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了《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一文,介绍了上海以社区党建为载体,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做法。胡锦涛总书记对此作了重要批示:“这份材料很好,如实地反映了新经济组织党建的情况,既有经验总结,又有问题分析,现在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用来指导新的实践。”
几年来,中共上海市委领导高度重视楼宇党建工作,积极推进“支部建在楼上”为重要内容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近年来,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有力地推进了上海楼宇党建工作的开展,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上海楼宇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支部建在楼上”是上海开展党建工作的一个创举,是“支部建在连上”的继承和发展,是城市党建工作的开拓创新,开展楼宇党建工作适应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影响力,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凝聚社会,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支部建在楼上”的成功做法,有力地推动了上海“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支部建在园区”、“支部建在商业街”、“支部建在工地”、“支部建在群众团队”等行之有效的开展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1、上海楼宇党建工作的主要发展过程
上海作为以现代服务、金融商贸、知识密集、人才集聚、科研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特大型城市,楼宇成为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加强党对楼宇的控制力、影响力,开展楼宇党建已经成为上海加强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
——适应新形势,探索“支部建在楼上”。1999年6月,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党工委针对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楼宇大量涌现,在楼宇内工作的企业数、从业人员数快速增长,在楼宇内工作的党员不断增多,出现了建立党组织难,开展党的活动难,党员的教育管理难等特点,在嘉兴大厦建立了全市(国)第一个楼宇联合党支部,从而在全市形成了以“支部建在楼上”为形式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形式。2001年,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在中华企业大厦创设了全市第一个“党员服务点”,探索实施以属地党组织牵头,以楼宇为单位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点的工作新模式。
——深化“支部建在楼上”,楼宇党建工作得到不断发展。2002年12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对新华社播发的《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到实处》一文作了重要批示之后,中央、市委领导对开展楼宇党建工作,积极推进“支部建在楼上”,深入楼宇进行了多次视察调研指导,各区县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有力地推进了上海楼宇党建工作的开展。
——工作要求明确,楼宇党建工作在全市扎实开展。2003年11月中组部提出了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非公企业实现“双达标”的工作要求。市委提出了通过努力,上海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双达标”的目标任务。2006年7月中组部要求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实现党的组织覆盖的工作目标。为实现“双达标”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的工作的要求,市委组织部、社会工作党委提出了用2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楼宇党建工作全覆盖的要求,制定下发了《上海楼宇党建工作规范》,为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实行了楼宇党建工作季报制度。
2、楼宇党建工作的主要情况
——楼宇党建工作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浦东、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卢湾、静安等楼宇数量较为集中的10个中心城区,把开展楼宇党建工作作为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在具体工作中,各区以街道综合党委为主管部门,以街道社区为网格单元,实行分块负责,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办法,加强楼宇党建工作。至2007年6月,全市中心城区共有商务楼宇908幢,通过在楼宇中建立党组织、党员服务点等形式开展楼宇党建工作,楼宇党建工作覆盖率为98.5%。普陀、长宁、杨浦、黄浦、卢湾、静安等区实现楼宇党建工作全覆盖。
——党的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楼宇党组织(党员活动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不断提高。至2006年上半年,共建立楼宇党组织1135个,52%以上的楼宇建立了楼宇党组织。其中,建立独立党支部743个,建立联合党支部392个,建立党员服务点939个。凝聚管理的党员23207名,其中,已转入组织关系的10343名,未转入党组织关系的12864名。入党积极分子1328名,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有1286名。在全市908个楼宇中共建立工会组织1464个,共青团组织256个。覆盖企业33394家,从业人员485122名。
二、开展楼宇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党委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是突出重点。中心城区各区区委把楼宇党建全覆盖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参与楼宇党建工作。二是各区领导挂帅,定点联系。中心城区为使楼宇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区委书记、分管书记以及组织部领导纷纷带队深入楼宇一线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区职能部门实行分片负责制。三是全市各街道党工委实行楼宇党建全覆盖工作责任制。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街道综合经济党委是楼宇党建覆盖工作的日常工作责任人,采取分片、分楼等办法,把责任落实到人。四是实行楼宇党建全覆盖工作进度季、月报制度,及时掌握进展情况。
