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的非功利性

2007-12-29 00:00:00刘翔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1期


  [编者按]刘翔平,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翔平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刘翔平教授曾给全国各地家长和学生举办考试心理辅导数百场,咨询人次逾千例,并在其专业领域发表及出版过大量的学术论文及书籍。主要研究领域与兴趣:儿童读写障碍的诊断与矫正、儿童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诊断与矫正、运用认知治疗的方法对学生自尊心的评价与培训、学生乐观精神与抗挫折能力的评价与培养、学生负性情绪与不合理认知图式的关系研究、考试焦虑的干预,等等。本刊从2007年1月份起将刊登刘翔平教授的一系列有关心理教育的文章,敬请关注。
  [关键词]心理健康;非功利性;幸福感
  
  有一个中专生前来咨询,他喜欢美术,但家境贫寒,不得不从父命考取了警校,入学后极为不适应,面对较为粗俗的同学和军校式的管理方式,他非常痛苦,虽然努力适应学校,但仍然无法调整心态,于是决定退学。焦虑的父亲认为,这个选择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来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改变想法。
  于是咨询者也想尽办法开导孩子,分析上学与退学的利弊,让孩子尽量选择上学。咨询者有一个价值观,即上学比退学好,并认为咨询的目标是为来访者服务,劝说孩子上学。毕竟警察学校的出路比在家自学好。
  其实,将恢复上学作为咨询的目标可能是不正确的,心理咨询的目标不是讨论上学与退学何者为好,而是退学这件事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当一个人遇到适应环境困难时,虽然有可能反映了环境本身的问题,如环境不适应个性的发展,环境确实是恶劣的、不可忍受的,但这不是心理咨询要面对的问题。环境是否恶劣是一个不真实的问题。遇到对环境的不适应,心理咨询一般从主体的认知或人格方面发现问题。通常是假定这个心理问题存在好长时间了,是干预的目标。比如一个人认为周围的人都是不友好的,结伙欺负自己。咨询者会以为,是这个说话的人思维不灵活,或者人际关系的技巧不够成熟,至于周围的人是否可恶,可恶到什么程度,是不重要的。心理咨询要修补来访者认知的灵活性、情绪的过度性和行为的偏激性,通过咨询,使一个人更加灵活,更加具有弹性,更加有人生的智慧和与人相处的能力。而环境的改变或某一事件的改变,其实不一定与这个人的灵活性有关。
  即使是一个人心理更健康了,思维更加灵活了,也不一定会有近期的功利性效果。以上述个案为例,如果我们通过心理咨询,来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真正的需要,发现了在这个不适应中,自己存在的是不自信和优柔寡断的性格,是什么都不想失去的不合理想法,他将选择退学,显然这是不经济的,也会造成暂时的压力。但这个学生自信地投入美术的学习,心里高兴,对未来充满信心,不再矛盾,心理咨询的目标就达到了。
  但至于他是否真的能在美术方面有所成就,选择美术是否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一个最能谋生的选择,反而不构成一个问题了。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我们不能保证一个人努力就一定有所回报,也不能保证专注的人就能成功。成功有运气和机遇,不是一个充满自信和灵活的人能说了算的。有许多心理健康的人为人处事灵活,情商智商都不低,但生活平平,挣不来钱,他们安全感强,容易满足,所以善于享受生活。我大学里的两个老大哥,心态极佳,人缘很好,在单位工作成绩中等偏上,不算是同学中最为成功的和有钱的,但幸福感却是最高的。
  而心理不健康的人,不一定失败,焦虑和心情不佳,使一个人透支身心健康,偏执地工作和做事情,不敢享受生活,如果加上运气好的话,这种人很可能发财、当大官,可能取得超常的成绩和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成功后,这些人仍然心理不健康,还是焦虑,还是抑郁。他们成功着并焦虑着。
  就上述个案而言,心理咨询改变的只是这个学生的情绪控制和灵活的认知能力,但不管这个能力改变后人生的成功与否、赚钱与否。如果这个学生并没有来咨询,而是焦虑不安地忍受了警察学校,毕业后由于害怕失败而焦虑地工作,比别人还勤奋,最后当上了警察局长。他的心理问题并没有解决,他虽然有地位,但心灵痛苦着。而经过咨询自动退学的他,变得自信和安宁,能欣赏生活和美术,虽然喜爱美术,也有一定的专业才华,但运气不好;可能学有小成,开一个小画店,或者以教孩子画画儿为生,成为一个贫穷的但幸福的人。
  我们总是把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当作是取得成功的手段,认为心理健康的目的是事业有成,是做事情效率高,有热情,积极投入,当然也就会赚钱和升官了。上述案例中,父亲想通过心理咨询让孩子上学,减轻家庭压力,使孩子有一个稳定的职业。他眼中的心理咨询的主要功效是利益,是使事情朝向利于自己的方向改变,但真正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却不是直接指向这个,甚至与这个目标无关。
  影响成功的因素有许多,决定财富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心理健康在其中,并不比其他已知因素占有的地位重要,至少不如运气和专业技能更加重要。
  成功与财富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当人们想通过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而取得成功、赢得尊重时,一定会感到失望。其实,心理健康如幸福感和希望等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而不是人生成功的手段,实现了这个终极目标的人终生都会幸福,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身处何境,他都能以会心的微笑来应对。环境的恶劣好坏不影响他的心情:不发财很好,发财更好;失败不那么坏,不失败更不那么坏。这种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态度是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你能说它与功利有关吗?但这种心态却是人生最宝贵的“功利”和财富。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编辑/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