、蔬菜等,亩收入都超过1万元。无锡市金菇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成全省一流的食用菌标准厂房,实行工厂化生产,年亩均产值可达120多万元。
2.建立财政资金引导、多方参与的现代农业投入机制
现代农业是高投入的产业,要加快建立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导向,外商、企业、农户投入为主体、镇村集体经济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增加建设现代农业的财政投入,采取贴息贷款、补助、奖励等形式,加快现代农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创造农业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高效农业开发;扶持和奖励农户增加农业投入。
现代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功能已超出农村经济的范畴,现代农业发展的受益者不再局限于农民和农村,而是整个社会。因此,发展农业不仅是农民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城乡统筹,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
3.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大力加强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和推广
尽管我国还不具备发达国家那样大量地把现代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应用于农业的条件。但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选择地在重点地区和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如在土地资源紧缺、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推广设施农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在干旱缺水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推广压力灌溉;等等。
要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努力构建规范高效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一是围绕农业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的推广应用,增加科研经费,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待遇,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三是加强农业园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合作,加快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四是坚持制度创新,探索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形式。
4.高度重视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农业发展优先考虑的问题。食品的安全性与农业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增大了农业食品的不安全性。食品不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国民生命与健康,损害消费者利益,而且影响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贸易。建立农业生态保护区,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配备现代检测手段,保证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每一道环节实现标准化,是保障农业食品安全的主要措施。
5.发展农产品的保鲜保质加工及精深加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农产品的保鲜保质加工及精深加工是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保鲜保质加工,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产品的损失,提高效益。农产品精深加工,纵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横向可以延伸比初级农产品更大的市场半径,内涵上可以充分体现科技含量、提高核心竞争力,从深层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
6.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提高农业劳动者组织化程度
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是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农业不仅需要精通技术精通业务的技术人员,更需要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发达国家都把农民视为高度文化知识水平的职业,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的人,一定要具备现代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法国政府要求青年农民必须完成义务教育后,经过农业专门学校学习,并且到农场实习,成绩合格取得绿色证书,才能得到政府承认。在丹麦,任何没有受过农业基础教育和务农实践,及没有获得“绿色证书”的人都没有资格当农民。德国政府对申请独立经营家庭农业企业的农民进行严格审查,鼓励具有高学位的人进入农业企业。在澳大利亚,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31%[7]。目前我国务农劳力普遍呈现“女多男少、老年多年轻人少、文化低的多文化高的少”的状况,由此导致新技术接受慢,市场开拓能力差。培育新型农民已经成为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各地要改变只重视离农农民的创业就业培训,而忽视务农农民的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要充分发挥农业教育培训资源,积极组织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
在国际现代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中,农业生产者——农民通过联合组成合作社之类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农民组织,摆脱分散、孤立的状态,形成有序分工,有效整合的格局。荷兰的农业合作社遍及生产环节的各个领域,荷兰农民90%以上的生产贷款来自信贷合作社;采购合作社为农民购买种子、饲料、肥料提供方便和帮助;销售加工合作社的存在,使荷兰农产品的销售网遍布世界各地[8]。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各地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依据,尽快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地方性实施条例和实施细则,从财政、信贷、税收乃至用地、用水、用电政策等各个方面,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7.重点关注落后地区现代农业的建设
现代农业是生态型有机农业。落后地区一般以农业为主,目前基本上还是一片净土,水质、土壤都未受污染,生态环境极佳,是理想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当前特别要加强农业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建设和完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普遍脆弱,为此要加大对农业地区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强县乡骨干河渠疏浚,提高排灌标准;提高县乡骨干河渠疏浚的省级补贴标准;二是加强水利建筑物维修、改造、续建、配套,提高工程设施完好率,对超期服役及报废泵站给予财政补贴,逐年解决维修、重建资金问题;三是加快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步伐;四是近期重点解决水网低洼地区的河道引排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排涝抗灾能力。
(2)增加对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良种应用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继续大力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种植业良种补贴规模,促进种植良种化。加大对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支持,尤其是在沼气建设和综合开发利用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注释:
[1][美]信息技术打造农业强国.人民邮电报,2006-03-17
[2]甘强.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借鉴.上海农业网,2005212-13
[3]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抓好城乡统筹 发展现代农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07-03-21
[4]农业部.2006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5]数据来源:2006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表10农村住户基本情况。
[6]张贤辉,胡广军.浅析丹麦现代农业特点及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安徽农学通报,2004(4)
[7]张页维.澳大利亚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启示.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2006-12-25
[8]探寻荷兰农业成功的秘诀.人民日报,2006-06-29
(责任编辑:张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