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规范的研究

2007-12-29 00:00:00王巧云包惠群陈向红胡生夕
会计之友 2007年9期


  本文为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中商学字[2005]第5号会计实践性教学规范性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摘要】本文根据全国部分省市16所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调查报告的结果,提出从六个方面着手,建立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规范标准,旨在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文字表达经济业务,T形账户讲解账务处理”的教学模式,这与高职教育“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目标相差甚远。笔者对山东、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江苏、浙江等部分省市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调查表明,所调查的16所院校都安排了实践性教学,会计模拟实验室的配置比例较高,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也是令人可喜的。可以说,在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从教学计划,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实验室的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缺少规范性标准,这不利于发挥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优势,不利于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因此,开展对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规范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计划倾向于实践
  
  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理论教学要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在附件中更明确提出:学制三年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学制两年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从国外的职业教育来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其普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并且加大了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会计专业(本文指财会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以下简称会计专业),其实践性教学课时如何安排更为合理呢?
  由于会计专业开设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各门课实践性教学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笔者认为应根据会计实务操作的需要,突出课程中心内容,加大教学计划中的实训课时量。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其教学内容的核心是阐述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实践性教学的重点应在会计凭证填制和会计账簿登记方面,这些内容是为后续的主干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奠定基础的。因此,在会计凭证填制和会计账簿登记课时分配时,其理论和实践教学课时安排3∶7的比例较为适宜。
  
  二、教学形式有助于实践
  
  校内实践性教学主要有“随所授课程同步进行”、“课程结束前阶段实习”和“毕业前集中模拟实习”三种形式。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有25%的学校采用“随授课进行或集中进行”形式;75%的学校采用“随授课进行及集中进行”形式。
  
  (一)“随所授课程同步进行”形式
  “随所授课程同步进行”形式是指在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之后,配合所讲授内容,学生当堂动手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趁热打铁”,既能让学生加深理解本节授课中所讲授的概念,又培养了他们相应的基本操作技能。例如,在讲授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时,有关原始凭证填制规范和审核内容尽管易于理解,但如果不亲自动手练习填制凭证的话,则很难达到规范填制标准,更不要说能够审核不规范的原始凭证。
  
  (二)“课程结束前阶段实习”形式
  “课程结束前阶段实习”形式是指讲授了一门课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本课程结束前再安排2周的阶段性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它是对该门课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实训练习。采用这种形式的优点是可以将本课程知识内容相互衔接,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应通过阶段实习将涉及六个会计要素的经济业务,模拟企业会计实际操作,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以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成本会计》课程结束后则侧重于将平时“随所授课程同步进行”的按各生产要素费用的分配,集中于某种产品的成本归集和分配方法的训练。
  
  (三)“毕业前集中模拟实习”形式
  “毕业前集中模拟实习”形式是指学生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之后,集中4周时间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的综合性练习。其综合性不仅体现在使所培养的学生具备会计、审计、理财等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具备法律、职业道德素质。在模拟企业会计实际操作时,可将其分为手工模拟和电算化模拟,还可进一步模拟不同的岗位,如出纳、会计主管、工资核算、账套主管、往来会计和总账报表等。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具有不同的作用,笔者认为对《基础会计》课程采用“随所授课程同步进行”的方式,更适合其教学内容;对《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采用“随所授课程同步进行”和“课程结束前阶段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效果较好。而“毕业前集中模拟实习”应注重岗位轮换制,使学生熟悉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直到将所有岗位的会计处理全部完成为止。这样做,不仅能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侧重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室建设要仿真实践
  
  由于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保密性加强,学生深入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已经收效甚微,因此会计模拟实验室成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场所。从调查的结果来看,85.7%的院校配置了“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
  试验室设置的状况如何呢?能否发挥其模拟企业实习的功能?笔者认为应首先制定实验室建设标准。
  
  (一)手工模拟实验室配置标准
  手工模拟实习是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采用手工操作方式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种实习方式。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它是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手工模拟实验室配置标准见表1:
  
  (二)电算化实验室配置标准
  从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经济类高职院校都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相差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资料、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比比皆是。从教学设施上无法保证实训的需求。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电算化实验室配置标准见表2:
  
  四、校外实习基地
  
  教学实习基地是学校和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的最好的方式。建立实习基地是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一方面,它可以实现实践与教学的互动,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生的职业品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有14所院校都有数量不等的校外实习基地,占被调查院校的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