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06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的中期成果,项目批准号:TJGL06-103,项目主持人韩传模
【摘要】在企业风险监控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准则实施会诱发企业金融衍生工具的作业风险。本文就如何构建会计视角下我国企业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控体系,特别是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设想。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将金融衍生工具纳入我国会计核算体系并于2007年1月在我国商业银行及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在确认、计量、和列报、披露等会计监管实务中涉及复杂的高等数学、统计学、金融工程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使得财务人员不易掌握其中的风险监控技术,无法使用一般的监管手段来管理其风险。因此,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权威机构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最新研发动态,构建我国企业金融工具风险监控体系、会计信息资讯评鉴体系,以利于未来年度顺利导入金融工具系列会计准则。这个问题已备受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
一、完善企业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形成会计视角风险监控体系的整合
笔者认为,企业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会计视角的风险监控框架包含四个方面:
(一)建立企业总体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风险管理战略
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风险管理总体战略必须首先同会计控制技术的风险量化、风险预测、风险的披露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风险管理体系的会计视角整合。会计视角的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识别不同品种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类型、量化某一时点的在险头寸以及风险调整后的损益。
1.将企业的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及会计视角的确认、计量、列报和风险披露、损益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
应在企业开展业务之前而不是之后导入风险管理的分析和意见,并且在业务执行中和风险头寸续存期间经常复核业务目标、业务所承担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
2.明确企业的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揭示了企业在各项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中所愿意承受的风险类型和大小,会计视角的和可量化的风险偏好需要明确如下问题:什么风险企业可以承受;什么风险不能承受;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值是多少;现有金融衍生工具品种所承担的风险水平是否满意;现有在险头寸的风险水平是否与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利润预期以及资本水平相适应;可以在何处降低风险;是否有商业机会因为过分苛刻的风险措施而没有从事,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还可以拓展哪些金融衍生工具的新业务;从事一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业务时投入多少初始投资最为适宜。
(二)建立企业会计视角的风险监控业务流程
会计视角风险监控业务流程是确保企业内部的所有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都在被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业务流程包含以下几个程序:
1.识别风险
这是风险管理过程中在会计视角下的定性分析部分,非常重要但常被企业忽视。
2.风险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判断企业的某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管理战略和避险业务从风险调整的角度看是否相宜。
3.规范企业金融衍生工具的业务操作规程。
4.在险头寸的量化和控制
会计视角的风险测量和控制是风险监控会计核算技术风险监控系统的基础部分。因为会计视角的风险量化承担着定量风险和判断风险程度是否和设定的风险偏好相适应,而会计视角的风险监控则是诸如设定权限和防止越权行为等措施的基础。
5.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风险损益评估
会计视角的风险损益评估承担着审核各项风险业务的责任,通过对获得的收益及其对应的损失进行比较以评估各项业务活动的绩效。同时,会计视角的风险损益评估与企业的金融衍生工具内部控制和奖惩措施结合,可以完善企业的绩效考评系统。
(三)完善企业会计视角风险监控的技术手段的基础设施建设
会计视角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控技术手段的基础设施可以为企业总体风险管理系统提供组织结构、人员、分析、操作和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基础支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主管在企业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活动中的监控责任
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风险监控的主要责任是对公司所面对的市场、信用和作业风险进行识别、量化和规避,并将其综合到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内。
2.制定企业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为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风险监控手段提供详细的指引
反映全体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作业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
3.明确企业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限制和控制政策
通过风险管理的限制和控制政策,将企业的风险偏好清晰地传达给不同的参与者(诸如:高级管理层、直接管理者、交易员和其它风险承担者、管理者),同时,向所有的业务参与者传递在险头寸的风险可接受范围及对交易总量限制、风险敏感度限制、在险值VAR限制、止损限制和压力模拟限制等。
4.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的数据和信息系统
笔者认为,精确、及时、便于理解的数据以及健全的信息系统是高效风险管理所必需的内容,也是企业进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量化和监控的基础。
5.建立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风险报告系统
笔者认为,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作业部门日常工作形成的数据、文字只能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并不适合管理者做出风险决策,当务之急是通过选择适当的风险监控模型计算机系统,为企业建立一个适应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快速反应机制的风险报告系统。这一报告系统既能对在险头寸进行风险实时监控,又能为企业的会计部门提供公允价值计量和会计报表披露所需的资料,而且,通过计算机传输又能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供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危机预警信息,实现企业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会计核算技术与风险监控技术整合的风险报告系统。
(四)建立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会计视角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控体系
笔者认为,良好的企业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控微观体系,应在现有的会计内控制度基础上,建立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内控规则和业务指南,增加相关的内控条目。包括:
1.建立内控体系中的风险信息传输系统
