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先进性是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党的先进性引领党员的先进性。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实践,成为我们党的先进性的动力和源泉。如何把数量众多又处于相对“弱势”的农村无职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来,用先进性的实践体现党的先进性,是农村党组织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设岗定责活动无疑创新了先进性实践,开辟了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为党员实践先进性、体现先进性、塑造先进性搭建了舞台,提供了平台。
一、设岗定责活动是先进性实践的有效平台
无职党员是农村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农村不同时期入党,为农村的建设、发展发挥了作用,作出了贡献。部分无职党员,由于年老体弱、文化低、退休等原因,或放松教育管理,党员意识薄弱,影响了他们发挥作用。或认为年龄老化,作用不大。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也损害了党员的形象。群众反映说,党员挂个名,不如老农民。但不少无职党员困惑:唱戏没有台,有力无处使,使他们的作用发挥在客观上受到了制约。笔者认为,农村无职党员,无论从党员先进性,还是这支队伍的数量,其作用发挥如何,都应给以充分重视。金山区山阳镇10个村共有无职党员628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53.3%。其中60岁以上的有433人,46~60岁的有193人,分别占无职党员总数的30.7%和69.3%;文盲、半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529人,占无职党员总数的68.3%;大多数无职党员都已退休。统计资料显示,年老、体弱、文化低,是农村无职党员的一个明显特点。但有资料表明,农村无职党员组织生活不健全,党组织教育管理放松的情况也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发挥显然弱化,有的还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现状,无疑与党员先进性要求相距甚远,甚至不相符合。探索实践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展现党员魅力,就成为摆在农村党建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其重要性、迫切性不言而喻。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农村无职党员触动很大,教育很深。他们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温党章,重温入党情景,对照党员标准,剖析党性,找出问题,认真整改,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员意识,焕发了党员青春,激发了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强烈愿望。一些年纪大、身体差、文化低的无职党员,也不为这种客观因素所困扰,在他们身上展现的是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熠熠光彩。面对农村无职党员升华的思想、高涨的热情,党的组织能否给予正确、及时、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不仅关系到无职党员作用的发挥,还关系到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巩固。为此我们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在山阳镇10个村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所谓“设岗定责”,即由村党组织根据本村实际,按需或因事设置一定的岗位,规定相应职责要求,组织无职党员上岗履行一定的职责。除少数确因年龄过大和身体健康原因外,绝大多数无职党员都以满腔热情投入了设岗定责活动。虽然活动时间还不长,效果已令人欣喜,具有显著的实效性。设岗定责活动的实践表明,无职党员在党组织领导下,态度认真,工作负责,对本村建设发展、群众关心的事情,热情关注,积极参与,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体现了先进性。一些曾经认为“有力无处使”的无职党员,在重新走上“岗位”以后,欣然感到“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一些自视“人老珠黄不值钿”的无职党员,又生出了“志高依旧老来红”的豪情。今天,当我们再度审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其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已清晰可见,不可低估。设岗定责活动为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他们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设岗定责活动创新了农村党建工作,夯实了“双基”,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启示。从这一意义上说,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是先进性实践的有效平台。
二、准确把握设岗定责活动的基本环节
设岗定责活动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应运而生,这决非偶然。一方面,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励无职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催生了设岗定责活动,是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体现;另一方面,新时期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又使设岗定责活动成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伸,具有先进性建设在实践上的创新意义。因此,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在认识上、方法上、管理上准确地把握好“三个阶段”、“八个环节”的具体实践和有机连接。
1、把握实施“三个阶段”、“八个环节”的认识思辨
“三个阶段”,即在开展设岗定责中,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巩固提高三个工作阶段;“八个环节”为视情设岗、动员明岗、报名选岗、平衡定岗、签约上岗、履责爱岗、经常查岗、年终评岗,包含在“三个阶段”之内。山阳镇的实践表明,在镇党委和村党组织领导下,准确地实施设岗定责的“三个阶段”、“八个环节”,既能保护无职党员的积极性,又有村党组织合理平衡的主动性,确保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顺利连接、有序开展。这是由于,经过先进性教育的广大农村无职党员,以保持先进性的高度热情,就如当年入党时那样,再度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自觉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然而,设岗定责活动具有时代性、组织性和实效性,参与的是丰富多彩的农村发展实际,干的是门类多样的具体工作,涉及到政策法规、经济建设、村务管理、村风村容等等,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党组织必须牢牢把住方向,从实际出发,有组织、有步骤,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其中包括合理设置岗位、正确引导选岗、适当平衡上岗等,从而把无职党员的个人能力和特长、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合理有效地统一在设岗定责上面,为无职党员上岗后的履责实践奠定扎实基础。
2、有序实施“三个阶段”、“八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三个阶段”、“八个环节”既是有机联系、紧密衔接的一个整体,又有上承下延,互为补充,具有每个阶段的特定内容。整体着眼,具体入手;分清阶段,紧扣环节,是确保设岗定责成功实施的关键。
