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辩证施治,务求实效。
一、要坚持群众的观点,处理好组织路线与群众路线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先进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前途命运,决定于它是否联系和如何对待群众。”中国共产党作为历史上最先进、最有智慧、最有力量的政党,她的历史作用和前途命运,她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也取决于她能否保持同本阶级和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能否反映和代表他们的利益与要求,能否完成他们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因此,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在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决议,坚持党的组织路线的同时,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坚持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认识党、拥护党,不仅看党的纲领和宣言,看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否符合和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而且要看党是否有好的作风,看广大党员干部是否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党的作风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密切,党就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垮台的血的教训表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高高在上、作风不实、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作风建设的成败,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最终归宿,必须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为最高标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二、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处理好作风建设与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关系。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个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系统工程,作风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任何一个政党,不但要有自己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思想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作风建设是关键。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构成了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框架和总体部署。抓住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抓住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建设党,就能够使党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经受住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考验,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三、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处理好作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作风建设和党的各项建设一样,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领域各方面的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因此,作风建设不能囿于自我循环、自我服务的狭小天地,只为作风而抓作风,而要牢固树立作风建设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思想,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衡量作风建设成效的标准,就应看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推动和促进了经济发展,离开经济发展去搞作风建设,就违背了作风建设的内在规律,变得苍白无力而成为空洞的说教。
四、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它是在一定思想观念支配下,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它的能动性更主要地表现为它的创造性。党的作风建设也是一种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员干部在作风问题上也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党的作风建设也是一个与时俱进、常抓常新的课题,必须努力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作风建设收到新的成效。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继承老传统、开创新境界的过程,继承与创新是内在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前提,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作风建设就缺乏历史根基;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没有创新,不兴利除弊,就没有突破,作风建设就难以深入。因此,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作风”是党的宝贵财富,既要代代相传,又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以创新的精神,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作风,大力弘扬和展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风范,努力开创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局面。
五、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处理好抓当前与抓长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党的作风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党的作风问题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决定了作风建设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我党作为执政50多年的大党,执政的各种问题、社会的各种矛盾都通过各级党员干部身上反映出来,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较多,在较短的时间内不能期望解决所有的问题,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既要把握现实性,又要具有前瞻性,正确处理好抓当前与抓长远的关系。抓当前,就是要“对症下药”,加强思想教育;抓长远,就是要在完善制度、健全体制上下功夫。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教育是提高觉悟,制度是加强管理;教育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制度是约之以典章,规之以法纪。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依靠制度的约束力量,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从而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是我党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因此,在立足当前抓好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善于将在作风建设中创造出来的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转化为长效的工作机制,运用于今后的工作中,使之产生巨大的长期效应。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充分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建设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南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 责任编辑:袁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