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对象】初三学生
【课程设计】
1.对相关年龄特征的阐述
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即学习的计划性与准备性是一种重要的元认知能力。初三学生思维水平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程度,抽象逻辑思维是其主导的思维形式,但由于元认知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认知状态,而且初中生思维的概括与统整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再加上一些教源性及家源性因素的长期影响,使得学生计划能力发展不成熟,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
2.对活动宗旨、意义的阐述
初三阶段学习内容多,学习任务重,如果缺乏计划性就难以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有计划地学习,是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计划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掌握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制订学习计划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
【教学场地和时间】
教室或团体辅导室;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计划存在的问题;
2.事先准备小品;
3.测验问卷:“你的学习有计划性吗?”
4.把学生按四个人分成一组,根据组数准备“我”的计划份数(不同组之间可以重复)。
【教学方式】
小品表演、心理测试、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 小品引入
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描述现在的学习生活。(学生七嘴八舌地说)
小品表演,情节设计如下:
情节一:一名学生整个自习课都在做数学作业。之后语文和数学老师(学生扮)分别找他谈话,数学老师赞扬他进步快,语文老师说他连作业都完不成……他很苦恼。
情节二:学生甲坐在书桌前,一会儿翻英语书,一会儿看数学书,做不了一道题,马上又换成英语,单词记不住,马上又欲找其他的功课复习,但是翻了半天,还是没有决定想做什么,(抱头,叹气)开始哼:“最近比较烦,比较烦……”学生乙上,见状询问,也有同感,感叹:“我们初三学生应该如何策划好自己的学习?”
二、活动一:心理自测——你的学习有计划性吗?
教师散发关于学习计划性的问卷:
这是一份学习计划性的自测问卷,请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符合你的情况就答“是”,不符合就答“否”,处于中间状态就答“有时”,题目如下:
1.你是否经常不按时交作业?
2.你是否常常把书或其他学习用品遗忘在家里?
3.学习新内容时,你是否常常来不及复习?
4.你是否常常在临考前突击复习而平常从不复习?
5.你是否因夜里看电视或看书报,而不按时睡觉?
6.在家学习时,你从不规定好什么时间学什么课?
7.你是否总因为看电视或和同学、朋友玩耍的时间过长而挤掉了学习的时间?
8.学习时,你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9.老师布置的作业你是否经常忘记做?
10.假期中,你是否从不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学习?
11.学习时,你是否对学习方法从不考虑优点和缺点?
12.你是否不遵守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
13.你是否为了学习而不按时吃饭睡觉?
【评分规则】
每题选“是”记0分,“有时”记1分,“否”记2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统计总分及各答案所占比例,了解全班的情况。
三、活动二:开处方——“我”的计划好吗?
1.教师散发“我”的计划到各组,各小组学生根据自己收到的计划,找到“我”的计划的优点和不足。
2.分小组进行讨论。
3.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小组发言代表。
4.教师总结并讲解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制订计划的一般步骤:条件分析——目标构建——措施确定——安排时间。
四、活动三:制订我的学习计划
1.学生自我总结自己在学习计划性方面的一些不足或经验。
2.确定自己的目标。
3.学生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
五、小结
古语有:“凡事欲则立”,也就是说做一件事有个打算就会成功,今天我们一起为自己做了一个打算,也就是“欲”,那么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
(请作者与本刊联系)
编辑/于 洪 李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