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举办的上海交大技术/传媒EM BA国际论坛上,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总裁、中华十大英才管理人物唐骏认为,在企业中进行柔性管理,尊重关心每一位员工,用攻心代替纯物质激励,能起到非常不错的管理效果。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这一最新管理理念,为我们创建健康班级,实行班级人性化管理,优化学生心理生活,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虽然学校、班内制度、条例及与之相配套的检查等这些刚性量化管理手段很齐备,但仅仅作为被动管理,班级容易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如此一来,学生心理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整个班级也会缺乏生机与活力。而现代社会发展呼唤张扬的个性,在知识经济大潮激荡的今天,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觉醒,关注自由和情感、存在和价值、尊重和理解、沟通和信任等人文精神再次成为时代的呼唤。应运而生的柔性管理则是从人性及其心理行为出发,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传统的刚性管理过分强调“以规章制度为本”,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管理,是一种机械化、非人性化的管理,其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标,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学生的心理生活,实行柔性管理,确实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平等对话——尊重学生情感
传统教育中,班主任权利至上,往往扮演警察、独裁者的角色,导致学生对班主任望而生畏、唯唯诺诺。而新时代的班主任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完全平等的。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平等对话其精髓即尊重每一位学生,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平等权利。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尊重。尊重比爱更重要,爱意味着给予、施舍甚至为其自我牺牲。而尊重更注重接纳、平视、理解和宽容地看待对方的一切所作所为。陶行之先生曾9cTVwdH6Ueho32kfl8Vp1w==写过一首发人深省的小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可见对学生主人地位尊重的必要性。班主任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尊重学生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信任他们,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营造舒适、轻松的生活氛围。只有肯定和扶植,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心理氛围,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自我管理——尊重学生的能力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意味着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特殊性,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获得充分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具有创新意识,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学生发扬主人翁精神,使其成为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运用角色意识,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自我转化。如改革班干部选举办法,通过学生自荐上岗、竞选班干部等形式来营造民主气氛;改革班干部设置体制,在学生中选五个值日班长,每天由一人负责纪律,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加强自制力,产生心灵上的激励,又可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另设监督部门,其组成人员由剩下的学生轮流担任,监督、检查班委会的工作。这样,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人人都进入到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
三、运用暗示——体现管理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大。”暗示教育就是这样的教育方法,它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向个体或群体发出某种信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使他的思想行为与教育者的意愿相符合。暗示教育没有命令和强制,而是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心理暗示,避免了受教育者理性和感性的矛盾、意识和无意识的失调,使二者和谐统一起来,育人于无形之中,充分体现了柔性管理的特点。
⒈环境暗示
环境绝不是一堆没有生命的物品的摆设和堆砌,而是经过人为优化了的情境,以一种独特的“说话”方式向学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不仅能给学生增添学习与生活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习的情感。我们可以利用环境因素对学生施加良好影响,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环境应该是温馨的、充满朝气的,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催人奋进。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努力引导学生创设一种美、智、趣的情境,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优化环境,优化生活。
⒉教师暗示
抓好中差生的教育,无疑是建设健康班级的重要环节。对于这些学生,我们不妨运用“无压力屈从”的登门坎技术,反其道而行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他们创立一个良好的个别教育的环境,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触及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一种良好的心境下展开认知活动和意志活动,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学校领导为优秀学生颁奖,以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可以发掘“明日天鹅”的闪光点,亲自给他们颁发奖状并送上祝词,这样不仅使他们间接地得到了一次温柔的批评和善意的忠告,同时还帮他们找回了失去的自尊和自信。
四、模糊评价——尊重学生发展
以往,教师的评判是权威性的。它无视学生学习和发展趋势,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分数“盖棺定论”、教师“一锤定音”。它容易伤害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而模糊评价方式是一种延缓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呈现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普通的一员参与探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班主人”去发现、去分析、去讨论、去论证。教师只是在学生的思维相碰撞时,才适时进行点拨、启发和鼓励。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模糊评价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情感,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在学生发展过程中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不是一味盯在问题或过错身上,将暂时的、单一的表现评价为永远。相对传统性评价,模糊评价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可将评价信息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控制在较小的限度内,从而使评价比较全面和客观;二是适合教育评价多主体对多层次多类指标评价信息的整合。模糊评价尊重学生的发展,把发展作为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通过评价的功能、内容、方式方法、主体参与等方面的改革,突显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这也正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发展性评价所包含的内容。以往,我们常采用定量的方法去评价我们的学生,因为它精确、客观,但我们知道人的很多方面是不能单用定量的方法去进行评价的,如人的态度、兴趣、情感等方面就不容易量化。而模糊评价强调评价方法多样化,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去评价学生的不同方面,甚至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去衡量我们每一个个体,目的在于促进每个个体积极主动地发展。
五、个性定位——尊重班级特色
传统的班级精神或者叫“班训”,口号冗长、沉闷、大而空,诸如“团结、合作、开拓、进取”等,常常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需要的班级精神,一定要简明扼要,符合时代和学生年龄特点,必须是带有时代气息的表达。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张扬个性,自己选择或者自己制订班级精神,效果肯定会比校长和教师绞尽脑汁杜撰出来的要好得多。我校在各个年级段进行调查、整理后,制订出了低年级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班级小主人”、“我爱大家,大家爱我”等班级口号。这样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班级口号,学生易于接受,经过努力能够做到,显然是科学的、可行的;高年级有“朋友,让我们握紧手”、“学习并快乐着”、“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等口号,将学习、生活、理想寓于情感化的目标要求中,学生努力着并快乐着。
当然,柔性化管理下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并不是抛开一切规章制度,而是以“刚性管理”的一些内容为前提和基础,注重情感化的思想交流,营造出一种健康积极的氛围,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班主任常常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和采取的措施往往使学生乐于接受,便于实施。这种情感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如春日的一缕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增强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教研室)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