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期,也处于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各类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就是“关注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大力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刻不容缓。这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享受优质的心理服务,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服务。
笔者在五年多的“心育”一线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快乐”导向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子,在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让学生“快乐”成长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到底应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这是每一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五年多的一线工作的实践与探求,让笔者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感悟:让学生“快乐”成长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实施途径与方式,但必须要有一种导向,那就是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让学生“快乐”成长能更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尽管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我们必须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主任林崇德教授曾多次呼唤要看到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而且,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本谈不上心理或精神疾病,大多是一般心理问题,主要属于心理素质不高,充其量是心理失衡的一种表现。因此,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大有用武之地。
教育部2002年8月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实践中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开展各项工作,而且,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自助”原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在实践中,应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是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的有效手段,这对心理健康教育各项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让学生“快乐”成长能更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目标。
(二)让学生“快乐”成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现在,有很多学校提出“让校园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乐园”。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在学校里过得并不快乐,如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内心并不喜欢学习,而是处于一种“苦学”的状态,他们的内心并不快乐。现在,关于中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在我国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快乐心情、健康行为”;如团中央、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发起的“青少年心理阳光工程”就是以“快乐心情,健康行为”为主题的。
“快乐”是人的一种积极的主观体验,拥有这样的积极的心理体验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很重要的标志。因此,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魅力,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切实可行的。为此,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应充分体现“快乐”导向的理念,消除学生的各种不良情绪,引导他们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从而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以“快乐”为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非常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念,是切实可行的。
二、“快乐”导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快乐”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指的是在全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快乐”导向,使学生乐于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体验快乐,并努力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惑,让快乐伴他们成长。
(一)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态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去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自助”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必须主动参与才能真正起到实效,为此,必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他们成材不可缺少的。因此,必须使“让健康者更健康”的理念深入学生的心,让他们能科学认识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正常的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中必不可缺的。因此,在实践中,笔者把“心育”宣传摆在整个“心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花大力气把宣传工作做好,强化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并对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积极稳定的态度。
在实践中,笔者巧用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以“让健康者更健康——揭开心理健康教育神秘的面纱”为题,运用鲜活的例子、幽默的语言上好“心育”第一课,在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兴趣和呼唤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平时,通过学校的各类宣传途径,如通过心理小报、心理橱窗、心理网站等途径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使“让健康者更健康”的意识深入学生人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全校营造浓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引导学生以“快乐”的心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
(二)营造氛围,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心育”过程中体验快乐
1.让学生体验自尊与自信,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体验快乐
由于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实践中,笔者致力于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并努力营造学生间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课堂心理氛围。心理课堂上,全体学生都畅所欲言,师生间是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朋友之间的交流。由于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心理氛围,学生乐于在心理课堂上抒发心声,很多学生表示,在心理课上他们心情舒畅,也不怕讲错话,自信心也提高了。
2.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体验快乐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前面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如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就显得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必要拘泥于某一形式,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方式。如心理剧、小品表演既丰富了课堂表现形式,又增添了心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使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把心理课堂搬出教室,搬到操场上去,搬到花园里去。个别心理辅导也可以不断创新方式,通过设立小咨询员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助人的快乐。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应不断创新,经常给学生以新鲜感,让他们在各类活动中体验快乐。
(三)以针对性为目标,让学生在切实感受“心育”实效中体验快乐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离不开它的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唯有针对学生实际,切实服务学生成长,才更具有生命力。如为了让学生更好适应新的环境,开展“如何更好适应初中生活”的心理讲座;针对学生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困惑,开设“我青春,我快乐”的青春期专题心理讲座,让学生快乐地度过青春期;针对学生重大考试不理想的情况,开展“归因训练”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让学生能正视自我;针对学生存在异性交往的困惑,开展关于“异性交往”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能给学生及时雨般的感受,能让他们体验快乐。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应针对学生实际,开展各项专题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三、对深入推进“快乐”导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若干思考
1.学生的“快乐”成长需要全体教师的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发挥最大的效用,仅仅靠几名专兼职心理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全校达成共识,让全体教师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学校要逐步建立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因此,“快乐”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呼唤全体教师来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2.必须正确处理好学生快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关系
“快乐”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但心理健康教育是项科学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学生快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3.积极探索有效的评价方式,以评价促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评价作为一种反馈,对学习起着监督和调控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心理活动课,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并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积极融入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推行,新课改中的许多理念,如“以人为本”、“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为“快乐”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此,可利用新课改的契机,借课改东风,进一步深入实践和探索“快乐”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仁爱中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