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彭丽媛的声乐艺术

2007-12-29 00:00:00
人民音乐 2007年3期


  
  我关注彭丽媛的演唱近三十年了。从1980年我进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调演,第一次幸运地欣赏到她清脆甜美的歌声《谁不说俺家乡好》,到她两年后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再到她1985年演歌剧《白毛女》、90年代演《党的女儿》及各种晚会上声情并茂、神形兼备的演唱,直到最近她出演大型情景交响音乐剧《木兰诗篇》,几乎每年都有她首唱的原创歌曲,其中相当数量的作品成为众多演员演出、参赛及声乐教学的必选曲目,如《你会爱上它》《我们是黄河泰山》《父老乡亲》《在中国大地上》《珠穆朗玛》《孟姜女》《木兰从军》《报答》《江山》等等。
   我发现,彭丽媛的歌唱生涯不仅长达三十年,而且直到今天,她仍是中国民族声乐的领军人物。最近,《木兰诗篇》的曲作者关峡对彭丽媛塑造的花木兰这个角色有这样的评价:“她对人物内涵的理解之深,并通过大开大合的音乐精确地表现出来,其用声之自如、张弛,其抒情之委婉、豪放,其表演之出神入化,堪称当代中国歌唱家之最。我看鲜有人能像彭丽媛胜任花木兰这个角色。”然而 2006年底,彭丽媛在广州的一次讲座中十分谦虚地表示自己做得还很不够,说“郭兰英老师一直是我的榜样,一直是我想超越的目标……”
   凡是听到她首唱的声乐作品或翻唱经典老歌,在从事声乐演出和教学中,我都会认真倾听并吸收借鉴,最近我在和一位汉学家的交流中,谈论提到的几个字我觉得特别能准确地概括彭丽媛的演唱特征,那就是:阔,活,秀,透四个字。
  
  一、 阔
  
   彭丽媛的演唱艺术,同在她之前的民族声乐艺术家和与她同时代的歌唱家相比,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一个字:阔。有些人或许会说出类似的话:“大气”,“恢宏”等等,但我觉得都不如“阔”来得传神、贴切。
   一是她的音质开阔。这里不仅指音域。彭丽媛之前的歌唱家和她同时代的歌唱家不乏音域阔的人,有的人甚至比彭丽媛多出几度甚至八度的音,但这些人或许一到高音就变形了,可听彭丽媛演唱的作品,到了高音的音质,照样给人开阔的感觉。(我个人觉得李双江20世纪70年代唱的《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歌,到高音时就有阔的感觉。)比如彭丽媛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每段最后的延长音,她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里第一句的高音,还有她唱《我们是黄河泰山》里的高潮部分,还有她唱《父老乡亲》里的高声区,都不是挤压撑弄出来尖扁僵的音质,而是通透开阔而又不失密度的音质。
   由于彭丽媛唱得动听,全国各地盲目模仿她的人很多,有些人开头或有些片断学得很像足以乱真,但只要一到高音区,马上就变形了,因为他们没有彭丽媛那样开阔的声音质量。
  二是她音色宽阔。一般人是用丰富来形容人的音色。但假如你像分析光谱似的排列彭丽媛的音色谱,赤橙黄绿青蓝紫,她的色谱一定是最宽的。
   比如彭丽媛唱《珠穆朗玛》,音色是那么明亮洁净,就想雪域高原那晴朗的蓝天,她唱《月光上的凤尾竹》,其音色又像披上了一层银纱,那么朦胧。在她进入艺术成熟期不断自我突破的力作《源媛流长》这个专辑里,那些经典民歌,如《燕子》《嘎达梅林》《沂蒙山小调》《茉莉花》《小白菜》《三十里铺》《在那遥远的地方》《小河淌水》《新疆好》等等,她重新演绎,融进时尚及世界音乐元素,那音色的变幻就像一个魔术师,能不留痕迹地无中生有,又可以有中变无。我认为,《源媛流长》这张专辑并未突出地彰显出彭丽媛以前那甜美亮爽的特质,但它蕴含着彭丽媛对音色细微调整的能力,以及她处理作品精致的匠心。
   2005年以来彭丽媛出演的大型交响音乐剧《木兰诗篇》,她再次积极调整歌唱状态,在浓郁的民族声腔字韵的引领下,充分利用整体共鸣腔和深呼吸支持下声音大线条的运动气势,不仅唱出了花木兰巾帼英雄的人物个性,同时也顺应了近年来交响音乐民族化、民族演唱国际化的潮流,更展示了彭丽媛广阔的声音造型实力。因此,她荣获了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最佳艺术家”奖。
  
  三是她的曲风辽阔。正是由于彭丽媛的音质开阔音色宽阔,才使得她唱的中国作品所占幅员辽阔。我国能唱创作歌曲和各地民歌的人也不少,但能把首首作品唱得风格地道,那就罕见了。彭丽媛就是这罕见的佼佼者。东北风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西南风的《珠穆朗玛》,胶东风的《我的家乡沂蒙山》,山陕风的《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三十里铺》,西北风的《新疆好》,东南风的《茉莉花》,古曲风的《春江花月夜》等等,彭丽媛都能唱什么是什么。套用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对它们产品定位的三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用在彭丽媛的歌曲演唱上,是很恰当的。
   彭丽媛演唱为什么那么“阔气”?
  
