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意大利时任总统钱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两国围绕21世纪人类和平与共同发展这一主题,决定将2006年定为“中国-意大利年”。为此,2006年的中国,举办了一系列以意大利为主题的艺术文化活动,使中国人民近距离地接触到意大利的文化,借此平台,促进中意更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作为2006 “中国-意大利年”众多文化交流项目之一的意大利斯波莱多A.Belli实验歌剧院(Teatro Lirico Sperimentale Di Spoleto“A.Belli”)于2006年4月11日—21日期间访华,于4月15日在北京的中山公园音乐堂分别演出了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的选段与普契尼的《光荣颂》,于4月18日在沈阳的辽宁大剧院举办了“歌剧唱段音乐会”,并分别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举办了声乐大师班,以音乐这一人类的共同语言为媒介,与中国的年轻歌唱家们进行了交流。
斯波莱多A.Belli实验歌剧院
斯波莱多A.Belli实验歌剧院由律师兼音乐家亚德里亚诺·拜里(Adriano Belli)于1947年创建,旨在发掘有潜力的青年歌剧演唱者,帮助尚未登台的年轻歌唱家走上职业歌剧演唱道路。斯波莱多实验歌剧院的合作伙伴有:翁布里亚大区政府、佩鲁贾省政府、斯波莱多市政府和翁布里亚大区旅游促进协会。歌剧院的活动经费由意大利文化财富与文化活动部每年定额拨款;由地方公共事业单位资助,如斯波莱多储蓄所基金协会、斯波莱多储蓄所有限公司、斯波莱多人民银行、斯波莱多信托服务公司都是歌剧院的长年赞助商。
歌剧院全年活动分三个部分,每年以相同的运转方式开展活动:
1. 每年3月在意大利斯波莱多市举办“欧盟青年歌唱家歌剧演唱比赛”,这是最重要的国际声乐比赛之一,有为其专门设置的评委会,评委们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如:吉利(Beniamino Gigli)、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雷那多·布鲁松(Renato Bruson)等。
2. 每年4月开始,歌剧院都会为上述比赛优胜者开设为期5个月的登台预备班,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们作为学员,专修哑剧、发声训练、朗诵、舞蹈、表演等课程,这也是为这些年轻的歌唱家在下一个歌剧季演唱主要角色而做准备。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学员会被歌剧院安排参加歌剧角色的排练。近几年在这个“欧盟青年歌唱家歌剧演唱比赛优胜者登台预备班”执教的大师有:雷那多·布鲁松、卡白万斯卡(Raina Kabaivanska)、隆科尼(Luca Ronconi)、鲁杰罗·拉依蒙迪(Ruggero Raimondi)等。
3. 每年9月和10月在斯波莱多市举办歌剧季,这是年轻的歌唱家们作为职业歌剧歌唱家,开始其成熟的演唱生涯前准备阶段的高潮。在歌剧季节至少上演三出歌剧剧目。其中一出还将在翁布里亚大区的其他主要城市巡回上演。歌剧季所有剧目的排练预备、舞台布置与最后对观众的公演都在斯波莱多市的新剧院(Teatro Nuovo)和Caio Melisso剧院进行,其中新剧院建于1864年,有800个观众席,分正厅、四个等级的包厢、顶层楼座和大型舞台,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剧院。
近半个世纪的许多蜚声国际的世界著名歌唱家都是在这一赛事中获胜,并通过预备班的课程培训而开始了职业艺术生涯,如弗兰科·科莱里(Franco Corelli)、安娜·莫芙(Anna Moffo)、莱奥·努齐(Leo Nucci)等。