第一,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环节是“视情设岗”。这是决定实施设岗定责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村党组织应加强领导,着重摸清两个情况:一是本村各方面工作需要设置岗位情况;二是无职党员年龄、身体、文化、特长、能力等情况。在认真仔细地分析这两方面情况后,视情合理设置岗位。山阳镇在实施中设置了村务监督类、公共事务类、经济发展类、思想政治类共4个大类16个岗位,其设置原则是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按需设岗,因事设岗;确定岗位监督内容、目标、职责要求,达到与无职党员现有条件相适应,既非高不可攀,又非无事可做,形同虚设。视情设岗,为无职党员选岗、上岗做好了充分、扎实的准备。
第二,组织实施阶段。这是设岗定责的关键阶段,动员明岗、报名选岗、平衡定岗、签约上岗,是这个阶段的四个重要环节。村党组织以先进性建设为指导,深入动员教育,促进无职党员深刻理解设岗定责的目的意义;明确并公布岗位职责、监督内容和目标要求,指导无职党员报名上岗,都为成功实现设岗定责提供了重要保证。然而,任何事物存在总是相对的,而成功也要有相应的条件。无职党员在报名选岗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的岗位“热门”、有的岗位“冷门”的情况。这就要适度“调整”,适当平衡。因此,村党组织应在“平衡定岗”上掌握主动性,发挥主导作用。既要平衡选岗上的“冷门”和“热门”,又要调整无职党员骨干力量的岗位分布。经过平衡确定的岗位,向全村党员村民公示,予以公认。应该说,调整和平衡是相对的,但也是必要和必然的。但是,平衡定岗既要合理,又应重在引导,与体现党员先进性相一致。水到渠成,签约上岗。这是赋予无职党员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的特殊时刻。一般都要举行庄重的“设岗定责”签约仪式,由村党组织与上岗无职党员签订协议,授予上岗证书。我们由此看到,组织实施阶段的关键作用,不仅在于设岗定责活动从此开始,更在于无职党员接受使命,踏上了新的征程。
第三,巩固提高阶段。这个阶段包含履责爱岗、经常查岗、年终评岗三个环节。山阳镇10个村的实践启示我们,巩固提高设岗定责活动,根本在于基层党组织始终如一地加强领导,坚持先进性建设,促进无职党员认真履责,爱岗敬业,发挥作用。同时,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通过经常查岗,年终评岗,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进设岗定责活动不断完善,并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时俱进,使设岗定责活动成为无职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广阔舞台、推进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设岗定责活动的先进性实践意义
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催生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新时期农村的必然产物。审视设岗定责活动,理性地进行分析思考,对于党员先进性建设和农村党建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强化了党员意识。设岗定责活动朝气蓬勃的活力,源自广大农村无职党员强烈的党员使命意识。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员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宗旨意识,增强了党员意识,在学习教育和“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的主题实践活动中,体现先进性,实践先进性,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必须看到,党员意识,是党员先进性的灵魂;党员意识,决定党员的党性。增强党员意识,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核心和动力。党员意识激励党员体现先进性,指引党员实践先进性。党员意识对于保持党员先进性、实践先进性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如果党员意识不强,就不可能永葆党员青春。设岗定责活动由于使党员重新走上了新的岗位,强化了党员身份认同,因而进一步强化了党员意识,促进党员保持先进性,促进党员加强先进性实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样做也必然会使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在先进性实践中不断增强,体现先进性动机明确,追求目的明确,使命感、责任感强烈,持久地保持党员实践先进性的不衰活力。
2、塑造了党员形象。党员形象如何,始终受到群众关注。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一度曾经无所适从,困惑迷茫。农民群众批评有的党员形象不佳,并非没有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努力探究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却苦无良策。在先进性教育中产生的设岗定责活动,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找到了新的途径。在农村无职党员中,不乏富有工作经验的老干部和一技之长的老党员。他们通过党组织设定的特殊岗位与内容、特定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实践先进性,模范地发挥新的作用。这个新,体现出了党员实践先进性的形式新、内容新、面貌新,树立了新时期农村党员新的形象。设岗定责活动的生动实践,对于树立党员形象,对于农村党建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3、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党以人民的利益为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深厚基础。群众利益、群众关系,始终是党的重要工作。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从基层党组织到党员,关注群众利益,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密切了党的组织、党员和群众的关系。这使广大党员如鱼得水,水盈鱼跃。然而,党员与群众的关系是永恒的、变化发展的。这样,我们就不能也不应该停滞在一个阶段、一种形式上面,必须随着党的工作、群众利益的要求而发展与加强;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实践,始终不懈地创设切合实际、促进密切党员与群众关系的载体。设岗定责活动正具有这样一种合理性和有效性。广大农村无职党员以其实践先进性的特有形式,为党工作,为民服务,其作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党和群众的利益,从而把党组织和农民群众、党员与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创新了先进性建设实践。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因其实践先进性而具有旺盛生机,无疑给农村党建工作尤其是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例和新鲜经验。它启示我们:第一,在先进性建设指导下的设岗定责活动,有效地组织起农村党员具体地实践先进性、体现先进性。实践表明,只有通过党员实践先进性,才能激励党员保持先进性、体现先进性;只有通过数以万计的党员实践和体现先进性,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第二,先进性建设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农村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地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党员保持先进性、实践先进性,探索新的形式,创造新的载体。农村党组织应以先进性建设为指导,以高度的责任感、科学的态度、敏锐的目光,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可以预期,包括设岗定责活动在内的先进性实践载体,以其崭新的形式、强劲的活力,将在新时期农村一个又一个产生。这是先进性建设的发展必然。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 责任编辑:王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