  二、 活
  
   因为阔里有活。在《汉字中国文化的基因》一书中有这样的说明,活最早的字形是植物的根加上水,有根有水就能活。如果说上一章阔是从现象上、从横的角度来分析彭丽媛演唱的话,那么这一章将从根本上、从纵的角度来分析彭丽媛。
   活,首先是有根。无疑,彭丽媛有很深的中国民族音乐的根底。她从小受戏曲演员母亲的熏陶,在山东艺术学校的老师就是著名民歌手,唱过《苦菜花》和《红日》插曲,跟她们学,彭丽媛继承了中国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
  彭丽媛学得很灵活,这一方面体现在她学老师却不似老师。人常说:“似我者死。”同样是唱她老师的曲目《谁不说俺家乡好》,彭丽媛唱得就有自己的特点。学得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她不局限跟一个老师学,善于吸收各家所长。她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声乐教育家金铁霖老师,歌唱潜力被大幅度挖掘。这期间她不仅全方位地接受院校系统教育和训练,同时,金老师教学中强调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民族声乐发展的创新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以开放式的求学心态,去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演唱。
   彭丽媛是民族声乐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她读研期间就曾认美声大师沈湘为师,多年来勤奋地利用一切机会向国内外的声乐专家学习、交流。将西洋美声科学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演唱的中国作品中。我上一章说彭丽媛一唱高音就有开阔的感觉,其实这得益于她借鉴的科学发声方法。在演《白毛女》期间,彭丽媛又拜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郭兰英为师,在口、手、眼、身、步的一招一式里,领悟郭兰英大师的独特魅力,将唱、念、做、打(舞)中国戏曲表演体系里的基本功,灵活地运用在现代歌剧的舞台创作中,在正式出演《白毛女》时,塑造了同郭兰英不一样的崭新的喜儿形象。
   除了灵活地向有名的大师学习外,彭丽媛还向鲜活的民间音乐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然也养一方歌。彭丽媛就是在继承着中国传统文化之根,被鲜活的水滋润着。比如,她学习山东的吕剧,河南的豫剧,山西梆子,京剧,黄梅戏,越剧等等地方戏,学习各种民歌。因为她掌握了多种声音表达技巧,才使得她在演唱时能那么灵活地变换自己的音韵,为了歌曲内容的需要,她声能暗能亮,能灰能红,能沙能滑,能厚能薄,将歌曲的内涵活生生地呈现给我们。
  
  三、 秀
  
  "秀"这个字特别能体现出中国的审美情趣,用秀来象征彭丽媛的演唱艺术是再准确不过了。
   彭丽媛唱的歌第一是清秀,第二是锦绣,第三是隽秀。这章主要是从运腔、润腔的角度分析彭丽媛的演唱。
  有人评论彭丽媛演唱的民歌脆亮甜美。其实你要完整地分析彭丽媛的运腔和润腔,就会发现,她真正用脆亮的时候并不多。她在大部分非戏剧性声乐作品中的运腔是内敛的。即便是演唱《你会爱上它》《天地喜洋洋》等明朗欢快的抒情歌曲,在声音的表情上也蕴涵着中国式的秀美奔放,运腔上从不过度张扬。在情歌的演唱处理上更是如此,比如,她演唱的山西民歌《绣荷包》,在高声区唱第三段“一绣一只船,船上张着帆,里面有意思,情郎你去猜”,那运腔绝对是含蓄的,声音润上去一点暗橙的颜色,而到了第四段“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其颜色由暗转明,运腔放开一些,到最后一段“郎是年轻汉,妹如花初开,收到这荷包袋,郎你要早回来”,颜色由明转亮,但运腔又由放到收。整曲,彭丽媛情感饱满,运腔委婉,润腔明暗多变,准确地描画了少女在绣荷包时恋郎的心理轨迹,给人以清秀之感。
  
