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进步奖

2007-12-29 00:00:00蒋巧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4期


  关键词:厌学;矫正
  
  一、症状描述及成因剖析
  
  小明,男,小学三年级,对学习兴趣不浓,作业要在老师特别看管下才能勉强完成。课堂作业拖拖拉拉,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学习成绩中下。平时课外活动时喜欢一个人玩,性格孤僻,人际关系紧张。父母对其打骂也无济于事。
  小明系独生子,父母都是大学毕业,都有一份相对稳定、收入可观的工作,家庭经济、文化条件较好。小明与父母关系也较好。但是小明母亲常因恨铁不成钢而打他。经过学前测试,小明的智力属于中上水平,但平时说话口吃,有轻度焦虑。上课时,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好动。
  ⒈表现
  上课时,小明进教室速度较慢,课本摆放凌乱,课前从来不做准备,别的学生已在听课,他常常连用的课本都没拿出来。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偶尔能举手发言,但发言时常因心急而口吃,引起哄堂大笑,由此他举手次数就越来越少。自制力较差,常常东张西望,或找同学说悄悄话,作业常常要老师盯着才能勉强完成。
  ⒉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影响。小明的父母都是大学毕业,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比别人胜出一筹。小明从小表现得智力超群,知识面丰富,理想远大,从小立志出国留学,读博士,成为科学家。父母因此对他宠爱有加,不忍心管教小明任性的行为。自从小明入学后,学习习惯较差,行为上自由散漫,考试成绩总不那么理想,这让父母非常失望,经常打骂责备小明,小明很想表现好些,上课抢着发言,可由于心太急,竟急出口吃的毛病来,同学们一嘲笑,他口吃得更厉害。后来,他举手次数越来越少,干脆不求上进了。他的父母渐渐地把自己的宝贝儿子当成差生看待。
  (2)教师方面的影响。教师常常以单元测试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并以此排名次,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小明因为成绩差而评不上三好学生、雏鹰好少年,内心很焦虑,并且导致口吃,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3)性格影响。小明性格孤僻,课间常常一人跑到偏远的地方独自玩耍。同班同学一不小心碰到他,他就会还手打架,人际关系紧张。
  综上所述,小明的行为表现属于厌学现象。
  当务之急是帮助小明克服怕进教室、怕同学嘲笑、怕父母责骂的恐惧心理。所以,辅导员应帮助小明养成一种与焦虑不相容的情绪反应(如愉悦),来抑制他在特定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焦虑情绪,也就是利用心理学上的交互抑制原理。
  
  二、实施干预
  
  1.取得小明家长的配合。我向其家长提出以下要求和建议:今后不要随意责骂小明,因为他是一个智商中上、自尊心极强的男孩子,发现问题后要春风细雨般地与其讲道理;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孩子,鼓励他和其他同学多交往;发现他讲话口吃,不要嘲笑他;培养他整理好书包、合理摆放课本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家长多与学校联系。
  2.取得周围同学的配合。动员周围同学多关心帮助小明,向他伸出友爱之手。上课小明发言口吃不要嘲笑他,在老师鼓励小明发言的同时,同学们要鼓掌欢迎,要多向小明学习思维灵活、记忆力强的优点。
  3.取得科任教师的配合。请科任教师在发现小明口吃时尽量避免给他任何语言上的刺激,防止刺伤他的自尊心。
  4.重视学习动机的激发。努力从小明身上寻找闪光点,小明书法不错,就让他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演书法,并且让他当小老师,教同学们写字,使小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5.树立学习榜样。随着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和独立性的增强,与同伴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同伴交往成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专门请班上学习习惯规范、成绩优秀的学生坐在他附近,帮助小明管好自己。
  两年来,小明厌学情绪已基本消除,与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了。他对各科都表现出一定的兴趣,课堂发言积极,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已在中上水平。本学期期末综合测试中,由于他表现突出,进步较大,荣获学校的“进步奖”,他当时高兴地大叫:“哇!我得了进步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民主小学。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