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装备是各行业技术的物化和载体,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产业的竞争能力,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业,决定着现代化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只有在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具备相应的优势,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经过对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电力装备、石化装备、冶金装备、仪器仪表、机床、工程机械、煤炭机械、农用机械和环保装备)进行调研分析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呈现出五个主要特点:
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量仍然较少,但保持稳步增长
1985年至2007年6月底的近2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分别为9112项、29811项和72730项(见表1),而国外一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就达万余项,这与欧美等装备制造业强国存在明显差距。
但是,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在华申请专利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1985—2006年,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55%、30.47%和30.78%。
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不多,但技术含量较高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增长
调研认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而且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也无法引进。
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拥有技术含量较高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以专利数据为例,2000—200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9.97%和40.59%,均高于实用新型专利总量的年均增长率9.19%。
三、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但差距不断缩小
数据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明显少于美国、日本、德国等装备制造业强国。我国单位或个人在华专利总量少于国外单位或个人在华专利总量。1985年至2007年6月的近23年,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外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分别为12983项、31679项和6070项,除了实用新型专利总量少于我国的72730项之外,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均超过我国的9112项和29811项。
但是,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也同步增长,并且与国外的差距不断缩小。2000—2006年,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外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64%、26.18%和4.79%,均低于2000—2006年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的年均增长率29.97%、40.59%和9.19%。
四、装备制造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但知识产权意识正在增强
数据表明,自1985年至2007年6月,占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50%以上的368家“2006年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企业(除去132家汽车、摩托车等制造企业)在华的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实用新型专利总量和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分别为1268项、4681项和324项,单个企业在华的发明专利申请平均数、实用新型专利平均数和发明专利授权平均数分别仅为3.45项、12.72项和0.88项(见表2)。其次,国内排头兵装备制造企业与国外同行知名企业在华发明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见表3)。此外,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仍主要由科研院所掌握,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拥有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申请、管理、运用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工作。
五、知名品牌产品较少,但产品的知名度持续提升
我国装备制造业除了少数著名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外,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较少。
但是,我国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企业认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企业的产品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由“八五”时期的1件,增长到“九五”时期的5件,“十五”时期继续增长到31件;2006年当年即有17件通过了认定,已超出“十五”时期总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