  
   锦是色彩鲜明华丽,彭丽媛在唱歌剧和创作歌曲《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和《高天上流云》等充分展示了她润腔华丽的一面,那真是水灵灵的,尤其《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一乐句,“水来”二字的韵腔是在中高声区衔接之处较难发音,但彭丽媛腔随字走唱得是那么润透,很多歌手唱这句时不能流畅地控制声、字的力点,音色不是靠后,就是靠前,还没有人能唱得像彭丽媛这么润透。
   隽表示才智出众。隽秀是说彭丽媛用智慧唱歌,让歌曲达到秀美。彭丽媛唱歌给人的舞台印象大气,是大家闺秀。但要从行腔的大小来看,她比某些歌唱家要小得多,收敛得多。那为什么还会给人大气的感觉呢?这全在于她用脑唱歌,她无论唱什么作品有板有眼,对一首作品的运腔韵味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比如她唱《我们是黄河泰山》,开始“我漫步在黄河岸边……”是弱声,音色也偏暗,然后,音色渐明,声音渐强,经“多少愤怒多少苦难”的过渡,到“黄河”声音达到最强,音色达到最亮,然后,“怎能愧对祖先”又在感叹中收敛。我听过不少歌手唱这首作品,以为这首歌大气宏伟,于是就拼命撑大音量唱,结果到了高潮处声嘶力竭。还有,彭丽媛在《源媛流长》这个专辑里,在统一的基调上,曲曲运腔有区别,甚至句句润腔有变化。比如她唱的《燕子》,光一句“燕子啊”里的啊——拖腔,她就能在同一个音高上作出由弱到强由暗到明再到暗的变化。她唱《小河淌水》那直直的运腔就像那没出过山的孩子,而她唱《小白菜》时,则恰当地运用了颤音,体现出失去娘的女孩那种辛酸。
  声乐大师沈湘说:“唱好一个作品,要头心身整体协调运作。头代表理性智慧,心代表感情,身代表嗓子。"彭丽媛体现了沈湘希望的歌唱理想状态。而歌者想到达一定的境界,智慧的运用显得更重要了。在《源媛流长》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彭丽媛这张新唱片中你不但能听到中国民歌那悠扬、流畅、甜美的旋律,你更能陶醉在彭丽媛充满天才与智慧的演绎之中,她却是山野的,又是雕刻的。”正是彭丽媛的智慧,使她的演唱达到隽秀这至高的境界。
  
  四、 透
  
  稻谷麦熟了,味走得很远,这就是透。上面已经提到,彭丽媛无论演唱什么作品,是歌剧咏叹调也好,如《恨似高山仇似海》,创作歌曲也好,如民歌小调改编的艺术歌曲《孟姜女》,如特色民歌《包楞调》也好,给欣赏者的审美感受节奏清晰,音韵和谐流畅,就是一个通透。
   能把歌唱透了,除上面几章说的,有她声音阔的原因,有她学习运用技术灵活的原因,有她运腔、润腔秀的原因,在这章,我想着重分析彭丽媛的唱字。当然前面说的运腔润腔技术一定是和字相关的,因为字直接影响到运腔和润腔。在这里,可以说唱字是歌曲表现的最终完成,这里,从咬字头、唱字腹、收字尾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歌能不能唱透。
  
   比如,我听有的演员唱《父老乡亲》,在高音处,“父”和“亲”字唱得含糊不清,高音虽然上去了,好像通畅,却没有透的感觉,因为她把“父”的字头咬得太开了,“亲”也是,这样声音是容易出来,但字不清,则影响了歌曲意境的传达。
   听彭丽媛唱这处难点,那点线贯穿的珠联璧合,那么自然,让人听了就是有透的感觉,显示出彭丽媛的唱、念功的深厚。
  我们知道歌唱中的字,在发音位置及声母韵母时值分配等方面与生活中的说字是有区别的。彭丽媛的歌唱完全从情感需要出发来处理字与腔的关系,在唱中说字,针对歌曲的风格特点,恰当地运用多种唱字技术,咬字、吐字、弹字、甩字、啃字、吟字、磨字、说字等等,使欣赏者感受不到两者的区别。
   第十二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场外嘉宾蒋大为说,唱歌有喊字、唱字、说字,而说字是唱歌的最高境界。他提到的“说字”境界,应该是把歌唱活、唱透的意思。
   中国书法里有“力透纸背”的说法,这绝不是笔劲使大了,写穿透了纸,而是说书法者将力道运到笔尖,通过墨的舞动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有时纸上还会出现墨断意不断,让人有力透纸背的感觉。
   仔细听彭丽媛唱歌,每句最后延长的“字”就相当于笔尖,将对歌曲的所有理解,就像那饱蘸浓墨的笔,通过这笔尖流淌出来,而且不能破,一切都在韵的范围内。
  《恨似高山仇似海》里,有的地方,彭丽媛字用较强的力度喷、咬说着唱,准确地刻画了喜儿的恨怒悲的心情。《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那“嘿”,是喊出彩了,表现了新时代人们憋不住的喜悦心情。《我的祖国》前面的几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彭丽媛是娓娓唱着说出来的,让人感到亲切。《包楞调》那一连串的弹字运用,将这首歌的地方特色表现得一览无遗,《燕子》的吟字技术的运用,细腻表现出对恋人的思念。
   我觉得能将歌唱透,是歌唱演员的最高境界,犹如你还没走进麦田,就能闻到麦香味,这是麦子成熟的最高境界。
   品味彭丽媛的歌唱艺术,总结、吸收那些经得起实践检验有价值的演唱技艺,有助于民族声乐的教学。我以为,不少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家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阔、活、秀、透,只是我研究学习彭丽媛的一个体会,民族声乐歌唱事业要前进、要发展,后起之秀要超过彭丽媛,除了本身条件好外,还应将她的阔、活、秀、透所有都要学会、学活、学透。
  
  段岭 星海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附中副校长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