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30—31日,由焦作市政协、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办,中共沁阳市委、沁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朱载堉诞辰4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朱载堉的故乡——河南省沁阳市隆重举行。来自国家艺术研究机构、全国各大专业艺术院校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朱载堉(1536—1611),生于怀庆府河内县(今沁阳),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他甘于淡泊,固辞王爵,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文化事业。其最杰出的成就是在世界律学史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与此同时,他还在数学、天文、物理、计量、文学、音乐、舞学等多种学术领域里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此次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朱载堉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出来的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集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历法家于一身,同时在美术、哲学、文化、民族民间文化整理等方面都有惊人建树。在他身上,体现了科学的求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他无愧于“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上帝赋予人类的骄子”的称誉。
朱载堉是一位具有科学思想的实践家天津音乐学院郭树群教授指出:朱载堉所处的时期,可以称之为“东方式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多学科的伟大成果,出现了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加之同时期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们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与张扬,都充分说明了这是一个杰出人才纷纷涌现的时代,而朱载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与会代表认为,朱载堉身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是他能够完成伟大发现和实践的根本。中国艺术研究院秦序研究员认为:从科学性角度来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音乐史应当追溯到朱载堉,因为他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在追求客观真理的同时具有观测、检验手段的特点,进入了具有逻辑性的应用的阶段。中国科技大学徐飞认为:朱载堉的研究与实践过程可以证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对音乐文化的不懈追求。朱载堉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农业文明时代的最高峰,在当时的几部巨著还停留在经验积累阶段时,朱载堉就已经进入到了分析科学领域,并开始了运用公理化方法的探索。
朱载堉的成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朱载堉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出现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这一点已经是一种共识,而他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就成为一些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上海音乐学院陈应时教授指出:朱载堉的“均准”就是吸收了古琴的原理,继承了古代律准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将“新密律法”运用于旋律的“均准”。温州大学陈其射教授指出:朱载堉从计量学、旋宫法、生律法、正律器四个方面梳理古代乐律成果,集中国传统律学之大成,成为世界律学领域的先觉者,同时他建立起以“数”就“音”的律学思想,从而树立起以求得“数真”为目标的努力方向。
朱载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打开了研究古代乐器的一扇大门朱载堉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他的著作中通过他渊博深厚的学识及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分析方法,为我们对古代乐器的认识打开了一扇大门。
天津音乐学院方建军教授指出:朱载堉是一位在辨识、研究古乐器方面有很高造诣的学者。在他的代表作之一《律吕精义》中就对编钟、周乐不用“商”音等问题进行了正确的表述,使我们得知商周时期如何为编钟调音,周乐在某些场合及某些乐器上是如何用“商”音的。这种艺术科学化、科学艺术化的学术思想是与当今艺术研究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武汉音乐学院王洪军博士指出:《乐学新说》对周代音律、乐舞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校正,使之合理适用,同时他还纠正了一些古人文献中的错误,所以我们把朱载堉称为架起当下与遥远古代的一座桥梁是毫不为过的。
朱载堉的律学观念与乐学观念的关系朱载堉留下的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在音乐方面不仅仅体现在他对十二平均律的研究,同时也体现在他对“乐”的观念之中。中央音乐学院韩宝强研究员指出:朱载堉认为“十二管旋相为宫者,音使之然也。数乃死物,一定而不易;音乃活法,圆转而无穷。音数二者不可一例而论”实际指出了人对音的主观感受,这是符合现代声学原则的。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杨善武教授认为:根据朱载堉的认识,乐学乃是律学之本,律学要以自己数学的手段根据乐学上“自然之理”而力求与实践中音的实际相一致。十二平均律的研究正是在其乐学思想直接推动下,按照乐学的实践要求进行的。他对十二平均律的计算在最大程度地满足乐学实践要求的同时,并不排除其他律制所包含的复合乐学思想的合理因素。
朱载堉的研究状态与今后展望与会代表认为,对朱载堉这样一位伟大的学者应当进行不断的研究,使之进一步深入,逐渐系统化。自20年前的1985年召开的那次研讨会之后,对朱载堉的研究逐渐形成一种气候,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中央音乐学院郑祖襄教授、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张国强博士都详尽地分析了20年来对朱载堉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戴念祖研究员则针对朱载堉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次研讨会较之20年前更加深入了,今后要进一步系统化。现在重要的是要让我们中国人都了解朱载堉;其次,要进一步进行专题研究,把专题的深入与系统化结合起来,就能形成比较全面、具有一定深度的系统化的研究体系。要对律管、弦准的复制工作进行研究,还要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对朱载堉进行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项阳研究员认为:在研究朱载堉的同时,还要研究河南的王府乐舞,要从礼、乐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古代地方与中央的关系。研究河南王府乐舞,可以使明代乐舞研究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到朱载堉墓地进行了拜祭,并到朱载堉纪念馆进行了参观。大家一致倡导成立朱载堉研究会和基金会,为进一步研究朱载堉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