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性别平等教育的策略

2007-12-29 00:00:00谢茂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4期


  一、 前言
  
  现今社会中许多冲突皆来自性别之间沟通不良,许多问题皆来自两性性别角色认知差异,若不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则无法解决社会中性别的冲突与问题,所以中小学生性别平等教育实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两性平等教育议题固然有其长期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但其目的绝非只为学者专家们提供研究和议论的学术领域,而应推广至所有人,能落实于日常生活当中。落实的意义有二:协助个体培养性别敏感度,有能力觉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和差别待遇,从而匡正之;在责成社会提供更多的善意和资源,容许个体适性发展的空间,以创造更丰富的生活和人际互动,并在所有制度文化之中实践多元包容,提醒家长和教师通过有心的规划寓两性平等教育精神于日常生活之中,使中小学生的性别平等教育能深入落实。
  
  二、现况说明
  
  性别平等教育经多年实施,专家学者研究发现有如下情况:
  (一)在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学习上,学生的性别态度及性别教育学习、需求状况主要以“性教育”和“性侵害防治”所占比例较高,“两性关系”及“如何安慰身旁遭受侵害的同学”的课程较缺乏。
  (二)高中、中职以下的学生对于性别平等在“两性角色”及“职业角色”方面较具正向态度,大专生则对“婚姻角色”较具正向态度。
  ⒈各级学校对性别平等教育需求均以“性侵害防治”为主,其中国小对于“性教育知识”和“性侵害防治”的需求大于国中,女生的需求高于男生。
  ⒉ 性别平等教育运作方面
  (1)高中职以下的学校以导师为主动发现为主要管道,大专院校其管道较多元。
  (2)目前高中职以下性侵害及性骚扰事件不多见,但大专院校发生的机率较高,不过各校落差较大。
  (3)调查证据显示,学生对性别平等教育需求均以“性侵害防治”为主。
  (4)中小学的正规课程,青少年对性知识普遍的概念大致集中于异性交往、性成熟象征、生殖器官的认识等重点上。因此,积极促使青少年学习健康正确的两性交往的知能是必要的。
  Kilander强调实施性教育时,应先针对实施对象的年龄,了解他们的发展特征,选取适当的主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以符合实施对象的需要。
  
  三、具体做法
  
  我们需要性别平等教育在中小学校园扎根,不仅要教导学生了解能力是不分男女的,也要教导他们区分出社会是如何建构出男女性别的差异的。先天生物论只适用于少数,社会环境人为制订才是误导的根源。由教材、教法先进行检视,才能提出对策。两性平等教育攸关两性心理健康,也是目前强烈推动的议题,惟有以两性平等的理念推动性教育,才能避免不当的性教育的发生。如何达到性别平等教育,可通过下列三种渠道进行:
  1.在个人改变方面:可经由意识觉醒团体(consciousness-raising group)、心理分析(Psychotherapy)、经验团体(T-group)、课程教育(education)、特殊训练团体(Explicit group)、自我肯定团体、行为改变团体等来进行。
  2.在社会改变方面:可从文化价值、社会化、人际关系、生活形态等方面去厘清,去解读、解构各种媒体信息中隐含的性别歧视意识形态,并建构两性平等的观念。
  3.在机构组织改变方面:通过律师、政治、工作、家庭、直接行动、另类组织等文化进行。
  
  四、 实施策略
  
  1.建立共识:行政单位及教师,只有对中小学生的性别平等教育尽量保持一致的看法,能配合学校、支持学校的措施,才能广收功效。
  2.积极提升教师性别平等教育的知识与能力:
  (1)有计划地举办演讲、座谈与研习。
  (2)由辅导室主办教师课余读书会讨论因应措施。
  (3)举办与性别有关的个案研讨会,研讨危机处理与辅导技巧。
  (4)收集有关性别平等教育信息并加以倡导。
  (5)落实“男女合校”及“男女合班”制度,并办理多种男女联谊的康乐及文艺活动。
  (6)整合校内外组织及资源,结合小区、家长会、父母成长团体,提供正确的性别平等教育观念。
  (7) 建立正确的性别平等价值观。
  (8) 自我尊重特质的提升。
  (9) 营造性别平等的教育环境,提供一个开放、安全、舒适的校园学习空间。
  (10) 加强政府公权力,奖善罚恶,遏止不良性知识的渲染和传播。
  (11) 融入各科教学当中。
  (12) 加强倡导,做好防范措施及申诉管道的建立。
  性别平等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校是责无旁贷的,最重要的是除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能外,还需要政府部门行政机关的支持和社会大众的共识,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大家一来,方能至之。
  
  (作者单位:台湾省国立虎尾高级农工职业学校)