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精神障碍者,他们在青春期就已经出现症状,而且在青春期自杀的人也比其他时期要多。在青春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行为偏差,如果不能及时、妥善解决,非但不会自动消失,还会带到成人时期,使人就像离群的燕子,失去方向,感到徬徨和无助。
人的成长在一生分成好几个阶段,儿童期是奠定基础的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是如果在儿童期没有被照顾好、教育好,青春期可以说是一次重新调整自我的最好的时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立克森的研究认为,人在青春期就必需要为自己确立一个人生方向,明确知道自己与别人不同。如果人们在青少年时期就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强项、天赋特征、兴趣嗜好、理想抱负,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才能算是在青春期完整地发展。青少年达到这样的能力,才能防止在情绪上受到威胁,因为他能清楚地为自己作选择,对自己的感情波动、思考过程都能清楚地了解,对自己的行为有负责任的态度和反思检讨的能力。所以,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以艾立克森所说的“寻找自我”为重要的辅导核心来开展,如果只就发生的表象偏差行为来进行辅导,也许会有一时的改善,但压抑在深处的问题仍会再度爆发!
心理学家将青少年大致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这一类青少年问题比较少,他们的情绪较安定﹑平稳。他们在做人与做事上比较小心和谨慎,他们在乎自己是否受到别人的欢迎。通常他们的朋友比较多,在学校里常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务,热心参与班级活动。
另外一种青少年,常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如身边的伙伴。他们缺乏安全感,在情感上比较容易冲动并富于攻击性;他们总是感觉自己受到别人的冷落﹑欺负,并且经常被人拒绝排挤;他们喜欢反抗父母并挑战学校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他们功课不好﹑抽烟﹑逃课﹑打架﹑逃家,他们就是大众普遍认为的“问题青少年”。心理辅导老师要关注的正是这些“出了问题的孩子”,他们处在自我矛盾中,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有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与身边的伙伴相同,否则会产生离群的感觉而手足无措。如果有家长和老师的帮助,还有朋友、同学之间的关心,在进入成长期之后,大部分的问题青少年都可以重新走入正轨。
只有少数的人,或许是自我调适能力不足,又被家庭、老师、身边的人所忽略(更可怕的是放弃了),他们的性格发展,就和他们的感情发展一般,没有理性,始终处在混乱当中。他们一直不能适应现实的社会,他们害怕负责任,怕做重要的选择。
他们对要成长为一个成人感到恐惧,他们既逃避又反抗。当这样一群脱离正常成长轨道的青少年在情感或生活上遭遇了挫折时,有一部分青少年就开始有行为异常的现象,这类青少年通常会猜疑别人或感到莫名疼痛、胸闷等,甚至严重失眠、掉头发、自言自语、做恶梦,他们的症状误导家长带他们看治疗身体疾病的医生,他们的心理问题几乎都被忽视了。
这些发展异常的年青人,因为心胸特别狭窄、不能与人共同相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到非常的困难。他们经常烦恼的原因是:他们喜欢猜疑别人,经常自我夸张,情绪容易激动,喜欢捕风捉影,过度幻想;或者对环境人物漠不关心,固步自封。一般人会误以为他们的性格内向或者是一味专心读书的“书呆子”,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的异常发展。心理疾病是慢性病,要经过多年才会累积成重病,所以,学校老师及家长要具备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科普知识,同时要有预警的能力。建议学校与社会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以及精神医生、心理咨询师形成互助合作关系,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安全体系,帮助“离群的燕子”找回自我,帮助他们发展健全的人格,使其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圆满地完成这项功课,在未来的成年生活中,将会遭遇到种种的问题,使他必须继续为这项功课努力,直到他找到了自己,了解他自己所具有的特质,才有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他内心也会因此得到平静,否则便没有安全感,经常会去模仿四周的人,如追逐歌手明星,感情比较冲动,喜欢反抗父母,生活在彷徨无助和愤怒之中。
帮助青少年“寻找自我”的前提是必须建立辅导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难度。因为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就应当从父母、家庭和养育环境中培养信任感,当一个孩子信任他四周的人和环境时,他才能独立、有自主感。接着上学时期,他应该培养主动读书和生活的自理能力,并且能明辨基本是非,懂得控制一些不好的行为。如果到了十二岁,这些条件还没有俱全,那么在青春期,这是一个重要的补救机会。辅导者应该先从他们身上找到他们成长过程中欠缺的元素(欠缺的元素中最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欠缺安全感,没有信任感),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辅导教师需要专业技巧、耐心和爱心,突破这一关口之后,被辅导者才能接受一系列的建议指导课程。
其次要重视青少年的自觉能力。他们脱离了儿童期,有能力思考、选择和控制行为,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愈来愈小,朋友和同学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因此将心理学专家研究的成果推广给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起点,我相信青少年的自觉能力可以帮助自己及周围的朋友。
“离群的燕子”自觉想要改变,肯接受别人的帮助、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并通过这种成长的体验认清楚自我,同时下决心创造一个“更优秀的我”,这是很多叛逆青少年浪子回头、成功奋斗的过程。青春期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重新整理自己的阶段,对青少年来说,“发现自我”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基石。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都应该明白这个关键点并协助青少年完成“寻找自我”的使命。
“寻找自我”的课程安排在专业心理咨询领域可分为“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三个阶段来规划,“认识自我”是人格发展的基础,但目前中国教育系统并不重视这个基础教育,也忽略了它的重要性。“认识自我”的课程核心是悦纳自己,“发展自我”的课程核心是潜能开发,而“创造自我”的课程核心是改变自我,三个阶段的课程必须循序渐进但不限定年龄,如中年丧偶又无子女,突然失去生命奋斗的目标,也需要重新接受“认识自我”的训练课程,在接受心理辅导治疗后找到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目标,再度站起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因此,“认识自我”的训练课程可以适用于任何年龄段。
本文主题是探讨“离群的燕子”如何回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