(二)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一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各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区各职能部门围绕楼宇党建全覆盖工作,明确职责,明确时间节点,明确工作流程,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在楼宇党建全覆盖工作推进中,充分发挥区级宣传媒体的作用,利用小区板报、宣传栏、横幅,印制宣传资料等进行广泛地宣传,把楼宇党建工作宣传到全区的各个单位组织。三是整合社区资源。各街道在区综合经济党委的具体指导下,负责辖区内楼宇党建全覆盖工作的领导、协调、督查工作。驻街道社区劳动、治安、警所等部门负责提供外来人口、就业状况、治安等情况;工商、税务等部门及时提供“两新”组织的企业数据,生产经营情况;物业和招商服务部门提供驻楼企业的动态工作状况,依托物业摸清楼宇企业底数。
(三)采取“五个覆盖”,实现楼宇党建工作全覆盖
一是动态管理,实现信息、管理全覆盖。在信息上,各区工商、税务、招商、物业和楼宇党建指导员等每季核对楼宇企业的有关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在管理网络上,明确“属地管理,分类指导”确保全覆盖的工作理念。在工作推进上,成立党组织与设立党员服务点,建立党组织与工团组织建设并举的方式。
二是创新形式,实现工作全覆盖。采取“主动靠近、热情工作,耐心宣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做到与企业联系寻找党员,与企业党员联系商量建立党的组织,与楼宇物业联系在楼宇中建立党的组织和活动场地。
三是灵活设置,实现组织全覆盖。采取体内体外建立党组织相结合,对符合建立独立党组织的楼宇,努力推动建立起党的组织。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帮助建立联合党支部或党员活动点。
四是健全规章,实现制度全覆盖。黄浦区制定下发了《黄浦区综合经济党委工作职责》、《黄浦区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黄浦区商务楼宇党支部(总支)工作规范》等制度。在街道社区层面建立了《街道综合经济党委委员职责》、《街道综合经济党委例会制度》、《商办楼党员服务点工作规程》、《商办楼党支部工作操作规程》、《党支部工作制度》和《党员服务点活动卡》、《党员服务点工作记录册》等制度。静安区制定了《静安区商务楼宇工作者管理制度》、《商务楼宇党建工作规范》和《楼宇党建工作考核评估体系》。浦东新区制定了《浦东新区企业工作党委关于加强综合党委党务干部管理的暂行办法》等。
五是有效组织,实现活动全覆盖。黄浦、卢湾、静安等区每年下拨给街道10万元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开展活动,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根据“两新”组织的工作实际,开展各类有益活动,提升员工素质,开展评优活动,激发党建热情。通过开展评选“楼宇党建工作先进支部”、“楼宇五好党组织”、“优秀楼宇党建服务点”等。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创建文明企业。设立和评选“党员示范岗”、“党员诚信柜”等活动,激发党员意识。
(四)建立机制,增强楼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以党员服务中心为载体,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各区县以党员服务中心工作台平,为楼宇党建工作提供场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撑。虹口区各街道党员服务中心通过“六个统一”即:统一服务时间、统一服务程序、统一服务范围、统一服务功能、统一服务时间、统一服务要求,使党员服务中心成为楼宇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浦东新区以“阳光驿站”的名义建立区域性、开放式、互动式、专业化的活动中心,并配置6个功能馆室,使之成为楼宇党员接受教育的课堂,感受关怀的家园,信息传递的平台,履行义务的载体。宝山区以红帆港建设为重点,发挥党员服务中心的功能效应,凝聚党员,服务群众。
二是建立楼宇党支部,不断深化“支部建在楼上”,形成“铁打的营盘”。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在上实大厦等楼宇中,探索以物业管理公司为基础,建立楼宇党组织;长宁区虹桥开发区以街道党工委与虹联公司联手,以双结合大联动,建立区域性大党建的工作方法。浦东新区探索居委会与楼宇联建制度,实现居楼党建工作一体化机制。加强楼宇党组织建设,为楼宇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证。楼宇党组织(党员服务点)成为楼宇党员和职工心中的一面旗帜,一种依靠。
三是建立属地化楼宇党建工作机制。黄浦、静安、徐汇等各中心城区的街道综合党委,坚持以属地化管理为主,主动地将注册和不注册在本地区的楼宇内的“两新”组织,全部纳入党建工作范围,采取建立楼宇党支部代管楼宇内其他基层党组织的形式,通过发放“楼宇党员活动记录册”等方法,使在楼宇内工作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都能纳入有效的组织管理中,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四是探索配置楼宇党建干部队伍新机制。浦东、静安、长宁、黄浦等区采取社会化招聘、契约式管理、派遣式用工等方式,探索社会化配置党务干部的新途径。2005年起,由市委组织部集中招聘党建工作者,近两年,全市各区县,街道镇已有1200多名向社会招聘的“两新”组织专职党建工作者上岗工作,成为开展楼宇党建工作的生力军。
三、当前楼宇党建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一是楼宇党建工作的社会氛围在楼宇中还没有完全形成。“支部建在楼上”是新形势下城市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上海开展党建工作的一大创举,体现了时代和现实的要求。但在楼宇工作的企业中,对以楼宇为载体开展党的活动,建立党组织的认知度不广。表现为:有的物业不理解,不支持;有的企业业主和员工不知道;有的党员不认可,不关心。认为,党建工作是党政机关和工厂企业的事,在写字楼里开展党建工作没有听说过,平时工作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干活争钱很累,搞不搞党建与自己关系不大。
二是个别物业不配合的现象还存在。从面上情况看,由中方管理的物业公司绝大多数都比较理解、支持。由外方(港、台)管理的物业,不支持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明确表示“不支持,不鼓励,也不希望有任何政治倾向的组织在大楼里活动”。区和街道的党建工作者多次上门,都碰了软钉子。有的物业以种种借口和理由,将已挂上去的“党员服务点”的指示牌取了下来;有的物业已经答应将宣传、引导版放在醒目的位置,过不了几天就不见了;有的想利用楼宇大堂场地开阔、员工进出多等有利条件,进行健康咨询、政策咨询等活动时,物业不配合的情况较多。有一个区在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展板巡回展示时,有多家物业不让进,有的只能放在楼宇内的职工食堂或地下室的职工活动室等地方进行展示。