规定经办人员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前应提交的说明文件,特别是避险目的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因经济实质的避险交易不一定符合现行会计准则中规定的避险会计规范,为避免企业因无法适用避险会计使企业会计报表造成大幅度波动,应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被避险项目的相关资料及避险策略资料。
2.建立内控体系中的风险评估制度
明确会计人员应承担金融衍生工具业务避险有效性的后续评估职责。会计人员应在会计期中或会计报表日向董事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头寸量化信息、公允价值计量的依据、特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避险有效性的后续评估。财务部门还要将风险头寸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利用相关模型进行压力试验,进行整体综合考虑。常用的风险评估计量方法有:合约名义金额和数量法、“月/百万”法、真实期限法、基本点价值法(Price Value Basis Point)和风险价值法(VaRValue at Risk)等。
3.内控体系中预警模型和预警指标体系的完善
会计人员应熟悉企业每一金融衍生工具品种、每一金融衍生工具作业部门、金融衍生工具险别的风险预警系统和针对不同品种、部门、险别的避险措施,提供早期警告讯号指导作业部门。
4.财务部门负责人须每天审阅和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情况。
5.建立金融衍生工具内控体系中的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企业无论出于避险目的还是投机目的开展衍生工具业务时,会计人员都应按每种主要风险设置总的限额。这些限额应与企业的总体风险计量依据相一致,并尽可能与企业其他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同类风险综合起来考虑。而且,限额体系还应与资金实力相一致,使企业管理层能控制风险暴露情况。常用的风险限额有:名义头寸、合约头寸或总头寸限额、止损限额、缺口或到期阶段限额、VaR限额、期限限额等。
6.完善内控体系中的各阶层人员的责任与权利的划分
明确内部岗位分工,形成完整的组织架构、详尽的工作手册、可靠的交易记录和报告系统。实行金融衍生工具作业的前台交易和后台管理分离,后台要及时向管理层汇报有关交易头寸的变动及风险暴露,对作业人员的权限进行明确界定,做到风险授权与头寸限额相配比等。
二、形成企业文化中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相关部门人员的技能培训
国际上成功的公司均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框架,并具有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形成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国外的成功经验有:企业风险管理的价值在企业内部被广泛接受的程度以及权威管理层的态度对风险管理成功可能性的影响是很大的;要对业务经办人员进行培训和沟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品种日新月异,对企业内部的人员进行持续的业务培训和沟通,已成为企业未来高效的执行风险管理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用表现评估和奖惩代替以往仅仅考虑会计收益的做法,建立良好的表现评估和奖惩系统,考虑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RAROC)来衡量经营的成果。
三、设立直属董事会领导的风险管理分析师和内部审计师,对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作业履行如下监控职责
(一)企业的风险管理分析师和内部审计师受董事会的专门领导,独立于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作业部门,对企业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进行量化和质化的统筹管理,评估企业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作业所涉及的财务、投资等部门的业务操作流程,分析、评估各项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监督作业部门的金融衍生工具作业、发布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预警信息。
(二)完善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计算机实时监控技术体系,审核企业所引进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设计企业风险评估系统的整体方案与软、硬件选型;建立风险评估的量化系统,为董事会提供量化性风险管理信息,包括评估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作业部门提交的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与市场相关资料,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评估数据的质量;监控业务部门和业务经办人员交易账户的量化风险临界指标、建立企业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预警体系;针对不同种类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建立相对应的计量评估模型;根据我国和国际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新的交易品种,不断地验证、改进既有风险监控计算机模型和升级计算机风险监控系统,提高风险监控的实效性。
(三)监控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会计核算技术,审核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交易合同并出具法律意见;审核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作业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每日风险头寸的避险策略;验证金融衍生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重分类、嵌入式金融衍生工具的拆分、中期财务报告中所列报和披露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的真实性;定期向董事会提交企业及各业务层面的风险暴露情况,报告风险资源的分配使用情况和收益风险比,评估公司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头寸与所计提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准备金之间的平衡关系;负责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作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审查,帮助企业制定和完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监控内控制度执行中的有效性,配合企业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综上所述,我国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发展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迫切需要运用会计核算技术和风险监控技术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进行监控。通过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可以实现国家对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在会计视角下进行标准格式化的风险信息监控和汇总,在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监控技术体系方面实现金融衍生工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化,在风险管理策略方面实现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控的具体化,并将高等数学、统计学、金融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应用到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计量、风险评估和风险实时监控模型的建立、预警体系及风险可接受度的测定中,使风险管理体系的“质”与“量”得到整合,为企业注入“风险文化”意识,达到对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实时化、风险分析数量化、会计信息揭露透明化、风险管理部门独立化,构建我国会计视角下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监控体制,以使我国企业提升自身的避险、竞争能力,从一个高的起点参与到国际经济循环中,成功迈向国际市场。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