近几年来,斯波莱多A.Belli实验歌剧院同它的合作伙伴共同举办乐队老师和音乐爱好者的职业高级培训班。从1993年起,实验歌剧院组织了两年一度的“俄尔甫斯”(Orpheus)新室内歌剧国际大赛,评选优秀室内歌剧新剧目。比赛要求参赛剧目必须未曾上演过,获奖的剧目先在斯波莱多市首演,然后在罗马歌剧院继续上演。
斯波莱多A.Belli实验歌剧院除了在意大利的剧院受邀上演歌剧及音乐会,近年来,接受来自世界各国的演出邀请,进行了众多国际巡回演出:奥地利(维也纳1994)、西班牙(巴塞罗那1995)、美国(纽约1996、2005)、瑞士(伯尔尼1997)、日本(东京、京都、大阪、福冈、仙台、横滨、广岛、名古屋、札幌、小泽2000、2002、2004)、匈牙利(布达佩斯2002)、加拿大(温哥华2002)、德国(2003、2005)、波兰(2003、2004)、中国(北京、唐山2004;北京、沈阳2006)。
作为意大利乃至欧洲重要的歌剧院之一,斯波莱多A.Belli实验歌剧院与其他歌剧院相比,与众不同的就在于以发掘新人、推出新人为办院主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斯波莱多实验歌剧院来到中国交流访问,不只是在中国发扬意大利的音乐传统,宣传意大利的歌剧艺术,同时对于中国的年轻歌唱家们,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斯波莱多A.Belli实验歌剧院访华
演出之沈阳行
意犹未尽的音乐会4月18日晚的辽宁大剧院小剧场,观众爆满,掌声雷鸣,音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场音乐会的三位演唱者男高音弗朗切斯科·马尔西亚(Francesco Marsiglia)、女高音弗朗切斯卡·萨苏(FrancescaSassu)、男中音康斯坦迪诺·费努奇(Costantino Funucci)分别是意大利斯波莱多市第五十八届(2004年)、第五十九届(2005年)“欧盟青年歌唱家歌剧演唱比赛”的优胜者。作为日趋成熟的歌剧新秀,不只在斯波莱多市的歌剧季出演主要角色,更开始有其他意大利歌剧院向他们发出邀请。尤其是男高音弗朗切斯科,曾师从帕瓦罗蒂、米莱拉·弗雷尼(Mirella Freni)、雷那多·布鲁松、卡白万斯卡等多位国际著名歌唱家,他的声音具有金属般的穿透力,声音色彩富于变化,是典型的意大利式抒情男高音。三位年轻的歌唱家在演唱了威尔第、乔治·比才、多尼采蒂、普契尼、齐里亚等作曲的歌剧唱段后,应观众的要求,加演了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最后一幕三重唱的唱段。与此同时,与我一起站在观众席最后一排等待演出结束的院长LEPORE先生,在中国观众的掌声中激动万分,对我来了个意大利式的拥抱,不断地说:“成功啦,成功啦!”当三位歌唱家联袂演出的歌剧唱段结束时,观众再次热烈鼓掌。
与众不同的声乐大师班音乐会第二天举行的声乐大师班与一般的声乐大师班不同,它更像是一次选拔与建议,而这对于真正有潜力的声乐学子是非常有意义而且必要的。此次大师班的主讲人米开朗基罗·祖列第(Michelangelo Zurletti)大师并不是教授发声技术技巧的声乐演唱老师,而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意大利罗马“S.Cecilia”音乐学院的音乐史及音乐美学教授,是意大利最权威的音乐评论家之一。他曾担任“意大利国家音乐评论协会”副主席、意大利国家交响广播乐团艺术总监,现任意大利斯波莱多实验歌剧院艺术及教学总监。他从一位音乐评论家的角度给当天的演唱者一些建议:声音有哪些优点或存在哪些问题,根据声音的特点及长短处适合演什么样的剧目,哪种类型的角色;尤其是对于作品的解释,祖列第大师会解释给演唱者作品的背景、作品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应该以何种情绪、情感、声音技术演绎作品。一般声乐老师的教学内容关注的是如何使学生运用声音,进行歌唱;而祖列第大师的课,是在更高的层次上,他解决的是掌握了声音技术以后如何准确地表达作品的问题,指导演唱者如何运用声音表现感情,演绎歌剧。因此,更适用于已经具有可以娴熟地运用声音技术能力的演唱者。