三是党员流动性大,党员身份难以确认,建立楼宇党组织,开展楼宇党建工作的难度比较大。1、流动性大。在楼宇工作的企业中大多是商贸型、科技型企业,高学历人员多,年轻人多,人员流动性大。据资料显示人均每2~3年换一个单位。2、人员情况难以掌握。从员工的分布情况分析,60%以上的员工来自外省市,还有相当多的人员是留学回国人员,这些员工的人事关系、党的组织关系存放在不同的地方。3、党员人数少。就单个企业来讲,员工人数普遍较少,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党员,建立楼宇党组织,开展楼宇党建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四是楼宇党建工作的人员、经费不足影响了党建工作的开展。1、党务工作人员少。从面上情况看,除全市集中招聘和静安、浦东等进行过区级层面的集中招聘楼宇(专职)党务工作者外,其它区县只是由街道出面零星招聘了楼宇(专职)党务工作者,就全市102个街道,900多幢楼宇而言,人员力量还比较薄弱。目前楼宇党建工作主要还是依靠居民区党组织,人员难落实,活动层次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2、经费不足,活动难开展。楼宇党建工作面对的企业多,人员广,党的活动经费依托性弱。目前,开展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由街道社区出一点,企业行政给一点,党员个人自筹一点和上级党组织下拨一点组成,经费的不足,制约了楼宇党建工作的开展。
五是对楼宇党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和培养使用的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1、楼宇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关系上,个别单位有脱节现象,人为地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条线,党建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2、楼宇党建工作者与楼宇内党组织负责人的身份界定上不够明确,开展工作中出现“两不像”(既不是党支部书记,又不是上级党组织成员)的尴尬局面。3、楼宇党建工作者的收入待遇与社区中其他类型的“工作者”有一定的差距,如司法社工、劳动就业援助员等。座谈中大家感到,在某种程度上,楼宇党建工作的难度较大,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又比较高,而工资待遇又比社区中其他“工作者”的低,从而,出现了个别楼宇党建工作者思想波动,不安心党建工作的现象。
六是楼宇党建工作的活动方式需要创新,质量有待提高。1、活动的吸引力不强。楼宇党建工作较多地沿用了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活动内容单一,吸引力不强,满足不了楼宇党员的需要。2、人员难集中。由于楼宇中的企业,上下班时间不一样,工作内容不相同,企业文化有差异,因此,很难把楼宇中的党员相对集中起来开展活动,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显的不够强。
四、加强楼宇党建工作的建议与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楼宇党建”的良好氛围。1、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刊,以及社区通讯、楼宇小报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使开展楼宇党建工作成为“共同的责任”。2、服务为先,找准结合点。形成依托物业或楼宇内较大企业党组织的优势,开展楼宇党建工作。3、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楼宇内以党组织或工会等名义开展活动,凝聚党员,吸引员工,服务企业,从而实现党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使命。4、开展对口学习交流,促进工作开展。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法全面了解楼宇党建工作的有关情况。5、继续实行楼宇党建工作季报制度,及时掌握动态信息。
二是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形成联动机制。重点加强与房地、公安、工商、劳动、消防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形成楼宇党建工作的合力。在市级层面,要将楼宇党建工作的要求与市房地部门进行沟通,由市房地部门督促区县房地部门要求各物业公司做好楼宇党建工作的配合工作。区县、街道综合党委要主动加强与所在区县、街道的房管、公安、工商、劳动、消防等部门的联系,充分利用这些部门掌握的楼宇企业的有关信息,推进楼宇党建工作。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探讨解决楼宇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个别“进不去”的楼宇会同市、区有关部门,探索“进得去”的办法,形成楼宇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楼宇党建工作者的培养使用,形成有利于楼宇党建工作者成长的环境。1、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为楼宇党建工作者的成长进步建立良好的发展平台,使之成为使人尊重、令人向往的崇高职业。2、建立机制,制定和完善楼宇党建工作者的职责、管理方法、考核办法等。3、以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为依托,努力在工作区域内,为楼宇党建工作者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4、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充分体现人尽其才的原则。
四是加大楼宇党建工作经费的投入,树立党建工作也需要成本和投入的意识。除了支付必要的党建工作者的薪酬外,还应以专项经费的形式,由区县(街道)按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专门划拨一块,作为楼宇党建工作的专项经费。
五是开发建立党员信息平台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党员的有关情况。建议开发建立党员信息系统,如具有IC功能的《党员证》,像“社保卡”一样,只要在专门的POS机上一刷,就能反映出党员的有关信息,从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流动快,单位变化大,就业地与户籍地不一致,居住地与户籍地不相同,人事档案与组织关系分离的情况。
六是不断深化和推进楼宇党建工作。以总结“双达标”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为主要内容,实现工作领域的拓展和延伸,不断探索适应上海城市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在楼宇党建工作有效性上下功夫。
作者单位:市社会工作党委基层工作处
■ 责任编辑:王亚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