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依存度问题的探讨

2007-12-29 00:00:00
中外企业家 2007年10期


  一、中美贸易依存度的现状
  
  1.外贸依存度的含义
  外贸依存度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指一年)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它不仅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而且是反映国民经济外向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外贸依存度的高低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一是国内经济规模,它是决定外贸依存度的首要因素,与外贸依存度成反比;二是国内经济发展所处阶段越高,外贸依存度越低;三是国内经济政策,包括经济发展目标、外贸政策和政府行为等因素。
  2.中美贸易依存度的现状
  从贸易顺差依存度来看,我国贸易逆差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和东盟等亚洲国家,贸易顺差严重依赖美国和欧盟。近年来,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美国和欧盟两大贸易体。美国和欧盟是我国贸易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国。据统计,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了2 116.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 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分别增长24.8%、9.1%和30.4%。2006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增长15.4%,达到2 325亿美元(中国海关统计的数据为1 443亿美元),同样创下新高,美中的贸易逆差在美国全部逆差中占到了30%。由于我国贸易顺差对美依存度较高,按照中方的统计,对美贸易顺差的依存度为230%,按照美方的统计,对美贸易顺差的依存度高达486.5%。
  而美国面临巨额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双赤字”,并且在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中,从2000年开始我国替代日本,连续四年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在美国贸易逆差中占23.3%,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成为布什连任后政府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一旦美国对华实行严重的贸易保护政策,或者经济制裁和贸易报复,不仅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而且,对美贸易顺差减少将导致我国贸易收支迅速由顺差转为逆差,影响国际收支。同时,持续的贸易顺差将使我国继续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对我国宏观经济和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外贸依存度提高对中美政治经济的影响
  
  1.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就业产生影响
  较高的出口依存度首先意味着GDP的较高比重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因此,国际市场的波动对国内就业和增长具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我国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高,所以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对就业的影响特别重要。造成这种波动的原因包括经济周期影响、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政策等,特别是因某些政治原因对我国产品的限制,虽然采用的可能是经济贸易性的手段。
  出口集中在低端产品有很大的被替代风险。我国出口依存性也表现在出口产品集中于低端产品,这些产品在许多国家普遍具有生产能力,只是目前因劳动力价格有所差异和投资条件相对好些而集中在中国。但中国的这种劳动力优势很容易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所替代,这种经济竞争的风险在国际政治斗争复杂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低端的产品结构使中国出口产品缺乏结构上的真正实力。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走上经济开放的发展道路,也有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的条件,跨国公司的重新选择余地较大,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2.加剧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与争端,进一步造成贸易环境恶化
  由于我国目前外贸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和产品结构的单一,使得美、日、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经济增长直接影响到我国对该国的外贸进出口。尤其是美国,其经济的繁荣与否不仅对我国出口产生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负面作用也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近年来,我国对美国贸易依存度由1997年的5.4%上升到2003年的8.95%。如此高的对美贸易依存度,成为近来中美之间不断发生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目前,除了传统的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不断增长外,其他贸易救济措施(如保障措施、纺织品特限措施)和贸易壁垒措施调查,尤其美国的337条款调查、技术壁垒调查等成为美国抵制中国产品的方法和手段。我国与美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局面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数量等将直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已经使中国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国际经济摩擦的时代。
  3.对中美两国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
  美国和日本两个市场占我国总出口市场近一半,而这两个国家又是我国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主要对手,使我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必须较多考虑经济影响。对美日两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也将约束我国在台湾问题上斗争的回旋余地。在美国等政治军事干涉我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同时,贸易限制也可能成为他们采用的一个手段。
  4.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影响
  迅速上升的外贸依存度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在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递交《2006年总统年度经济报告》后不久,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也向国会递交了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双边贸易关系的全面审查报告——《美中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称将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调整对华贸易政策。报告提出将密切监控多个出口增势迅猛的中国产品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的冲击,将在美中商贸联委会框架下举行钢材高级别对话,将就中国的补贴政策、进出口标准体系进行评估并与中国政府进行磋商,将审查中国履行WTO检验检疫措施协定(SPS协定)义务的情况和TBT/SPS措施的透明度;将评估中国《反垄断法》对美在华投资者产生的影响。美国应加大与中国的对话力度,就多边贸易体制的重大问题和双边贸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高效率的接触和磋商。这些敏感问题包括中国加入国际经济体系、市场准入、补贴和调整产业结构问题(尤其是钢材问题)、标准的制定、劳工问题、环境保护、贸易政策透明度和法治原则等。
  
  三、中美贸易依存度的应对之策
  
  1.实施内需主导型战略,应重视国内市场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解决对外贸易依存度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扩大内需。要提高我国经济抵抗国际市场变化风险的能力,就必须从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出发,使国内需求成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引擎”。这样既可以减少我国经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又可以扩展国内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这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而且潜力巨大,外企之所以积极来华投资就是因为看中了这一市场。为此,应扩大内需,加强国内东中西区域经济合作,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形成新的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沿海新型产业带。通过推进内外均衡的发展战略,以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2.增强政府主导的进口战略,掌握国际市场上的主动权
  美国的常年商品贸易逆差使各国依赖于它的市场,也使美国处于市场买方的主动地位。在一个时期内,我国有一定的外汇积余,从而有一定的进口能力,可以增大进口来增强买方地位。但是,更重要的是强化国家主导下的进口战略,而不是简单地放开市场。政府应当进一步把进口什么,进口多少,从什么国家进口与国家战略结合。在产品结构上,利用目前有利条件增加技术进口和装备工业的引进,借此机会建立起我国的技术密集产业和现代装备工业的优势,而不是一切产业都靠外资投入。不应任意放开进口,导致大量高档消费品的涌入冲击我国一般消费品工业。
  
  3.进一步推进市场多样化战略
  出口集中在美日等少数国家也导致了国际经济政治波动风险的集中。出口多样化战略成效仍然有限。开辟新市场,减少对美日市场的依赖程度应作为国家战略调整的重要环节。在一个时期内我们不能为降低出口依存度而牺牲就业,主要是调整出口市场的结构。就国家间双边的贸易纠纷而言,现在各国主要是依据WTO规则以单项产品对其国内市场冲击提出保护。所以我们的调节重点也是防止单项产品的出口依存度过高以及集中在个别国家。只要用好WTO规则,这种针对单项产品的双边贸易摩擦一般不会引发全面的市场风险。
  4.调整外资税收优惠政策,对内外资企业实行同等国民待遇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资企业实行的实质上是超国民待遇政策。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种状况应该而且必须逐步改变。近期,我国应重点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大幅度减少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实行的超国民待遇。要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促进内外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将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由全面优惠制转变为特定优惠制。在国家鼓励发展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地区,继续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外商直接投资的一般项目上,逐步取消税收优惠政策。要加强对各地区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与协调,避免以提供过度优惠条件、损害国家利益的做法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要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税收征管,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造成的税源流失。
  5.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实现从出口向海外投资生产的转变
  我国产品的直接出口已经有了较大的市场。作为开放的初级阶段,出口的增长是国家国际竞争力提高的表现和参与全球化成就的表现。但是现代发达国家更多是通过对外投资赢利,以及通过金融市场赢利。我们要改变出口比重高是国家发展标志的片面认识,更不能把出口依存度提高作为战略目标,在稳定现有市场的情况下,逐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而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向外投资生产,发展我国自己的跨国经营。采用世界普遍采用的跨国经营方式将可以改变我国目前出口依存度高潜伏的一些风险,但这有赖于我国突破目前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的各种障碍。企业应实施跨国并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获取国际资源和能源,真正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大企业。
   (河海大学(常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