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教学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因此,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产生愉快的体验,从而激发了自信心;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是他们产生更大的成功的愿望和更主动学习的动力。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尊重个性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尝试。
首先,尊重个体差异,实行因人施评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通过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树立自信心。
我班有个学生叫小明,这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语文就没有及格过,他的父母和他本人也对他的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一边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配合,一边对他的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方式与标准的评价。每天的作业只对做对的打钩,所有错题,课后我帮他一一讲解,重新订正后再评分。当他第一次得到“优”时,他瞪大眼睛望着我,很久也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摸摸他的头,告诉他:“这是你付出努力的回报,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能行!”结果第一个单元的作业,他均得优,六年级的单元测试时,他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看着他的试卷,我毫不犹豫地在他的试卷上写个“优”,虽然实际卷面成绩仅够“及格”。没想到,一个“优”字,改写了这个学生的命运,他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他变了:自觉了,努力了,也开朗了。可以说,不同的评价标准是他获得信心的第一个台阶,他是踏着肯定、赞赏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
允许孩子失败,倡导“再来一次我能行”
学习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学生不好的成绩,要允许他们失败,鼓励他们失败了站起来再来一次,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信心。而传统考试的功能使很多教师把考试看得过于神圣,一卷定高下,导致一些后进生总是没有翻身的机会。在课改深化的今天,强调考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考试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吸取教训迎头赶上。因此每次单元考试后,当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我总是允许这些学生复习后重新考过,满意哪次成绩就把这张考卷带回去给家长。学生们通过复习,既弥补了知识缺陷,又获得了好成绩,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一举多得。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欢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鼓励挑战自我,挖掘潜能,分阶段小结评价
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需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根据这一理念,在评价中我注意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励,发挥自身多方面的潜能,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每个学期开始,我就与学生们一起开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活动。每周小结的内容是“本周我得了几个优,与上周相比,我多得了几个”。月总结时,得“优”的个数最多的学生能得到奖励,那些平时成绩不是太好、但每周“优”的个数在不断增加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奖励。这无异于每个学生的面前都挂着一个“苹果”,谁也不敢懈怠,学生之间形成了互相竞争、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心态,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力量。而评价工具的科学使用,最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积极正确地运用评价工具,在创设“成功”情境中,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孟匠小学)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