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一些所谓“胆小鬼”,只要一提到体育比赛,他们就紧张。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参与竞争,而埋没了自己的体育才华;一些学生待教师已经抽到其他学生表演时,却在下面悄悄地模仿;还有一些学生偶尔被老师点名展示时,总是扭扭捏捏,满脸通红,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和展现自我……这些胆怯现象在小学生中并不少见,共同特征是:惊恐、焦虑、局促不安、手足无措,以至言语和肢体行为出现异常。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状态,势必影响身心健康,导致自卑、厌学等心理。
学生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与传统体育教学传承下来的一些呆板、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有关;另一方面,与部分体育教师曲解了当今一些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有关。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让学生告别胆怯心理,还须教师提高认识,寻找方法,帮助学生战胜胆怯心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笔者采用如下方法,收到一定效果。
1.对比鼓励法
让学生在一种横向或纵向的比较过程中,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唤醒沉睡的自尊、自信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勇气,逐渐消除胆怯心理。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个性、品格等心理特点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及变化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小学生自尊心强,喜欢表扬,喜欢“戴高帽子”,特别害怕“翻旧账”、“揭老底”、挖苦、讽刺,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与鼓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师的鼓励下会逐渐形成。
2.优点放大法
所谓优点放大法,就是教师用一种欣赏与赞美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微小的闪光点,并适当而又巧妙地加以放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突破因缺点和失败困扰所形成的胆怯心理,找回自信。体育后进生也不是浑身上下,从头到脚没有值得赞扬的地方。虽然学生的本职是学习,学习好是应该赞扬和提倡的,但成绩好坏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社会上普遍有一种偏见,认为学习差就一无是处,这使得成绩差的学生自然有一种压力和自卑,因而对自身其他的优点也认识不清,更得到他人的认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用爱心发现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优点,用放大镜放大他们的优点、赞美他们的优点;以此来增强他们的信心。在表扬成绩差的学生时更要讲艺术,要真心地欣赏他们,确实找到他们的特长,让他们自己和周围的同学都能发现和认可,这样才会逐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如果表扬不得当,他们可能误以为嘲讽他们。因此一定要找准赞美点。
3.角色扮演法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其实内心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大胆勇敢的人。但现实条件与心灵渴望的矛盾,导致这种无所畏惧的渴望被主观的胆怯与懦弱所掩盖。体育游戏活动丰富多彩,“角色扮演”的游戏对于帮助学生获得这种勇敢的渴望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个身体素质较差又比较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经常让他担任勇敢的“母鸡”角色。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体验责任感,由责任感激发出自信与勇敢的心理需要,从而树立自信与勇敢的心理品质。
4.竞争消除法
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足球或篮球比赛开局的几分钟,比赛双方队员都打得很乱,毫无章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比赛越来越精彩。这种现象是因为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使队员们产生了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但是随着对比赛的适应,队员的焦虑感会渐渐地降低。体育比赛中的这种现象可以给那些希望表现自己,却又不敢表现的学生一点启发。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学练比赛,能够使胆小的学生得到锻炼。长期坚持搞友谊比赛,对于学生形成坚定自信、勇于挑战的性格很有帮助。
5.有意提拔法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做事往往小心翼翼,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有意让这样的学生担任体育小干部、体育小能手。例如让他们尝试着帮助教师指挥口令;或者让他们管理课堂纪律等;而对于那些体育能力的确较差的学生,可让他们帮助教师布置、收拾一些器材场地。总之,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很重要。正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保护了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总之,体育教学中学生表现的胆怯心理是教师应该认真对待的,不仅要认识到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还需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改变。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实验小学。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线》理事单位)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