与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的会晤由于我的事先介绍,歌剧院一行人在到我的母校——沈阳音乐学院访问之前,已经对学校的概况、历史等有了简单的了解。当他们一到学校,马上就问起那块刻有毛泽东亲笔题字的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石刻,并纷纷在石刻前合影留念。经过一番实地参观,他们更进一步加深了未来与我们学校合作的愿望。中意两国的教育体制不大相同,就连学校的规模也有很大差距。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大学,基本都是一幢至多几幢教学楼,没有操场,没有宿舍,学生都是自己在外面找房子租住。当意大利朋友了解到沈阳音乐学院是国内9所专业音乐学院中占地面积最大的音乐学院,除了沈阳的本院校区之外,还包括南校区、桃仙校区另外两个同样也很大的校区时,无不感叹中国音乐教育发展之快。
在正式的会谈中,主要是意大利的专家们提问,潘兆和院长等领导讲解了学校的历史、规模、教学模式、教学体制等问题,当了解到学校只学习声乐(西洋唱法)的本科学生竟有500人(包括南校区)时,专家们深感惊讶并表示了合作的意愿。同时,意大利的专家对于这么多学声乐的学生毕业以后的去向问题很感兴趣,当他们得知这些学习西洋唱法的学生,很少有演出意大利歌剧的机会时深表遗憾。意大利专家表示:歌剧是综合的艺术,只学习并演唱其中一两首咏叹调根本无法表现歌剧的精髓。这次来中国演出因行程限制只能在北京、沈阳两个城市举办歌剧唱段的音乐会而不是整部的歌剧,但对于他们来说,更有意义的,是能将整部的歌剧带给中国的观众。意大利专家们认为,对于中国学习西洋唱法希望将来从事歌剧演唱工作的学生们,学习发声技术技巧之余,排演整部歌剧是很重要而且必要的,哪怕因条件限制无法排演整部歌剧至少得排演歌剧的片段。他们表示,如果有可能,
愿意与沈阳音
乐学院合作,帮助沈阳音乐学院学习并排演意大利的歌剧。
敬业、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团队合作精神
意大利人的生活是悠闲而随意的,但意大利人对待工作却是严谨认真的,这看似矛盾的两种态度,却在意大利人的身上得到了统一。对于意大利人的工作效率,以笔者在意大利几年生活的经验,实在不敢恭维,但是,意大利人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确实令人敬佩并值得学习。这次在中意文化年活动中来中国访问演出的斯波莱多实验歌剧院,或许是因为代表国家代表大区政府而怀有一种使命感,总之,从他们几天的工作中,让我第一次见识到意大利人的严谨作风和高效率。从第一天到了宾馆开始,每个意大利人都各司其职,进入工作状态。有演出任务的歌唱家与钢琴伴奏为了准备音乐会在房间休息睡觉养精蓄锐,其他的人为演出前的准备、宣传工作等。斯波莱多实验歌剧院的院长LEPORE先生与歌剧院的外联处处长SILVIA小姐每天都要在辽宁大剧院的商务中心工作很长时间,以保证第一时间把每天活动的消息和图片发回国内,这样,在意大利的报纸与相关网站上每天都有关于斯波莱多实验歌剧院在沈阳活动情况的最新报道,因为他们工作的高效率,充分保证了这次访华活动的新闻性。
六天的沈阳之行,这些意大利朋友只有一天时间用来游览沈阳,其他的时间基本都是在工作:演出,大师班,访问会谈这些正式的工作之余,他们还向观众及学生派发从意大利带来的印有翁布里亚大区、斯波莱多市中文介绍的宣传彩页的工作,不消说,他们是在以这种形式向中国人介绍他们的大区与城市。这就是所谓的“艺术搭台,经济唱戏”,以他们的方式促进国家的交流,通过艺术的交流使更多的人了解意大利。
为期六天的意大利斯波莱多歌剧院“中国-意大利年”访华演出沈阳之行愉快而圆满地结束了。带着对沈阳的美好回忆及对未来合作的期待,意大利的歌唱家与大师们踏上回程,我也回到了意大利继续我的学业。这次的中国行,对于意大利人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他们为中国的变化之大、发展之快感到惊叹与钦佩,2006的访华演出将永远留在意大利斯波莱多歌剧院友人的记忆中。
梁莹 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教师,现就学于罗马圣·切齐利亚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