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团体系”是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一大创造。长期以来,“职团体系”是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与墨西哥社会各阶层进行利益表达与政策输出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革命制度党实现其对主要社会阶层进行整合与控制的重要途径。“职团体系”一度被誉为革命制度党成功的重要条件。可是,这一体系并没有按照设计的那样平稳地发挥作用,随着执政时间的推延,它反倒成为统治集团的“软肋”,成为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腐败问题集中爆发的突破点,更是执政党权力丧失的导火索。革命制度党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众支持率一路走低,最终大选败北,丧失政权,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其原因发人深省。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一个如此强大的执政党由兴盛走向衰落?本文以革命制度党最具特色的“职团体系”为考察对象,分析论证了“职团体系”是影响革命制度党兴衰的重要因素,并从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一、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是一个按职团组织起来的党,职团成为它多年来保持自身执政地位的制度基础。墨西哥政治模式中最具决定意义的一个权力体系,就是革命制度党的职团主义组织体系。①它是基于墨西哥自身政治环境所创建的一种利益代表结构体系的制度设计。
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墨西哥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地方“考迪略”②又借机把控制工农组织作为自己的政治筹码。在这种情况下,拉萨罗·卡德纳斯总统(1934—1940年在任)开始考虑工农组织的制度化参政问题。1938年3月,拉萨罗·卡德纳斯解散了国民革命党,在它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官方党——墨西哥革命党,同时把以前建立的地区结构的党改造成“职团体系”的党,在党内成立了4个职业部门——工人部、农民部、人民部和军人部,分别由各个工会、农会以及联合会性质的团体组成。从此,工人部、农民部和人民部属下的各个工会、农会和联合会都有从基层到中央的垂直组织系统,地方各部门的职团利益都依附于其所属的全国职团部门,而不是地方各州,反映民众主张政策取向的“职团体系”在官方党内初步确立。
20世纪40年代,在曼努埃尔·阿维拉·卡马乔总统(1940—1946在任)的任内,官方党的职团结构又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军人部被取消,官方党由原来的4个部变成了3个部。其次,人民部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原来力量薄弱的人民部随着中产阶级势力和影响的扩大,迅速取得足以与工人部、农民部相抗衡的地位。在1943年的议会选举中,人民部尽管在数量上还是党内的少数,但在党的领导机构和新的议会中已变成了多数。
1950年,革命制度党重新恢复了部门提名制度,“职团体系”再度得到承认。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有政治意识的公民和专门化利益集团的参政要求,革命制度党扩展了职团结构的外延,在党的外围创立特殊的组织,把更多的政治力量整合到党的周围。譬如,为了保持与军人的团结一致,革命制度党建立了“全国荣誉和公正委员会”;为了鼓励妇女和青年加入官方党,又成立了“全国妇女参政委员会”和“全国青年组织”。
经过几度反复,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职团组织体系及其制度框架终于形成并稳定下来,成为墨西哥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和力量源泉,成为墨西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组织体系很具特色,工人部、农民部和人民部这三个职业部门实际上就是由相关的众多团体按层级序列所组成的。长期以来,“职团体系”一直是革命制度党对墨西哥主要社会阶级实现联合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该党对墨西哥主要社会阶级进行整合与控制的重要途径。革命制度党“职团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职团体系”构成了在行业利益集团基础上的党内协商政治。“职团体系”将墨西哥社会主要的利益集团吸收进官方党内,以职团组织来代表它们所属各行业部门的利益,同时又通过职团部门,使这些利益集团服从政党和政府的控制。官方党“职团体系”具有着极强的社会整合作用,能够把社会各阶级之间无节制的斗争转化为党内部门间程序性的谈判,在党内实现协商政治,避免其分化为党派之间的纷争,从而使革命制度党超越各个具体阶级,成为整个社会利益协调的核心。
2、政党与职团精英之间形成利惠关系。革命制度党在保持职团结构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