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借鉴有关商誉定义的基础上补充了新的内涵,以新的思路提出商誉存在的历史以及商誉被人们重视的条件,希望对商誉的摊销和账务处理等实际操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商誉是理论界探讨的新课题。对于商誉的概念、性质、来源、摊销、账务处理、产权及法律保护等是争议的焦点问题,没有明确肯定的结论。尽管有一些会计实务操作的规定,但仍有待于商榷。
人们总把商誉与企业合并相联系,讨论合并产生的差异,为避免风险、取得最大利益而设想各种摊销的方法。商誉不是从其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才有的,它不是企业的专利,更不是合并差异处理的特权。从人类依赖土地生产、劳动、生活开始,只要有生产经济活动,就会产生商誉,只要有所有权转让就有差额,从远古土地经济生产活动的历史可以得到启发。
商誉的产生在早期是依附于土地,是由劳动者在劳动中随劳动产品的创造而创造的,通过劳动产品交换而实现,离不开分工、竞争、市场,离不开政治制度的约束。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日趋成熟,货币职能也得到了完善,资源出现短缺,竞争更加激烈,商誉获得了存在的必要条件。当企业出售及合并时,差异处理问题由于涉及利益及利益分配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商誉也真正凸显出了其价值。
商誉是一个整体,随着经营管理渗透在每一件劳动产品中。当对外供给的劳动产品被市场接受并得到好评,实现了其价值,就会使主体的整体商誉积累、增加。商誉的组成部分不会独自产生财富,它是大众比较认可的对主体的承诺、承担责任和义务的验收给予的评价及鉴定信息。
一、对誉的认识
(—)誉的基本字义
1.名声:荣~。名~。信~。2.称扬,赞美。
(二)详细字义
〈动〉……1.誉,偁也。《说文》。2.誉名美也。《墨子经》……3.如:誉人(称赞人);誉谀(歌颂阿谀);誉叹(赞叹)……
(三)《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誉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名誉、信誉,作名词用;第二种指称赞,作动词用。
(四)对誉的认识
1.誉离不开依附主体,主体有名份,誉有明确归属。2.誉的存在是主体为实现其目的凝聚的力量作用于外部环境的行为影响结果的信息反馈。3.誉渗透于主体各个组成部分。4.誉有好坏之分,誉被褒贬取决于主体行为及结果和褒贬主体的价值观和目的。在主体为外界提供服务而外界把对服务质量的体会予以褒贬宣传时,誉被显现公认。当人们在评价某主体时,该主体已经被认同并被赋予了价值,誉同时由潜在转化为了现实。5.誉的价值无法计量,价值的回报体现在主体拥有的特权、地位等。6.随着环境的改变,誉由于主体行为的改变而改变。7.誉有奖惩的特点,当主体提供的服务符合接受者的需求、与社会环境的要求相符时,那么,提供的越多,回赠的越多。否则,就难以生存。所以,誉是有名的主体在实现其有目的的行为结果中,逐步形成、凝聚、积淀起来,传播体现其管理意志、精神的合力。这一合力被褒贬后以信息的形式宣传出来,给该主体带来生存环境的品质文化,并适应环境而存在。誉的真假与主体真实行为结果有可能不一致。
二、对商誉的认识
(一)商誉一词的出现
“商誉”一词最早出现在16世纪中后期。1571年,在英格兰出现了一句话:“我把我采石场的全部利益和商誉……都给了约翰·斯蒂文。”最有影响的是1859年英国司法官对商誉下的定义:“商誉意指旧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商号等有关的一切以及与企业经营有联系,并由于它们能使企业受益的一切有利条件。”笔者认为,1.商誉是企业创建后随着从事经济活动积累的;2.一切有利条件是有利于企业目的实现的条件;3.使企业受益具有广泛的含义,只要是有利于企业达到目的就为受益。为此,商誉可追述到远古时期。因为那时已经有经济活动以及有利于经济活动的一切有利因素,这一切有利因素促成了微观和宏观概念上的土地经济发展。
(二)对商誉的认识
誉的核心内容实际是诚信,因诚信而使人信之、乐之、扬之,称之为信誉。信誉为实现劳动生产经济活动的目的,在劳动生产实践中产生,赋予了经济的行为即为商誉。商誉随依附体交换而实现,实现后是否被认可,由反馈信息及带来的利益证实。1.商誉形成是劳动产品形成的过程。(1)商誉是创业者为实现创业目的的思想、理念触角的延伸,体现在各个部门自始至终对这一思想、理念的贯彻、反馈、修订、完善,逐渐形成一种灵魂、一种精神渗透于依附主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为一种文化信息。主体目的的实现离不开环境,为此商誉从主体与外界的关系方面可以认为是主体对环境的承诺。如果外界购买了主体的劳动产品,这一劳动产品将会提供令外界满意的质量,为了这一承诺的实现,主体承担了责任和义务。商誉有利于主体目标的实现,是主体实现目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2)商誉实现的过程是每个会计期间随着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逐步调整、管理、积淀在主体内的一种合力积累而成的一种品质。2.商誉是劳动者劳动创造出来的。3.商誉是劳动成果的有效组成部分,随着交换实现了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商誉随主体所有权的转移,提前实现了其未来价值,买卖价格是双方彼此对现时与未来商誉价值的认识和实现,即通过交换使商和誉在市场上得到了体现。4.商誉不是永恒的,会随着环境的转变发生量和质的变化。当主体被转让时,商誉也同时被转让了,但不一定会继续积累和延续,这取决于购买者购买初衷预期实现的目的以及随后贯彻的生产经营管理思想是否能衔接上而使文化融合在一起。
