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动态
国务院下发节能减排考核办法。11月1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分别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通知提出,要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并将能耗降低和污染减排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节能减排统计制度,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和巡查,严肃查处节能减排考核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严格节能减排考核工作纪律,严格执行问责制,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各项工作。
国家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一是严格规范投资项目新开工条件。二是相关部门共同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并对实行审批、核准、备案的不同投资项目分别明确了相应的报送手续。三是加强新开工项目统计和信息管理,相关部门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将各自办理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文件相互送达,同时抄送同级统计部门。四是强化新开工项目的监督检查,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协调机制。五是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商务部出台意见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10月30日,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旨在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意见》提出,在中西部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目前,第一批已确定9家。同时,对承接地和实施梯度转移企业的重点加工贸易项目给予金融支持,包括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债券承销等其他金融服务。
经济运行动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协调两大公司采取措施增加成品油供应。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两集团公司,以及各地经济运行、价格主管部门和地方炼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资源,加强调度,确保市场供应。一是千方百计增加供给。提高产能、深挖库存、组织两集团公司与东三省、山东、陕西、四川等地的地方炼厂开展合作。二是合理调度和配置资源。对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地区,以及京珠、京沪、京福、沪瑞、粤赣等跨省高速公路沿线,从24日起实行敞开供应。对云南、广西、浙江等供求矛盾突出地区,增加资源投放。三是强化供需情况监测和市场监管。加强对成品油供应、销售、库存及市场变化等动态情况的监测与分析,协调解决供应中出现的问题。对囤积成品油,特别是有油不卖,擅自停供、限供、转手加价倒卖以及白天不卖,晚上加价倒卖等行为,坚决制止和严厉打击。对情节严重的突破政府规定价格的违法行为,公开曝光。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11月27日,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近几年煤炭订货改革工作,分析了煤炭产运需形势,安排部署了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应当在巩固前几年改革成果基础上,朝着建立完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迈出重要步伐。一要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二要坚持企业自主签订合同。供需双方企业依据运力配置框架方案,结合2007年合同执行情况以及2008年生产能力和需求等,自主采取各种方式,衔接资源、协商价格,签订合同。三要完善煤炭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四要优化煤炭运力配置。铁路、交通部门审查落实运力,要向产业政策鼓励和符合项目审批(核准)规定的企业倾斜,向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搞得好的企业倾斜,向战略装车点、大客户、开展路企直通运输以及发运条件好、装卸效率高的企业倾斜。
前10个月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速加快。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6.5%,增速同比加快22.1个百分点,比前9个月加快2.3个百分点。由于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上扬,将会对今年后两个月以及明年的投资规模造成影响。
国内主要钢厂上调明年一季度钢材价格。11月20日,宝钢集团发出通知,大幅调高明年一季度钢铁产品的国内期货销售价格。其中,热轧板上调300元/吨,比今年四季度上涨8%;普通冷轧板上调200元/吨,上涨4.3%;热镀锌板上调300—400元/吨,电工钢上调250元/吨;宽厚板涨幅最高,基价普遍上调500元/吨,其中船板上调600元/吨。石油管、锅炉管、焊管等则维持今年第四季度的价格不变。与以往调价不同的是,本次除了少量品种维持现价外,几乎是全线上涨,没有钢铁制品价格下调。近期鞍钢、武钢、太钢、包钢等钢铁企业也调高了主要钢材品种的出厂价。
前10个月我国有色产品贸易逆差增长超过1倍。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有色金属贸易逆差达到2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倍。其中铜产品贸易逆差为246亿美元,占有色金属贸易逆差的85.6%。从主要品种看,我国净进口未锻轧铜122.6万吨,增长1.6倍;铜材净进口46.1万吨,增长6.5%。净出口未锻轧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