主体的商誉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即从商到誉和从誉到商,而这两个阶段的划分应该以某一时点为界。在这点之前,是商的目的誉的经营过程,只要这一主体不发生变化,商誉就是一个累积过程并在累计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包括质和量两方面,而且有正向的和负向的。第一阶段从商到誉,实际是先有商即为了商的目的而存在的主体,再经过经营凝聚形成誉;第二阶段从商誉到商,就是经过商业行为使商誉随依附体转变为财富。
商誉是一种被大众认可的信息,这一信息由主体为实现目的发出的一系列管理指令效果生成,这一指令是决策层生产经营理念的体现,这一理念是为实现目标如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对环境的承诺以及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商誉就是大众对这一承诺的验收给予的评价以及对于主体承担责任和义务的鉴定。
三、商誉形成的条件
商誉的形成与被认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商誉是有限的差异资源下劳动竞争的产物,资源越有限,差异越大,竞争越激烈,越注重商誉的营造。有商誉依附的载体、劳动生产者、分工、交换、市场,就有比较、有竞争。当商誉形成后,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资源有限性和资源差异带来的利益被充分认识,而资源的配置取决于市场对生产者商誉的认可;二是同一产品有足够多的生产所有者参加竞争,他们的竞争结果取决于市场对其商誉的裁判,这一裁判能决定他们的生存权与否;三是市场是公正、公平、公开的,软环境的形成方向与市场趋向是相符的,能够保证正向商誉自然形成以及信息的流畅传递,商誉是真实、可靠、客观地存在的,这样,商誉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追求。商誉是劳动的产物,根据早期经济思想历史可知,商誉自古就有,只是因为条件不成熟,没有被认识到。
(一)商誉的历史及来源
人类最早的劳动生产经济活动是从土地开始的,“农业是人民之大事,因为祭神所需的祭品出于农业;人民的繁殖基于农业;事物的供应来自农业;社会的和谐赖于农业;财货的增值始于农业;国家的强固成于农业。”自古“农业是全部古代世界的一个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它供给“累世代人类所不断需要的全部生活条件”。狭义的农业经济就是土地经济,人们通过劳动生产实践,根据产出的效能评判土地的肥沃和贫瘠,这就是土地经济的商誉,只是没有被意识到而已。
1.土地是商誉赖以依附、存在的主体。“问君之富,数地以对,山泽之所出。”土地山泽和劳动生产品一样被列入财富的范围,土地作为资源属于诸侯的资产与劳动结合,按照土地的差异生产农业产品,经过管理达到所有者的要求。为此“帮人最关心的是农业收成”,收成的数量和质量经过比较显示出来,对土地以及劳动成果褒贬的评价信息随劳动成果的转移被传递,人们根据信息调整行为。这一凝聚着合力、被褒贬的评价信息,就是商誉。
2.土地的地力有差异。殷商政府根据差异颁布政策,“因其地势所有而献”,“诸侯来献,或无牛羊之所生,而献远方之物,事实相反,不利。今吾欲因其地势所有而献之,必易得而不贵,其为四方献令。”在古代,贡献以生产的土特产为主,数量较多者赢得商誉,随着信息反馈的是对商誉载体的取舍,这就是评价的标准和商誉的作用。商誉的认识、评价和衡量由产出物的数量到质量到价值,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对同一商誉的评价是不同的。
3.西周时代已初步认识到劳动创造财富的作用,“慎之劳,劳则富。”统治者已经注意到劳动者的体力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而且同一时间内付出的劳动由于劳动者意愿的不同,效能亦有所不同。因此,他们采用各种方法使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始终保持一致。由此可知,(1)统治者管理思想的追求是由劳动者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实现的;(2)劳动者创造财富也创造商誉。
4.经过劳动,可以改变土地贫瘠的状况。根据对土地投入产出之比的衡量,可以转变土地的用途,由此改变土地的商誉。
(二)商誉实现的条件
商誉离不开分工、竞争,是在商品交换中实现的。由于自然差异,劳动者会生产不同的产品,获得的利益差异很大,商誉实际在依附实体被交换买卖时得到了实现,尤其是分工的精细与私有财产商品化,使所有者因利益的驱动,更加追求商誉。当人们在土地上进行劳作得到产出时,进行了商誉的凝聚,当有了交换时使商誉得到认可,当有了市场,商誉的实现更加广泛和可能。商誉的形成离不开政治制度。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人民的要求。事实上,政策促成了商誉的形成,商誉的目的体现了政府对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当商誉观与政府制度一致,政府制度的作用融于主体商誉的凝聚过程时,会带来更大生产的实现,有利于商誉的持续,而持续的商誉亦有利于持续的生产。与生产力相符合的政治制度以及提供的优惠政策给劳动生产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引导了商誉的正向发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